- 杜燕;包维楷;
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的天然同倍体杂交种,是我国西南山区的特有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基于系统查阅的相关文献和著作,对高山松自然地理分布格局、物种起源与演化机制、个体生长规律及其环境影响机制进行了综述,阐明了当前需要关注的4点研究内容:(1)物种现有的分布区域和完整的地理分布格局;(2)物种具体的起源地、迁移路线和演化规律;(3)幼树(DBH≤6 cm)生物量估测模型;(4)各器官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权衡关系以及对不同生态因子的响应模式和生理学机理。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高山松的生态适应策略。
2022年06期 v.43;No.20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陈俊华;杨梅;刘一丁;蒋川东;李羽洁;龚固堂;廖清贵;
以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两种结构调整改造模式—“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采伐带与保留带均为8m,补植阔叶树为桤木、香椿、香樟、喜树)、“生态疏伐”改造林分(按蓄积疏伐强度为25%~30%)和对照林分以及天然次生栎柏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物多样性、乔木生长、灌草盖度和林下更新幼苗数量,结果表明:(1)乔木层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带状改造+补阔”改造林分。灌、草丰富度均以栎柏混交林最高,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灌木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其次是栎柏混交林;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林分乔灌草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最低。(2)乔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按大小排列分别为:“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栎柏混交林>对照,栎柏混交林>“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3)灌草盖度第一、第二均是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和栎柏混交林,对照最小。(4)林下更新幼苗以栎柏混交林最多,最少的是对照,“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和“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差异不大。(5)对川中丘陵区的人工柏木林应根据不同经营目标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开展多功能经营,以更好地发挥其多种效益。
2022年06期 v.43;No.209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赵博;龙治坚;王晓娟;徐刚;王准;胡尚连;马光良;孙鹏;林志强;
麻竹老竹和笋株择伐后的竹蔸占据丛蔸生长空间,是形成笋用麻竹林低效的重要原因。文中对KOH溶液浸蚀竹蔸试验的分析表明:强碱溶液浸蚀使竹蔸内壁变软,薄壁细胞受损、维管束剥离坍塌,外壁结构及硬度改变有限,但使竹蔸个体生理灭活,有利于自然界微生物参与促腐。强碱浸蚀导致竹蔸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灰分发生显著变化,0.50 g·mL~(-1) KOH溶液为本试验较佳处理浓度。KOH溶液施放蔸腔,pH值可降至弱碱性,反应产物碳酸钾等均为环境友好型物质。
2022年06期 v.43;No.209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旭;陈鑫;王大勇;胡康;卢文龙;李生强;杨志松;
2008年4月—2021年12月,在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设置了84个相机监测位点,累计4 504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2 039次,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5科19种,野生鸟类3目8科19种,包括4种国家I级和17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16.408;SO=65.48%)、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RAI=11.878;SO=30.95%)、猪獾(Arctonyx collaris)(RAI=1.465;SO=27.38%)、野猪(Sus scrofa)(RAI=1.332;SO=21.43%)、小熊猫(Ailurus fulgens)(RAI=0.977;SO=26.19%)的相对多度和位点占有率位于兽类前5位;血雉(Ithaginis cruentus)(RAI=5.662;SO=34.52%)、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RAI=3.730;SO=22.62%)、大噪鹛(Garrulax maximus)(RAI=0.222;SO=7.14%)、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RAI=0.133;SO=4.76%)、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RAI=0.133;SO=5.95%)的相对多度和位点占有率位于鸟类前5位。同时记录到灰头小鼯鼠(Petaurista caniceps)1种兽类以及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白眉林鸲(Tarsiger indicus)、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淡背地鸫(Zoothera mollissima)、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眼纹噪鹛(Garrulax ocellatus)、栗背岩鹨(Prunella immaculata)、白斑翅拟蜡嘴雀(Mycerobas carnipes)9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毛冠鹿、血雉和红腹角雉为昼行性动物,而中华鬣羚的活动没有明显的昼夜区分。本研究结果初步掌握了冶勒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及地面活动鸟类的物种组成、相对多度和种群分布等现状信息,进而为保护区更加精细化的物种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022年06期 v.43;No.209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港;刘健;王萍;焦强英;
森林火灾是指不受人类控制,在林地中自由传播和扩散,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一定伤害和损失的火灾行为,其发生非常突然,具有破坏性且难以处理。随着遥感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快速发展,由于其时空分辨率高、监测范围广、成本低等优点,在森林火灾监测和灾害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大规模森林火灾监测的重要工具。在森林火灾频发的四川地区,提出利用高分四号卫星开展大范围、高时间分辨率的森林火点提取方案,构建适用于四川地区的亮温火点阈值,并对云体、水体等影响因素进行剔除,实现对四川地区火点的提取,提取结果综合评价指标在0.78以上。
2022年06期 v.43;No.209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静;王腊梅;王浩森;余海清;周华明;姜欣华;杨平;苟天雄;
2021年3月—2021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初步监测调查四川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内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共布设40个监测位点,累计监测5124d,捕获到有效记录28 829条,识别到种的兽类有效记录5 723条,鉴定出兽类4目9科17种。其中偶蹄目CETARTIODACTYLA种类最多(7种),其次是食肉目CARNIVORA(6种),灵长目PRIMATES种类最少(1种)。鲸偶蹄目和食肉目监测物种总数占总的兽类监测物种种数的76.47%。监测到的兽类种类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11种(Ⅰ级3种、Ⅱ级8种),其中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是本次监测数量最多、相对指数最高和监测分布范围最广的物种。本次调查研究为森林公园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红外相机监测调查,获得了森林公园内部分兽类活动影像资料,对掌握森林公园兽类多样性及其开展后续研究积累重要基础资料,并对森林公园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2022年06期 v.43;No.209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培琦;何鑫;贾慧文;曹秀龙;陈松阳;邱坚;
为了掌握桢楠(Phoebe zhennan)和闽楠(Phoebe bournei)的宏微观构造特征及二者的微观解剖构造的差异,并为木材识别与鉴定提供参考依据,对两种木材的宏观和解剖构造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生物显微镜、数码显微镜和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等对桢楠和闽楠的宏观和解剖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构造上,二者在材色和纹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余宏观特征差异均不明显;在微观构造上,二者导管分子的弦向直径、壁厚的差异较为明显,木纤维的腔径、双壁厚和壁腔比的差异较为明显,木射线细胞宽度(细胞列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余解剖特征差异均不明显。
2022年06期 v.43;No.209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