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兴良;刘杉;蔡蕾;李旭华;徐峥静茹;潘红丽;冯秋红;张利;刘千里;
次生林是天然林采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在林分结构与物种组成、林木生长与生产力、林分环境与生态功能等诸多方面与原始林和人工林有着显著差异。因此,研究次生林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类型分类与评价指标,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以及土壤生态过程等,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生态屏障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次生林研究最新文献基础上,探讨了次生林诊断、类型分类与评价方法,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以及森林恢复过程对次生林的影响等,阐明次生林研究中所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了次生林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次生林多目标经营、生态系统管理和天然林保护与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2022年01期 v.43;No.20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梁明月;刘长安;华帅;段柱标;
现代大型风力发电机桨翼设计普遍采用以轻木为基材的复合夹芯板,且无替代产品。我国轻木原料完全依赖进口,随着轻木需求量持续攀升和中外贸易的不确定性,轻木原料供应已经成为我国风能发电装备制造业的“卡脖子”问题。本研究旨在探寻西双版纳地区轻木可持续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西双版纳地区轻木生长到2年8个月胸径可达23 cm,能够满足厂家的收购要求(胸径>20 cm)。2年8个月轻木经过1年生长之后,胸径可达26 cm,材积增加30%以上。因此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轻木在可以种植4~5年后进行收获。轻木持续种植土壤速效磷呈下降趋势,加剧土壤水分消耗。轻木林下覆膜栽培大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硝态氮含量,提高土壤贮水量,促进轻木可持续生长。
2022年01期 v.43;No.204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邓洁;王刚;姚晨;邢琦尧;谢婕;黄子榕;蒲尚饶;范益军;罗傲雪;
以兰科植物叠鞘石斛为实验材料,通过研究光质对其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寻找提高叠鞘石斛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新方法。采用红蓝光搭配光质,处理组分别为T1组(红光:蓝光=3∶1)、T2组(红光:蓝光=1∶1)、T3组(红光:蓝光=1∶3),对照CK组为白光。每天照射2 h,照射7、14、21、28 d时分别取样检测。结果表明:(1)T1光质(红光:蓝光=3∶1)照射7 d时可有效增加叠鞘石斛茎长,照射21 d时可促进茎粗增加;(2)T2光质(红光:蓝光=1∶1)照射7 d时可促进茎长的增加;(3)T3光质(红光:蓝光=1∶3)照射可有效延长叠鞘石斛的花期,照射7 d时会有效增大叶绿素a、b含量,在21 d时会有效增大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采用红蓝光质按照不同配比照射,可有效调控叠鞘石斛的花期和生长,增加其观赏价值。
2022年01期 v.43;No.204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包小梅;华朝晖;叶金俊;王海蓉;齐明;何贵平;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一代育种园中的自由授粉子代为对照,研究杉木第3代育种园中生长性状遗传变异性大小,了解经高强度与多世代选择后,杉木第3代育种园的群体遗传基础是否变窄,为高世代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第3代亲本的自由授粉试验林的分析结果,逆向选择了若干亲本家系,同时还估计了前向选择的单株遗传力,为杉木第四代改良做准备。结果表明:(1)相对于一代育种群体,经多世代选择,树高性状在三代育种园的遗传基础没有窄化,高世代育种具有良好的前景;(2)遂昌杉木三代试验林的树高性状,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家系遗传力在0.8以上,单株遗传力在0.3以上;树高的遗传变异性超过一代育种园的遗传变异性:GCV在10%左右变动;(3)遂昌东丈试点的1年生树高超过群体平均值的共有18个家系,1年生树高超过群体半倍的标准差(68.1939cm)的家系有两个:b105-3; b42-3;郑岗岭试点的两年生树高超过群体平均值的共有13个家系,1年生树高超过群体半倍的标准差(2.9049m)的家系有两个:龙2代混,b03-3;(4)两个试点的杉木造林成活率较高,说明参试杉木对试验环境适应性较好。其中,东丈试点成活率最高的家系亦有两个:B109-3,b13-3;郑岗岭试点成活率最高的家系有龙2代混,a09-3,1 339双,a76-3,b145-3,b03-3等六个家系。
2022年01期 v.43;No.204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佳怡;熊茂岑;王鑫;钟镆宇;王婷;潘远智;
为探究Frankia菌—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ana)共生体对土壤Pb污染的响应,采用盆栽试验,本试验研究了一定铅(Pb)处理下施用Frankia湿菌体0(CK)、10、20 mg·株~(-1)对细枝木麻黄结瘤量、地上部分Pb、K、Ca、Mg、Cu、Mn的含量、逆境生理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经本课题组预实验结果表明,细枝木麻黄600 mg·kg~(-1)铅(Pb)处理下受到胁迫但不致死,因此正式试验中Pb浓度设为600 mg·kg~(-1)。结果表明,施用Frankia菌湿菌体20 mg·株~(-1)可显著提高细枝木麻黄结瘤量,接种10、20 mg·株~(-1)时,细枝木麻黄结瘤率均为100%。与CK相比,施用Frankia湿菌体10、20 mg·株~(-1),细枝木麻黄地上部Pb含量显著下降;接种量为10 mg·株~(-1)时,细枝木麻黄地上部K含量显著下降,Cu含量显著升高;Ca、Mg、Mn元素变化不显著(P <0.05)。Frankia接种量为20 mg·株~(-1)时,细枝木麻黄体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相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56.04%和10.10%,根系活力TTC还原强度上升了87.12%。综上所述:在同一Pb胁迫下,高接种量(20 mg·株~(-1))Frankia菌可以增强细枝木麻黄对土壤Pb污染的抵御能力。
2022年01期 v.43;No.204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齐宇坤;张欣;邓巍;黄帅义;佘容;杨晓燕;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常见的干扰因子,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后土壤微生物的恢复直接影响地上生态系统的恢复,但对土壤微生物的火后即时恢复能力及不同土层微生物在火后土壤微生物群落恢复中的作用尚缺乏研究。本研究以火干扰后40 d的云南松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域,以相邻的非火烧地为对照,分层采集土壤样本(0~10 cm、10~20 cm、20~30 cm),使用传统培养法分离捕食线虫真菌,结合形态和分子技术鉴定物种,分析火后捕食线虫真菌群落的即时恢复能力及不同土层中捕食线虫真菌在群落恢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火干扰40 d后捕食线虫真菌的生物量恢复迅速,但物种多样性明显降低;Dactylellina属真菌可能是火后恢复的关键类群;分布在土壤下层的捕食线虫真菌在火后群落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驱动火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快速恢复的关键生物因子。
2022年01期 v.43;No.204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春叶;陈国建;何谦;孙成彬;何双宏;
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三峡库区内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等气象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NDVI)以及植被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RClimDex极端气候指数模型、趋势分析法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三峡库区白天与夜间极端气温的不对称变化及其对植被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20年来夜间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幅度大于白天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幅度;(2)植被对极端气温指数的响应在时间上夜晚比白昼更加明显;(3)植被类型不同与昼夜极端气温的相关性不同,TX10p、TN10p两个冷指数对植被生长多起阻碍作用,尤其对针叶林和草丛的阻碍作用最大;TX90p、TN90p两个暖指数对各植被类型的生长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TN90p的增加而产生的积极影响更多,尤其是对阔叶林和草丛。
2022年01期 v.43;No.204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9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