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千里;何建社;张利;朱欣伟;杨昌旭;李登峰;冯秋红;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0种生态恢复树种盆栽苗木的光合、荧光以及水分生理特征等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植物在干旱地区的光合运作情况以及光合生理特征和水分生理特征,及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各类植物的抗旱特征,以期为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树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1期 v.40;No.186 20-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0 ] - 刘骞;曾文津;赵宇;贾蕊萌;李越
为了解城市草坪绿地土壤有机碳与碱解氮垂直分布特征,以长春市为例,选取不同功能分区(公园、道路、居住区、校园)草坪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碳(SOC)、碱解氮(AN)的垂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草坪绿地类型与土壤剖面对土壤pH值、有机碳(SOC)、碱解氮(AN)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不同功能区0~30 cm土壤pH值为:校园绿地 > 道路绿地 > 居住区绿地 > 公园绿地;不同功能区0~30 cm土壤SOC含量为:公园绿地 > 居住区绿地 > 校园绿地 > 道路绿地;不同功能区0~30 cm土壤AN含量为:公园绿地 > 居住区绿地 > 校区绿地 > 道路绿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SOC与AN呈正相关,而绿地土壤的pH值与SOC含量呈负相关。由此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调节土壤pH值,来使土壤得到优化,增加固碳能力,减弱温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2019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薛沛沛;齐代华;陈道静;孟祥江;
选取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和改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香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开展了观音峡林场马尾松林和不同林龄香樟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表明:(1)观音峡林场马尾松林、香樟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201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7.65万元·hm~(-2)·a~(-1)、7.51万元·hm~(-2)·a~(-1)、8.40万元·hm~(-2)·a~(-1)和10.47万元·hm~(-2)·a~(-1)。(2)马尾松林改造为马尾松和香樟混交林过程中,改造初期由于香樟在灌木层中,乔木层密度小于马尾松纯林,因此服务功能略低于马尾松林。随着改造时间的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显著提高。(3)在马尾松林经营过程中,应营建混交林,同时增加幼龄林和中龄林的经营年限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019年01期 v.40;No.186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3 ] - 胥梦1;2;周明强1;2;唐春芳1;2;吴邦元1;2;袁施彬1;2
杨树和柳树均属于杨柳科植物,两者在经济林及绿化行道树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锈病在杨树和柳树高栽植密度苗圃地和成片用材林的发生极为严重。本研究比较杨树和柳树锈病的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及病原菌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依据。以川东北地区4区(县)(南充市高坪区和西充县,广安市前锋区和武胜县)患发锈病的杨树和柳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显微观察技术等方法。杨树锈病和柳树锈病大都侵害叶和幼苗,引起树叶早期脱落,幼苗枯萎。但杨树锈病的病原菌为锈菌科栅锈菌属松杨栅锈菌(<i>Melampsora larici-populins</i>),柳树锈病的病原菌为锈菌科栅锈菌属拟鞘锈栅锈菌(<i>Melampsora coleosporioides</i> Diet.)。杨树锈病和柳树锈病虽有共同的发病特征,但在为害症状、病原类型和发生规律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建议在防治时根据寄主的不同选择针对性强的防治方法。
2019年01期 35-3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陶锐1;李怡洁2;罗宏成1;王志鑫3;高鹏1;李斌1;罗丽华1;赵建1;吴春兰1;代军1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适应性、观赏价值、抗逆性、生态效益4个方面15个评价因子对苍溪县40种绿化树种构建3级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得到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紫薇属(Lagerstroemia)、木犀属(Osmanthus)、樟属(Cinnamomum)等园林绿化树种18种,为当地选择园林绿化树种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0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陈洪1;简霁2;杨东生1;先锐1;李呈翔1;王光剑1;马光良1
通过对毛竹林开展传统促笋覆盖(糠壳+鸡粪+稻草,记作F1),两种新型覆盖(糠壳+鸡粪+高粱秆、竹酒糟+鸡粪+高粱秆,分别记作F2和F3),以及不覆盖(对照,F0)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相应的发笋历程、笋体大小及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1)3种覆盖模式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毛竹笋早出,F2和F3模式效果好于F1,3者在3月20日前出笋的比例分别较对照多出约20%、18%和4.5%;2)就同期笋高而言,仅F2、F3显著大于对照,F1的影响不明显,但3种模式均显著地增加了毛竹笋基径;3)尽管F1对笋早出和个体大小的促进作用不突出,单位面积出笋数量却远较其他模式大。毛竹林采用F1、F2和F3模式后,笋产量分别可达对照的2.5倍、1.9倍和1.6倍,收益则分别为对照的2.5倍、2.2倍和1.8倍。建议在山区毛竹林笋用经营中,就地取用农林废料实施覆盖是可行的,既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又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2019年01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李大明;徐峥静茹;马文宝;段秋宇;杨志雄;白斌;李涛;杨才斌;王庆勇;
结合文献记载和标本记录,对花楸属植物在四川部分地区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12种花楸的野外分布,其中有4个四川特有种和3个新记录种。部分种类分布海拔范围较广、生境类型多样,具有适应多种不同环境条件的内在潜力,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花楸属植物选种育种和开发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2019年01期 v.40;No.18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 ] - 刘盖1;陈善波2;3;金银春2;3;王莎2
本文对广元市9个核桃良种的生长表现及坚果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广元现有良种具有生长势中等偏强,具备丰产、稳产特性。同时,本地核桃品种多样性丰富,在特色品种开发方面,仍然有较大空间。(2)广元现有良种果形端正,果壳厚薄适中,坚果内褶壁基本退化,隔膜膜质,稀有革质,多数取仁易,出仁率高。在以后的品种推广中,应大力发展蜀朝2号、青川1号、旺核1号等品种果型大、出仁率高、耐储运的良种。(3)根据变异分析得出,三径均值、粗脂肪含量、出仁率变异系数较低,说明这些指标的遗传稳定性较高。(4)单果重、三径、壳厚、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相关性结果对于研究区域内核桃性状变异、性状指标间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9年0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王晓娟;李呈翔;陈洪;王光剑;马光良;
本文对试验地引种栽植的彩叶桂的成活率、生长情况和叶色变化情况等进行了观测统计,力求探寻彩叶桂能否在泸州地区正常生长并保持其叶片色彩变化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彩叶桂在引种地移植的成活率高达98.15%,长势较好,未出现严重病虫害情况,且植株叶色呈"紫红色—黄白色—黄绿色—深绿色"的梯度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彩叶桂比较适合在泸州市区推广应用。
2019年01期 v.40;No.186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5 ] - 邱琼;杨德军;刘际梅;钟萍;陈勇;
近年来,西双版纳白木香人工林大面积的爆发了食叶害虫黄野螟,对白木香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为探索防治该虫的有效办法,在西双版纳普文镇4 a生白木香人工林里,选择5种杀虫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黄野螟的幼虫均有一定的防效,以甲维·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杀虫效果较好,3种浓度药后1 d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其次是氯氰·毒死蜱,药后2 d达到100%,2.5%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药后4 d也达到100%,而生物农药5%的苦参碱在药后1 d防效表现最弱,但药后4 d均能达到75%以上。
2019年01期 v.40;No.186 59-6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