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邓东周;樊华;涂卫国;蒋庆云;
以川西高原优势灌木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浓度模拟氮沉降实验,分析了不同径级细根生物量分配、细根碳氮磷含量与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氮沉降对细根总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较粗级别的根上;(2)氮沉降下细根总氮含量无显著变化,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使得总C/P和N/P显著升高;(3)碳氮磷化学计量中,中国沙棘细根氮含量相对较低,磷含量相对较高,其细根生长可能受到了氮限制。
2018年05期 v.39;No.18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2 ] - 何华;李晖;龙晔;姜鹏;周智勇;
光强、温度、湿度是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巨大。目前对植物单环境因子的光合响应研究很多,但是,对于多因子组合情况下的植物光合响应研究很少。本研究在冬季选取光强、温度、湿度3种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多水平均匀设计,以期用较少的测试水平获得该季节宽叶泽苔草叶片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而产生的光合响应变化规律。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进行宽叶泽苔草对不同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组合因子的光合速率响应对比测试实验研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多元一次线性、多元二次线性、多元非线性回归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对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多因子组合下的光合速率变化描述效果最好(R2=0. 958),宽叶泽苔草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显著ln曲线相关,而非一次线性和二次线性相关。
2018年05期 v.39;No.184 8-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侯学勇;王超;罗建勋;辜云杰;刘芙蓉;
为探讨不同油茶品种在四川盆中丘陵地区的栽培效果,本文对湘林、长林和川荣系列的10个油茶栽培品种的果实和产量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油茶品种的平均果长为3. 21 cm~4. 43 cm,平均果宽为3. 06 cm~4. 36 cm,平均鲜果重量为17. 71 g~42. 75 g,单个果实的平均鲜种籽重量为7. 71 g~23. 15 g,平均种籽数量为2. 8~10粒,平均出籽率为37. 96%~54. 07%,平均单株产量为3. 16 kg~6. 54 kg。对不同品种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8. 27%。经综合评价,参试品种油茶果实性状的综合得分最高的为:长林55、川荣153、长林23。
2018年05期 v.39;No.18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4 ] - 郝云庆;罗晓波;王晓玲;
五小叶槭为珍稀濒危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研究采用2XTaqMaster Mix,综合考虑Taq酶、Mg~(2+)和d NTPs,对影响五小叶槭ISSR-PCR反应的3个因素(DNA模板、引物和Master Mix)进行3水平正交试验,从而优化出五小叶槭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结果表明,引物用量对反应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DNA模板,2XTaqMaster Mix对反应结果影响最小。最佳反应体系(25μL)为:DNA模板(50 ng·μL~(-1))1μL,引物2μL,2XTaqMaster Mix 13. 5μL。
2018年05期 v.39;No.18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4 ]
- 周国强;王勇;贾廷彬;
以丛生竹新品种佯黄竹[Bambusa changningensis Yi et B. X. Li]作为研究对象,种苗繁育重点研究埋秆育苗法。在发笋率、成竹数表现上,母竹2 a生略高于1 a生,平均单株成竹数可达7. 9株。2 a生母竹是作为造林母竹的最佳选择,在母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用1 a生母竹,也能达到较高的发笋率与成竹数。秆、蔸的不同处理对佯黄竹发笋率、成竹数有显著影响,秆切口处理和带蔸处理的效果最好。
2018年05期 v.39;No.18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 陈亮;周莉君;
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对巨尾桉桉叶挥发油得率和成分的影响,为更好的研究和开发桉树资源提供依据。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_2法(SFE-CO_2)提取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与分析。SD法和SFE-CO_2法提取得率分别为0. 61%和7. 8%,各鉴定出55和29个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8. 18%和99. 59%。SFE-CO_2法所得桉叶油总量及有效成分α-蒎烯和桉油醇相对含量均高于SD法,更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桉叶油。
2018年05期 v.39;No.184 25-2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0 ] - 沈杰;和献锋;唐平;李恒;张春花;代沙;彭建勇;
以初结果花椒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配比的氮、磷、钾作为花前追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花椒初结果树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的追肥可显著提高初结果花椒树的产量与品质,最佳的追肥模式为采摘后施用1 kg·株~(-1)尿素,花前追施尿素163 g·株~(-1),磷肥750 g·株~(-1),钾肥250 g·株~(-1)。
2018年05期 v.39;No.18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6 ] - 何建社;康齐梅;杨华;朱欣伟;唐小强;康英;任君芳;唐永洪;刘千里;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对1a生辐射松幼林进行氮、磷肥配合施用试验,探讨适宜的施肥量,为干旱河谷地区的辐射松幼林施肥管理提供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进行氮、磷肥配合的不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3个施肥处理与对照比较,处理1和处理2对辐射松幼树的地径、树高的生长有显著提高,处理3仅对辐射松地径有显著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1a生辐射松幼林的施肥量为尿素30 g·株-1、过磷酸钙150 g·株-1。
2018年05期 v.39;No.18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于雷;宋立志;赵大根;彭建东;
本试验用钻口注药的方法对5 a生的杨树进行了杨干象防治,通过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给树干施药;试验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在7. 8℃~21. 4℃条件下防治三个不同注药部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87%和84%;日平均气温在12. 6℃~25. 8℃条件下防治三个不同注药部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9%、51%和52%。通过多重比较得出:不同注药时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不同注药部位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2018年05期 v.39;No.18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周成强;刘斌;胡焱彬;贾廷彬;周国强;高会彬;
以油茶川翠36号良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与传统的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比较,结果表明: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相比传统的油茶栽培管理技术好,成活率提高了将近20%,可达99. 5%,油茶树木生长良好,3 a的油茶平均地径达到3. 4 cm,树高1. 4 m,冠幅1. 3 m,分别提高78. 9%、75. 0%、116. 7%。
2018年05期 v.39;No.18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 景文祥;何美樟;
以花椒仁为原料,利用磷酸活化法开展了制备活性炭的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得到的磷酸活化法制备花椒仁活性炭的优化工艺为:活化剂为75%(V/V)的磷酸-水溶液,固液比(g·mL~(-1))1∶1,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25 min,各工艺因素影响该活化过程的主次顺序为:活化时间>活化温度>磷酸浓度>固液比。在以上条件下制得的花椒仁活性炭焦糖脱色率为108%,得率为44%,表明花椒仁作为制备活性炭的原料是可行的。
2018年05期 v.39;No.18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3 ]
- 彭建;隆世良;黎燕琼;郑绍伟;李宇奇;罗奕爽;谢天资;罗殊承;
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的川西林盘,不仅是成都平原特有的、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更在传承川西农耕文化和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遥感影像判读的方法,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式,根据林盘主要功能,开展了对农耕型、新型聚居点型、生态型、农家旅游型和特殊产业型等6种类型林盘景观特征研究,并通过林盘内的民居、院坝、林地、生产型园地(菜园、果园等)等景观要素与林盘关系研究,解析林盘演替发展规律。结果表明:(1)新型聚居点型林盘则表现为林盘的数量密度最大,达到4. 43个/km~2;生态型林盘平均面积最大,单个林盘平均面积26 830 m~2。(2)林盘的均匀度指数则以生态型林盘最大(36. 733%),新型聚居点型最小(13. 277%);破碎度则以生态型林盘最小(0. 373),特殊产业型最大(2. 287)。(3)林盘内的民居、院坝、林地和生产型园地等景观要素的占地面积均与林盘总面积呈正相关关系。
2018年05期 v.39;No.184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9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2 ] - 柯裕州;姜鑫贵;王丽娜;杨梅香;徐赟;
利用五道梁气象观测站1973—2015年43a的实测数据(风速、风向、能见度、相对湿度),分析了北麓河段的风况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北麓河地段属于高风能环境,主导风向为W、WNW,大风主要集中在11月~12月(冬季),1月—3月(春季)。2000年后风速趋于稳定,而沙害程度加深,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温度的升高,冻土层和表层冰雪消融,导致表层土壤松散,沙物质增多。北麓河段主要害风风向为W和WNW,故北麓河南北两岸所受沙害程度差异不大,建议适当增加北岸沙障数量,减少南岸沙障排数;在北麓河段的东西向上,采取以输沙为主的防沙措施减少河岸附近沙障的积沙。
2018年05期 v.39;No.184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李函洋;
国际花园城市奖(Liv Com Awards)被誉为"绿色奥斯卡"。方法: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2008年Google Earth卫星图作为基础数据源,利用Photoshop及Auto CAD,对温江这一"国际花园城市"城区及近郊景观格局进行了相关分析。目的: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花园城市"相关景观指数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国际花园城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森林斑块占有绝对优势;总体上景观破碎化指数为0. 0054,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 3603,景观优势度指数为0. 2937以及均匀性指数为0. 8452。结论:苏州、杭州与其在景观格局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国内部分"国际花园城市"城市绿化指标平均值则介于"国家园林城市"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相关指标之间。
2018年05期 v.39;No.184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吴四新;徐惠;吴宗兴;彭晓曦;吴玉丹;熊量;杨柳璐;
本研究经过连续3年川中丘陵区的乐至县孔雀乡马鞍山村蓬溪青花椒幼林地上套种黄豆、白菜、土豆,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套种黄豆的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2. 48g·kg~(-1);套种土豆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2. 07 g·kg~(-1);套种白菜土壤0~40 cm含水量增加1. 52 g·kg~(-1)。(2)套种的土壤有机质比对照增加21. 39 mg·kg~(-1)~22. 78 mg·kg~(-1),土壤有效氮增100. 02 mg·kg~(-1)~110. 77 mg·kg~(-1),土壤有效磷增11. 29 mg·kg~(-1)~11. 46 mg·kg~(-1),土壤有效钾增加61. 4 mg·kg~(-1)~63. 6 mg·kg~(-1)。(3)套种黄豆、土豆、白菜对蓬溪青花椒树高、地径生长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套种黄豆的蓬溪青花椒幼树生长量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 31倍和1. 85倍。
2018年05期 v.39;No.18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4 ] - 王伟平;李绍才;孙海龙;缪宁;马瑞;陶文静;杨皓;
以四川龙门山地区杉木和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人工林林下0~1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两种林型的土壤均呈弱酸性,样地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p <0. 05)。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两种林型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呈极富水平。柳杉林样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为杉木林样地的2. 3倍和2. 4倍。两个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柳杉林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杉木林样地的2. 3倍。两种林分的全钾、速效钾、全磷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速效磷含量为缺乏状态。杉木和柳杉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得分分别为-0. 434和0. 866,表明柳杉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优于杉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
2018年05期 v.39;No.18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9 ] - 李志明;王乾;余国宝;陈绪文;
本文采用贡嘎山竹类调查分布位点和World Clim生物气候数据,利用集合模型构建了贡嘎山区3种竹类的分布预测。模型结果反映出了竹类分布的地域和生境特征,丰实箭竹和冷箭竹主要分布在贡嘎山东部地区,而峨热竹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丰实箭竹的分布海拔最低,而冷箭竹的最高,但是在分布面积上则以峨热竹最多,冷箭竹最少。粗分辨率的气候数据导致分布预测的海拔范围出现较大偏差;将研究区域细分成相对均匀的小块做模型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物种的分布。本研究结果可作为保护区区划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依据。
2018年05期 v.39;No.184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 陈元品;
对相同坡向不同坡位秃杉人工林的生长量、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的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2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下坡位(海拔415 m)秃杉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蓄积量对应中坡位(海拔480 m)分别增加了45. 47%,33. 52%及85. 85%,对应上坡位(海拔550 m)秃杉人工林分别增加了59. 52%,44. 27%及115. 99%。无论是鲜生物量还是干生物量,不同坡位秃杉平均木均表现为:下坡位(海拔415 m)>中坡位(海拔480 m)>上坡位(海拔550 m),相同坡向不同坡位各器官分配率均表现为树干>叶>枝。并筛选出2株秃杉优良单株,与5株优势木对比,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12. 88%、10. 20%、36. 76%;9. 68%、6. 76%、27. 35%。
2018年05期 v.39;No.184 79-8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王晓娟;杨东生;先锐;王光剑;马光良;周兰英;
以两年生红花檵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以正常供水为对照(CK),探讨了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T3)干旱胁迫下叶片色素含量和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和类胡萝卜素(C_(x+c))总体呈上升趋势,叶绿素a与b比值(Chla/Chlb)则有所下降,且随时间的推移CK、T2、T3花色素苷含量下降,叶色返青;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红花檵木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增加了胞间CO_2浓度(C_i)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各光合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认为,红花檵木为偏旱性植物,可以通过色素含量的增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来适应水分亏缺的环境,夏季高温条件下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会加快花色素苷的分解,出现返青现象,影响其观赏价值。
2018年05期 v.39;No.184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5 ] - 罗艳;李裕冬;姚民;罗晓波;王琼瑶;
为研究4种乡土木本植物(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红椿Toona ciliat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对Cd胁迫的应对机制,本研究分析了这4种乡土木本植物幼苗在不同镉浓度(分别添加0~100 mg·L~(-1)氯化镉溶液)胁迫下的外部形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叶绿素(CHL)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外部形态方面,五小叶槭和桤木的地下部分长度显著下降,红椿地上部分显著下降,云南松地上和地下部分均无显著变化;SOD活性方面,五小叶槭、红椿、桤木和云南松总体均随Cd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CAT活性方面,五小叶槭、红椿和云南松总体上随Cd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桤木仅Cd浓度为100 mg·kg~(-1)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OD活性方面,五小叶槭、红椿、桤木和云南松总体上均随Cd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GSH方面,随着Cd浓度的增加,五小叶槭和云南松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红椿和桤木略有减少;MDA和CHL含量方面,4种林木总体均表现为在高浓度Cd胁迫时显著下降,低浓度时则各有不同。总体上,在镉胁迫环境下这4种林木幼苗在生理生态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并表现出较好的低浓度耐受性。
2018年05期 v.39;No.184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7 ] - 贾玉珍;陈林武;杨远亮;杨双昱;
2016—2017年调查了四川省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情况,发现有害生物14种,其中病害3种、有害植物两种、有害昆虫9种。重度发生的有害生物有杜仲梦尼夜蛾Orthosia songi Chen et Zhang、中度发生的有害生物为杜仲角斑病Mycospaerella sp.,其它有害生物发生程度均为轻度。本研究对杜仲梦尼夜蛾、杜仲角斑病的危害做了简要描述,首次发现有害植物葛藤和苔藓危害。
2018年05期 v.39;No.184 93-9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 史亮;刘屹;彭建;干龙梅;熊定伟;
昆虫标本是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重要成果,其制作和保存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本文总结了一些昆虫标本制作与保存的方法,并对其发展做了一定展望,以供参考。
2018年05期 v.39;No.184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3 ] - 蒲远凤;周学莉;杨桦;刘艳琳;
探索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成虫取食行为。本文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观察的方法,记录完整的取食过程,比较长足大竹象在不同寄主上取食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一次完整的取食包括搜寻、试探、进食和清洁4个阶段,雌雄都有多次取食行为。室内试验证明,长足大竹象进食和清洁时间明显长于搜寻和试探时间,雄虫搜寻、试探时间长于雌虫,而雌虫进食、清洁时间长于雄虫。长足大竹象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时间存在差异,长足大竹象嗜食慈竹,对四季竹、麻竹、小琴丝竹竹笋少有取食,慈竹上笋选择次数、取食次数、取食孔数和取食面积显著多于其他3种竹笋,搜寻时间低于其余3种竹笋,而取食和清洁时间长于其余3种竹笋。林间长足大竹象的取食行为与室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足大竹象取食行为,也对研究该虫的行为控制技术提供了依据。
2018年05期 v.39;No.184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9 ] - 龙培仲;董静;付师春;何焱平;
为研究林下经济不同的发展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部门提供等方式收集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林下经济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计算赤水4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效益值并排序。结果表明:森林旅游综合效益最好,效益值为0. 9126;其次是林下种植,效益值为0. 3461;第3是林下养殖,效益值为0. 1218;林下采集加工最差,效益值为0. 0299。建议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形势和生态资源优势,按照侧重发展、统筹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森林旅游,转变思路发展林下种植,适度规模经营林下养殖,创新开发林下采集加工。
2018年05期 v.39;No.184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9 ] - 张春花;刀丽平;李恒;和献锋;唐平;
对攀枝花金丝梅的观赏特性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丝梅的综合评价值为2.75,在应用价值等级中为Ⅰ类,属于应用价值极高的种类。从综合评价的实际结果看,层次分析法这一评价系统的应用,能够较准确、客观地反映金丝梅的景观应用价值,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为以后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018年05期 v.39;No.184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6 ] - 张新新;刘鹏凌;
风景园林不仅是安徽省而且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安徽风景园林产业现状的整理,基于GM(1,1)模型对得出的风景园林产业产值进行未来的预测,得出风景园林产业是一项有生命力的产业,具有较大的增值前景,结合SWOT分析结果,表明安徽风景园林产业存在市场占有率小、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竞争力弱以及自然风险较高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
2018年05期 v.39;No.184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