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基于MaxEnt模型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豹(Panthera uncia)适宜栖息地预测

    乔麦菊;唐卓;施小刚;程跃红;胡强;李文静;张和民;

    2013年11月到2016年3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27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其中10个位点成功拍摄到雪豹影像,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雪豹在卧龙的适宜栖息地。结果显示:雪豹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45km2,占总面积的12%。其中,279km2(81%)位于核心区,49km2位于缓冲区,17km2位于实验区。植被类型、年均温度和坡向是影响雪豹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雪豹主要选择年均温度为-8~0℃的阳坡,最偏好的植被类型为草甸。

    2017年06期 v.38;No.17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71 ]
  • 桢楠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辜云杰;甘伟;龙汉利;贾晨;殷国兰;

    以30个桢楠优树的半同胞子代家系1.5 a生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苗高、地径和当年生新梢长度等生长量,分析各家系苗期的生长状况,初步筛选适宜四川复杂立地环境及气候条件的优良桢楠家系,为桢楠遗传改良及后期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当年生新梢长等3个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性状均受到强遗传控制,且3个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苗高、地径生长量,筛选出6个苗期生长较快的优良家系,其中崇州古寺2号家系表现最好。

    2017年06期 v.38;No.17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蜀柏毒蛾性信息素及其林间诱集效果初步研究

    周建华;韦卫;赵莉蔺;肖银波;范成治;贾玉珍;马娟;

    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蜀柏毒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测定蜀柏毒蛾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成分的活性反应,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um,GC-MS)鉴定其活性反应成分。GC-EAD结果显示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2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林间试验表明,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诱芯对蜀柏毒蛾有相近的诱集效果,表明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是蜀柏毒蛾性信息素主要成份。通过对复合组分配方顺-9-十八碳烯醛∶顺-9-十八碳烯醇=1∶9(200μg)、顺-9-十八碳烯醛∶顺-9-十八碳烯醇=9∶1(200μg)和单组分配方顺-9-十八碳烯醛(200μg)、顺-9-十八碳烯醇((200μg)4种配方诱芯林间诱集效果试验,结果 4种配方均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但复合组分诱集效果比单组分诱集效果好。

    2017年06期 v.38;No.179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9 ]

综述

  • 红花油茶无性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殷国兰;陈宇;

    红花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主要木本油料树种,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红花油茶苗木有其特有的优点。对红花油茶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可以为红花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2017年06期 v.38;No.179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 ]
  • 核桃耐涝研究进展及展望

    范龙惠;李丕军;刘华;邢文曦;郑崇文;

    涝害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对经济林树种核桃的产量造成巨大的损失。了解林木在涝害胁迫下的生理变化以及对胁迫的反应机制非常重要。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对林木以及核桃在水分胁迫下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的研究,探究其抗涝性机理,并展望了其生产应用前景。

    2017年06期 v.38;No.179 17-1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6 ]

试验研究

  • 不同施肥对白及林下栽培生长量的影响

    陈善波;刘娜;武华卫;金银春;刘均利;王莎;刘海鹰;李加兵;

    以杜仲林地为例,采用不完全试验设计施肥方案,分析了不同施肥对白及林下栽培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促进白及林下栽培的生长,当氮磷钾(N∶P_2O_5∶K_2O)施肥量为30 kg·0.067 hm~(-2)时,其生长势最好,苗高为13.67 cm,地径为0.44 cm;施肥对白及苗高、地径的生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2)施肥对白及块茎生长均有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白及块茎长、块茎宽、分芽数及块茎重量的生长量逐渐增大;当氮磷钾(N∶P_2O_5∶K_2O)施肥量为30 kg·0.067 hm~(-2)时,块茎生长各项指标表现最好,块茎长高于对照(CK)的40.67%,块茎宽高于对照(CK)的91.27%,分芽数高于对照(CK)的79.85%,块茎重量高于对照(CK)的298.90%,白及产量最高;施肥对白及块茎长、块茎宽、分芽数、块茎重量的生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3)建议在白及林下栽培时,应在种植前施足有机肥,在快速生长期追施氮肥为主,在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以促进白及块茎的生长发育。

    2017年06期 v.38;No.179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7 ]
  • 不同核桃砧木在川中丘陵区的品种特性及嫁接亲和性

    罗慧;钟文才;赵振华;金银春;陈善波;王莎;

    为筛选适宜四川川中丘陵地区核桃嫁接砧木品种,以9个种的10个类型核桃砧木资源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核桃砧木在川中丘陵区的品种特性及嫁接亲和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砧木出苗时间相近,出苗率铁核桃最高,枫杨最低;不同核桃砧木月生长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顶小叶叶形指数(长/宽)枫杨最大,古蔺拇指核桃、卡兹核桃最小;以硕星为接穗时东部黑核桃嫁接亲和性最高,铁核桃次之,以娘青为接穗时,铁核桃嫁接亲和性最高,东部黑核桃次之。

    2017年06期 v.38;No.17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2 ]
  • 黄牡丹繁殖栽培试验研究

    潘晶;张国先;

    以野生黄牡丹(Paeonia delavayi var.lutea)为试材,在仁和区中坝乡小纸房村,开展了种子有性繁殖、枝条无性繁殖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黄牡丹种子当年成熟后秋季即采即播发芽率高于沙藏后翌年春季播种,且枝条扦插繁殖效果差;黄牡丹适宜在郁闭度低、透水性好的的林下种植,可在攀西地区的核桃林下和管理精细的小区、公园绿地等区域种植,提高林地收益和林农收入,丰富城市园林植物品种和景观。

    2017年06期 v.38;No.17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温度和激素对不同种源连香树种子发芽的影响

    陈学龙;王飞;丁全定;付作霖;齐昊;

    为研究不同温度和激素对白龙江不同种源地连香树种子发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种外源激素GA和PEG,在不同温度梯度下的连香树种子发芽实验表明:(1)GA更有利于连香树种子发芽。(2)舟曲县连香树种子活性优于宕昌县种子。(3)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激素浓度增大,发芽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温度的增加同一浓度种子发芽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同一温度下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变化一致。(4)随着激素浓度和温度的增加平均发芽时间均减小,及高浓度、高温有利于缩短种子发芽时间。

    2017年06期 v.38;No.179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5 ]
  • 红颜草莓茎尖组织培养的器官发生途径研究

    王晓玲;唐丽萍;范雨;罗晓波;曾德刚;

    为探究红颜草莓茎尖组培苗器官再生途径,以其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观察其器官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学和解剖学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红颜草莓茎尖离体再生的芽原基起源于茎尖形态学上端表皮层的薄壁细胞,属外起源;表皮层的薄壁细胞先分化形成芽原基,随后芽原基周围的皮层薄壁细胞再分化出叶原基;芽原基和叶原基共同发育形成不定芽;不定芽再生途径为器官型。不定芽基部组织受激素诱导于形成层分化出根原基,同时不定芽基部表皮层细胞也可分化出根原基。故不定根外起源方式既有内起源也有外起源,但不定根都属于诱生根原基。不定芽和不定根中的输导组织将整个组培苗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完整植株。

    2017年06期 v.38;No.179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6 ]
  • 持续低温对紫叶矮樱保护酶活性及电导率的影响

    范晓龙;

    试验在人工设置低温条件下,设置D1(CK)、D2(-5℃)、D3(-15℃)、D4(-25℃)共计4个处理,低温持续时间共设3 d、6 d、9 d、12 d、15 d、18 d6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了紫叶矮樱离体枝条保护酶及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OD表现为随着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的变化,第18天D2处理比对照提高了25.60%,差异显著;POD活性表现为随着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第15天D2与D1之间无显著差异,D3、D4均显著低于对照;电导率在3 d~12d D4始终处于最高值,15 d~18 d D3处于最高值,所有低温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持续低温会使紫叶矮樱离体枝条SOD、POD活性和电导率显著升高。

    2017年06期 v.38;No.179 45-4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育苗基质对红木荷1年生营养袋苗生长量的影响

    陈勇;徐玉梅;刘际梅;罗娅;

    开展5种育苗基质对红木荷1 a生营养袋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对红木荷1 a生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较好的处理均是处理C,基质配方(2/3的蔗渣+1/3的羊粪),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较差的处理均是处理E,即对照。从1 a的月生长量调查结果看,从第5个月开始(2016年2月),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处理均为处理C(2/3的蔗渣+1/3的羊粪),最差的均是处理E。

    2017年06期 v.38;No.179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3 ]
  • 四川紫花白及无菌播种技术研究

    姜丽琼;肖欣怡;李文俊;肖前刚;徐志萍;廖兴勇;陈文灵;李路;

    以当年成熟白及果荚种子作为外植体,开展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0.2 mg·L~(-1)6-BA+0.2 mg·L~(-1)NAA,发芽率可达90%~10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2.0 mg·L~(-1)6-BA+0.3 mg·L~(-1)NAA,增殖系数3.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0.2 mg·L~(-1)NAA+1 mg·L~(-1)AC+50 g·L~(-1)香蕉泥培养基,生根率为95.6%。炼苗基质为腐殖土:珍珠岩:椰糠:河沙=5:1:2:2组合,为白芨移栽最佳基质,移栽苗存活率可达97%。

    2017年06期 v.38;No.17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5 ]

专题研究

  • 滇榛(Corylus yunnanensis)SSR引物的筛选

    王泽亮;郑永琴;苏玲;刘青;余明忠;

    滇榛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榛属资源,本文成功筛选到滇榛9个SSR标记,并对滇榛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滇榛群体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这为滇榛遗传改良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推动本地区榛属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017年06期 v.38;No.17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6 ]
  • 川西北壤塘县沙化土地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研究

    游秋明;焦四明;高俊;刘凯;王博;蔡凡隆;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壤塘县对照地、露沙地、沙化耕地、固定沙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结果发现:1)0~20 cm和20 cm~40 cm土层中,p H值均随沙化程度的加重逐步升高,而有机质、全N、水解N、全P含量则逐步降低;2)不同土层之间同种类型沙化土壤p H值差异不明显;除对照土壤水解N外,有机质、全N、水解N、全P含量均表现为0~20 cm土层等于(近似等于)或大于20 cm~40 cm土层的特点。3)各种沙化类型中,土壤上层和下层全K含量变化不大,速效K和有效P含量均表现出对照>沙化耕地>露沙地、固定沙地的特点。

    2017年06期 v.38;No.179 59-6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 川西北高原沙区沙化治理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刘朔;张军;蔡凡隆;朱子政;

    对川西北草地沙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图形叠置法叠加气候图、植被区划图、沙化土地分布图,首次确定了川西北高原沙区的具体范围。在此基础上,以地质和地貌为主导因子,结合沙化土地分布现状,将川西北高原沙区划分为3大治理区,分别为:(1)石渠色达丘状高原沙化治理区;(2)若尔盖红原平坦高原沙化治理区;(3)理塘巴塘高山山原沙化治理区。同时,针对各区沙化特点,提出相应的沙化防治战略对策,为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2017年06期 v.38;No.179 64-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6 ]
  • 宜宾县油樟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胥译心;文明;蔡凡隆;

    宜宾县是全国油樟资源大县,但油樟产业发展滞后。对宜宾县油樟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提出新形势下宜宾县油樟产业发展对策,为宜宾县油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17年06期 v.38;No.179 69-7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6 ]

专题讨论

  • 川西高原藏区林业扶贫模式效益分析——以四川省汶川县卧龙镇转经楼村为例

    吴世磊;陈德朝;胡炫;李文君;金国名;韩标;

    卧龙镇转经楼村探索林业扶贫新模式"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为基础,生态保护促产业发展、调动人们生态保护积极性,秉着"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前进,向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目标前进。

    2017年06期 v.38;No.179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甘肃省北京勾天牛风险分析

    张程;

    北京勾天牛是一种危害刺槐、苹果、海棠等林木的蛀干性害虫。2008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首次发现北京勾天牛(Exocentrus beijingensis Chen),该虫在当地一年发生一代,主要危害刺槐枝条,对甘肃省整体造林绿化成果构成很大威胁。通过对北京勾天牛进行风险分析,其风险值R=1.77,在甘肃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2017年06期 v.38;No.179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调查报告

  • 五小叶槭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主要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研究

    罗晓波;王晓玲;郝云庆;熊皎;曾德刚;

    珍稀濒危植物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仅分布于雅砻江中游干旱河谷地区,现今只在四川省雅江县、九龙县、康定市和木里县发现其分布点。本文对这4处五小叶槭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⑴由于五小叶槭群落地处雅砻江干旱河谷地区,其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不高。⑵五小叶槭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但与其它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并不高,说明它是干旱河谷区域的特化种。⑶群落中其它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很高,显现出其它一些侵入物种组成杂乱,生态位分化水平低,物种间竞争激烈的状况。由此可见,五小叶槭致危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于其它物种的直接竞争,而更多可能是由于其生态位特化后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所致。

    2017年06期 v.38;No.179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2 ]
  • 四川盆地西北部磷矿废弃采石场自然演替初期植被特征

    尤继勇;吴雨峰;张小平;康钉荣;杨育林;陈涤非;张好;李佳泳;

    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四川盆地西北部磷矿废弃采石场的植被组成和自然演替情况。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46种,隶属于20科37属,以菊科(12种)、禾本科(9种)最多。废弃地的初期演替状态可以总结为:裸地→草丛→草灌丛→灌丛,在演替早期(<10 a),植被主要物种多为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体的先锋植物群落,演替中期(10 a~20 a)的植物群落构成则较为稳定的草本灌木优势群落,而到了演替后期(20 a~30 a),植物群落则形成了大量的灌丛。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植物的多样性总体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草本植物多样性相对稳定,而木本植物多样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发现磷矿废弃地自然演替过程和植物多样性变化与其他矿种废弃地的植被演替是类似的,说明不同矿种废弃地的初期植被演替过程是大体一致的。

    2017年06期 v.38;No.179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四川邛崃山系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及分布

    蔡水花;魏荣平;黄金燕;谢浩;刘巅;张明春;朱大海;张超;王飞;李仁贵;

    邛崃山系具有丰富的野生杜鹃花资源。通过实地调查以及采集标本和照片,对该区域杜鹃花属植物种类、生境和具体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邛崃山系共有63种(包括变种和亚种)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分属3个亚属、4个组、11个亚组,分布于海拔1 230 m~4 179 m之间。这些种多数呈现集中连片分布,个别数量较少的种呈现零星分布。本次调查采集到较多杜鹃花标本和与之对应的每种杜鹃花的景观和微观特征照片,可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材料和参考依据。

    2017年06期 v.38;No.179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2 ]

实用技术

  • 德昌县放任生长核桃树改造修剪技术

    徐其英;刘祥荣;段方宗;

    对放任生长核桃树改造修剪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德昌修剪试验的结果,提出放任树的修剪时间与方法、修剪措施,分析了经济上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长期来看潜力大,同时必须加强土、肥、水和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管理。

    2017年06期 v.38;No.17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泸定县花椒丰产栽培技术

    陈万才;龙惠;吴富雨;伍杰;

    简述了泸定花椒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建园、移栽、养护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与晾晒,为标准化管理生产花椒提供技术指导,以此提高泸定花椒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和其他产区的竞争力,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花椒产业可持续发展及更大规模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17年06期 v.38;No.179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泸定县红樱桃高产栽培技术

    吴富雨;李元会;伍杰;兰常军;

    阐述了泸定县红樱桃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建园、移栽、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以此推广泸定县红樱桃的高产栽培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红樱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及更大规模发展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2017年06期 v.38;No.179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抗旱核桃新品种‘乡核1号’

    李元会;吴富雨;张旭;杨平;邹德强;文嫱;

    ‘乡核1号’为甘孜州乡城县的实生乡土核桃优株,树势较强,雌雄花期同步,果实9月中旬成熟,果实椭圆形。核仁饱满,黄白色。平均单果重14.5 g,平均壳厚0.97 mm,取仁易,坚果出仁率61.6%,脂肪含量62.9%,蛋白含量21.2%。2014年4月通过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2017年06期 v.38;No.179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 浅析美国中西部植树减灾的技术方案

    张立;

    <正>森林能够在洪灾及洪泛区发挥减灾的一系列重要作用如固土、控制侵蚀、吸收洪水能量、丰富生物系统多样性和改善水质等,早已获得了中外学术界的公认。当今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工河道和都市的不断扩建,更增加了洪灾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因此洪灾在美国也时有发生,特别是1993年密西西比河大洪灾,给广大地区和大片农作物带来了灾难性影响。此次洪灾过后,科研人员发现有林及无林地段受损程度具有极大差别,有林农田受损程度低于无

    2017年06期 v.38;No.179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