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基于MaxEnt的四川省红豆杉潜在分布区分析及适宜性评价

    李灿;刘贤安;王娟;彭培好;邵怀勇;

    以四川省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201个红豆杉分布点为基础数据源,筛选31个影响红豆杉分布的环境变量,应用Max Ent最大熵模型,结合Arc GIS地理信息系统,划定四川省红豆杉潜在分布区并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红豆杉在四川省的最适生区域面积11 508.750 89 km~2,占全省面积2.37%;适生区域面积13 340.487 64 km~2,占全省面积2.75%;较适生区域面积12 099.527 38 km~2,占全省面积2.49%;不适生区域面积448 368.743 5 km~2,占全省面积92.39%;最适生、适生及较适生区域主要位于茶坪山、龙门山、大巴山、华蓥山、大娄山、大相岭及邛崃山等盆周山地边缘;(2)31个影响红豆杉分布的环境变量中,海拔、年均温、7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冷季度平均温度、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冷月最低温、坡度、3月光照强度、7月平均温度、最干季平均温度及11月平均温度是对红豆杉分布有主要影响的12个环境变量;(3)红豆杉最适生环境为气候较为温暖,年均温7.5℃~15℃,昼夜温差月均值7℃~10℃;海拔1 000 m~2 400 m;降水量充沛,7月降水量50 mm~160 mm,降水量变异系数50~75;光照充足,3月光照强度11 000 KJ·m-2·d-1~12 200 KJ·m-2·d-1的亚热带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沟或山林中。

    2017年05期 v.38;No.178 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4 ]
  • 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及家系选择

    陈建;袁伟刚;肖兴翠;杨勇智;郭洪英;黄振;陈炙;

    为了奠定香椿遗传改良的基础,以四川省45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通过苗期生长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表明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选育潜力。综合筛选出蓬溪19号、蓬溪18号、蓬溪24号和蓬溪8号4个香椿苗期速生的家系,4个香椿优良家系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29.92 cm和4.18 mm,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3.59%和7.99%,较本次参试的45个家系平均苗高(23.22 cm)和地径(3.82 mm)分别高出28.83%和9.51%。然而,香椿半同胞家系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均不能代表整个树体成长的过程,苗期表现只能为香椿优良家系选育的早期选择提供参考。

    2017年05期 v.38;No.17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93 ]
  • 四川竹业转型升级基础与潜力

    孙鹏;刘屈原;李艳;费世民;李映平;龚毅红;李晓清;

    四川省是我国竹资源大省,竹种产业禀赋奠定了竹浆纸、竹笋产业优势。本文以"十二五"期末四川竹产业发展形成的基础,探讨四川竹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成因,并着眼于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和经济新常态下的竹产业发展,参照浙江省竹业发展经验,进行四川竹业转型升级潜力分析,提出促进竹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7年05期 v.38;No.17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8 ]

综述

  • 植被近自然恢复研究进展

    贺丽;宾建;邓东周;鄢武先;陈德朝;

    近自然恢复模式是在近自然林业理论提出后,将其用于植被恢复上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介绍了近自然恢复的概念和近自然林业的发展史、重点综述了近自然恢复途径及原则,在总结国内外的应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沙化草地植被近自然恢复的研究,促进沙化草地原生植被恢复,增强物种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017年05期 v.38;No.17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939 ] |[网刊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34 ]
  • 人为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因子的影响分析

    罗奕爽;何杰;郑绍伟;黎燕琼;彭培好;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具有多重价值。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则依赖于生态因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能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能起到有效的指导。在人类活动愈加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从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影响与关系出发,探讨人为干扰对两者及两者的关系有何影响,产生何种变化。随后提出对该研究的展望,如加强对水生环境、生物入侵、环境指示性植物等的研究,希望有效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因子研究的发展。

    2017年05期 v.38;No.17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7 ]
  • 基于质谱的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唐颖;高步红;杨世龙;

    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组学在林业学科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差异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目前林业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国内外植物蛋白质组学在林业学科逆境胁迫中的相关应用文献的整理总结,对蛋白质组学在干旱胁迫、盐胁迫和生物胁迫等方面研究的系统综述,总结植物蛋白质组学在林业学科逆境胁迫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蛋白质组学在林业学科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2017年05期 v.38;No.178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 ]

试验研究

  • 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固液双相发酵配方研究

    李姝江;彭娇洋;朱涵明月;刘倩;王诗玮;朱天辉;黄祖惠;吴继云;张霞;

    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通过基础培养基基质、碳、氮、维生素筛选,玉米(50 g)、葡萄糖(1.5 g)、水解酪蛋白(1.5 g)、抗坏血酸(0.5 mg)、水50 m L为最佳固体培养基质(培养10 d),产孢量达4.78×1010cfu·m L-1。以SMY为液体培养基质,莱氏野村菌最适发酵条件:1.0×108cfu·m L-1接种浓度,25℃、p H=6、全天光照、180 r·min-1振荡培养7 d,菌丝干重为690.2 mg。固体发酵为复合粉炮生产提供基础配方,液体发酵缩短时间后可作为固体培养生产莱氏野村菌菌粉的二级种子,发酵产品为杜仲梦尼夜蛾粉炮防治重要生物制剂。

    2017年05期 v.38;No.17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9 ]
  • 5个苦楝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教忠意;唐凌凌;仇曙光;严瑞昌;张珏;张利;

    为深入了解苦楝无性系光合生理特性,比较不同无性系叶片光合参数的差异。本文以5个苦楝优良无性系为参试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片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参试苦楝无性系胞间CO2浓度(Ci)和生理水分利用率(WUE)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蒸腾速率(Tr)存在显著差异;气孔导度(Gs)差异不显著。苏楝J104、苏楝J7和苏楝J61净光合速率(Pn)较大,其中苏楝J61生理水分利用率(WUE)较高。

    2017年05期 v.38;No.17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铁皮石斛引种适应性研究及其多糖含量分析

    谷海燕;谢孔平;李策宏;

    铁皮石斛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以四川峨眉山引种栽植9个不同原产地的铁皮石斛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特性、适应能力,并测量2年生茎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浙江2号在引种地的适应能力最强,其多糖含量亦最高;引种的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可作为四川石斛产业发展的优良种源。

    2017年05期 v.38;No.178 41-4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7 ]
  • 不同造林模式及坡位对闽楠生长的影响

    陈淑广;

    通过对比主伐择伐林下套种、间伐林下套种、采伐迹地营造3种模式下不同坡位闽楠的苗高和地径值,结果表明:在主伐择伐林下套种模式闽楠苗高及地径值都高于另外2种模式且差异显著,坡下位闽楠苗高和地径偏大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得出最适宜闽楠生长的造林模式为主伐择伐后林下套种。

    2017年05期 v.38;No.178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2 ]
  • 核桃改良芽接技术成活率研究

    李天君;颜明;范彬;李丕军;

    通过对核桃传统芽接与改良芽接技术成活率进行比较,以及对核桃改良芽接技术的绑扎方式、割砧方式、嫁接时期的确定和穗条的选择等关键步骤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核桃嫁接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割砧留放水口、绑扎用薄膜、选择芽饱满且粗壮的大穗条和嫁接选择在6月中下旬等技术改良措施,可有效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

    2017年05期 v.38;No.178 47-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1 ]
  • 嫁接时间对澳洲坚果苗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罗罕艳;史富强;童清;刘庆云;万举河;

    2016年6月在镇康县军赛乡军赛苗圃基地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嫁接的澳洲坚果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时段嫁接的澳洲坚果苗木间在活率和生长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地澳洲坚果最适宜的嫁接时间为11月和12月。

    2017年05期 v.38;No.178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5 ]
  • 川贝母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夏进春;卓姆;张超;任波;

    川贝母生产周期长,管理困难,本文着重就其栽培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技术总结。(1)用种子繁殖进行生产可以迅速扩大鳞茎数量。但1 a~2 a生鳞茎较小,建立高质量的保护地对种子繁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包括基质筛选,温、湿度的控制等,能克服大田播种中广种薄收的不足。(2)利用川贝母生长地中禾本科杂草与川贝母在生长周期上的差异,用黑膜覆盖的方法进行除草可以大大地减少人工除草的工作量和对鳞茎的伤害,并能有效保证土壤良好的团粒结构性状,促进川贝母在翌年的生长。(3)全面而及时的肥分供应是川贝母在生长后期增产的重要因素,除了在传统基础上施用农家肥外,还要配以氮、磷、钾肥的施用,特别是钾肥施用将对川贝母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7年05期 v.38;No.178 53-5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3 ]

专题研究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蜀柏毒蛾灾害发生影响因子筛选研究

    贾玉珍;张鑫;周建华;

    以中江县蜀柏毒蛾发生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筛选影响因子中的作用。选取影响蜀柏毒蛾危害的12个生态因子,通过主成分筛选和优化,划分蜀柏毒蛾危害区域,并采用GIS进行直观展示。研究得到3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立地因子、环境关系因子和林分因子,贡献量分别为35.274%、20.544%、14.897%,累计贡献率为70.715%,基本保留了12个生态因子的绝大部分信息。按主成分综合得分值大小,采用自然断点分类法将中江县蜀柏毒蛾危害划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与历年发生趋势一致。并用Arc GIS软件以继光乡为例进行了展示。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可以优化蜀柏毒蛾危害综合评价指标,GIS可直观显示危害程度。古店乡、继光乡、回龙乡等以蜀柏毒蛾常发区为主的乡镇,应重点监测。

    2017年05期 v.38;No.178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四川盆周山地林下滇重楼生态种植技术

    骆宗诗;赵顺才;简毅;林静;

    滇重楼是我国民间用来治病的一种中草药,同时也是著名的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片、宫血宁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组成药物。近年来,因不断发现其新的药用价值,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滇重楼生长十分缓慢,加之盲目收购和采挖,野生种源已近枯竭,已成为一种稀缺的中药植物。四川盆周山地林下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适合滇重楼人工种植。本文通过课题研究和文献资料整理,总结了四川盆周山地林下滇重楼生态种植技术,以期为滇重楼的林下人工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2017年05期 v.38;No.178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7 ]
  • 四川盆地西南缘山地黄壤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养分特征

    何卓刚;李小龙;

    森林植被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因素,充分了解植被与土壤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森林经营的基础[1]。以四川盆地西南缘马边县低山区山地黄壤为研究对象,对比了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纯林、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纯林、灌木林、柳杉桤木混交林(简称混交林)和迹地的土壤碱解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随土壤深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在5种恢复模式下,大小关系为灌木林>桤木>混交林>柳杉>迹地,且林分土壤养分含量0~15 cm层>15 cm~30 cm层,各土壤养分之间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因此,森林植被恢复造林时,以乔灌结合、混交造林、适地固氮树种造林,能起到更好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森林植被生长、有利生态循环的作用。

    2017年05期 v.38;No.17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3 ]
  • 毛叶山桐子超级苗选择

    贾晨;李杰;罗建勋;杨马进;

    以1 a、2 a、3 a生的毛叶山桐子苗木为研究对象,探讨毛叶山桐子超级苗选择的标准和方法。结果表明,同龄级个体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为选择超级苗提供物质基础;苗高与地径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毛叶山桐子超级苗以地径为主、苗高为辅,结合形质特征进行选择;按苗高、地径平均生长量的1.1倍为超级苗选择标准,经初选、复选,共选择1 a、2 a、3 a生超级苗分别为25株、13株与13株,入选率分别为0.38%、0.33%与0.39%,且超级苗有较大的遗传增益。

    2017年05期 v.38;No.178 73-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5 ]
  • 四川省松疱锈病菌的风险性分析

    杨莉;周建华;

    本研究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的方法,综合评价了松疱锈病的危险性。结果表明:松疱锈病菌对我省是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加强检疫监管,防治蔓延。

    2017年05期 v.38;No.178 76-7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川中丘陵区核桃低产低效原因及对策分析

    金银春;刘天美;谢奎;陈善波;宋小军;罗慧;王丽华;

    对川中丘陵区的核桃栽培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存在大量的低产低效园地。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该气候区域低产低效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品种混杂、立地条件差、病虫严重、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技术欠缺等。同时,针对存在的低产低效原因,提出了提高管理意识、推广本地良种、做好产业示范、改进采收加工技术等对策措施。

    2017年05期 v.38;No.178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0 ]
  •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林地变化检测研究

    祝国祥;何铁祥;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5年及2016年两个年度的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分别提取NDVI值,以像元二分模型反演生成植被指数差值图像,检测出植被指数减少的信息。同时,叠加近期各类林业专题数据资料,通过目视解译、甄别归类、识别林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快捷、准确地反映研究区的林地变化情况,为林政管理人员的林地资源管理、监督、执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7年05期 v.38;No.178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9 ]
  • 参与式方法在社区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的应用

    魏淑芳;魏俊华;罗勇;刘明;

    科学、合理地编制社区集体林经营方案,是社区集体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基础。通过总结参与式方法在2个试点社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的应用和成效,介绍了社区集体林经营方案编制的4个步骤,即森林经营编案准备、森林经营现状评估、森林经营策略规划和森林经营年度方案编制,指出以村民为主体的参与式方法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能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制定的森林经营现状评估指标符合社区实际,同时外界的帮助和支持是编案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2017年05期 v.38;No.178 89-9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6 ]
  • 攀枝花市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陈德朝;陈涤非;鄢武先;宁选林;余凌帆;吴世磊;

    对比分析了攀枝花市历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为害面积的季节分布、月份分布和市县分布以及影响攀枝花市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的气候、地形和人为等因素。结果表明:人为因素是影响攀枝花市森林火灾发生与发展关键因素,在考虑森林火灾发生的自然属性外,要着重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旨在为攀枝花市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017年05期 v.38;No.178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7 ]
  • 北川驴蹄草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王虹;王艳玫;胡进耀;朱云东;

    对北川驴蹄草(Caltha dysosmoides)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相关研究分析,旨在为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相关数据。以北川竹林沟保护站巡护点(E104°13'20.2″,N32°13'9.5″)为中心设置9个样地,调查北川驴蹄草174丛共计796株。通过等距取样法将其分为20个样方,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分析北川驴蹄草的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个样方中1-a,1-d,2-b,2-c,2-d,2-e,2-f,4-a,5-a,6-a,6-b,7-a,7-b,8-a,9-a为集群分布;1-b,1-c,2-a,2-g,7-c为均匀分布。

    2017年05期 v.38;No.17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宜宾油樟人工林生长特性

    王恩平;余天宇;靳伟;贾晨;辜云杰;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27 a生宜宾油樟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7a生宜宾油樟的树高、胸径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14.6 m、17.00 cm和0.141 722 m3;宜宾油樟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在12 a生时达到最大值,树高数量成熟龄约为13 a。其胸径生长培育关键期是在生长期的前18 a;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18a生时达到最大值为0.009 631 m3,材积的数量成熟龄约28 a。材积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 a~9 a生长缓慢期,9 a~18 a生长快速期,18 a后生长减缓期。

    2017年05期 v.38;No.178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7 ]

专题讨论

  • 世界核桃生产概况及中国核桃提升策略

    易善军;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资料,对世界及中国核桃栽培面积、总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是世界核桃主要栽培区,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的98.07%和98.86%;中国核桃发展存在品种混杂、良种化程度低、管理粗放等问题,今后要通过提高良种化程度、加强管护、建立标准体系等措施,来提升我国核桃产业竞争力。

    2017年05期 v.38;No.178 105-10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50 ]
  • 美国加州核桃产业化发展与借鉴

    陈善波;金银春;熊量;彭晓曦;孙雪骄;

    美国是世界核桃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现已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核桃产地之一。为进一步学习美国加州核桃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本文通过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等地的访问学习,深入分析了加州自然环境与气候特点、核桃栽培历史与现状、无性繁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果实采收及加工技术以及产业化发展情况;并结合四川核桃发展现状,提出了品种选育、砧木筛选、科学种植、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发展思路,为四川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017年05期 v.38;No.178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5 ]
  • 川西北高原地区森林火灾防控的难点及对策

    达郎周;王嘉智;阿西;周厚兰;隆世良;赵顺才;张利;陈德朝;

    本文针对川西北高原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和发展特点,初步探讨了该区域森林火灾防控的难点,并结合川西北高原地区森林火灾防控存在的困难提出建议。

    2017年05期 v.38;No.178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0 ]
  • 山地森林植被条件下的康养基地建设思考——以洪雅县玉屏山为例

    张学强;陈安全;贺岩;王恋;

    本文阐述了森林康养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并以洪雅县玉屏山为例,分析了山地森林植被条件下,玉屏山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优势和建设举措。最后,提出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建议。

    2017年05期 v.38;No.178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62 ]
  • 红原县白河红柳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防治对策

    宾建;

    红原县白河红柳区域地处于青藏高原边缘,新生代新构造运动时期隆起的高寒高原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红柳林面积逐年减少,导致草原、湿地退化严重,土地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逐年趋于失衡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当地牧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对红原县白河流域红柳区域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势在必行,通过建立白河流域红柳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合理利用,加大治理与建设力度,以此促进红原县白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到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

    2017年05期 v.38;No.178 122-12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芙蓉花研究现状及展望

    王莹;

    本文在对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长期以来进行的一系列芙蓉花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现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芙蓉花研究及应用的实际需要,提出一些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为成都早日重现"花重锦官城"的盛景提供参考。

    2017年05期 v.38;No.178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7 ]
  • 甜樱桃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综述

    孟霞;勒燕飞;王嘉智;张利;康英;朱欣伟;

    近年来,甜樱桃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但是其果实不耐贮藏,研究其果实的贮藏保鲜技术对甜樱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甜樱桃果实采后生理、病害、成熟度对贮藏的影响及贮藏保鲜技术方面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对甜樱桃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不同的保鲜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果实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降低果实腐烂率,提高贮藏品质。但是目前甜樱桃果实贮藏保鲜措施仍以低温冷藏为主,保鲜效果较差。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甜樱桃果实寻找无毒、经济、高效的贮藏方式仍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需要加强贮藏保鲜技术的推广、果实运输保鲜措施及贮藏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2017年05期 v.38;No.178 128-13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1009 ] |[网刊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6 ]
  • 卧龙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初探

    唐莉;苟世兴;王永跃;叶平;张巨意;刘明冲;李行;

    将现代信息系统引入卧龙自然保护区后,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于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监控、森林防火、科研保护、政务管理、社区共管、公众教育与宣传、生态旅游等各项工作。由于信息系统的"高、大、上"和脆弱性特点,保护区的信息化建设仍然需要加强和提升。

    2017年05期 v.38;No.178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调查报告

  • 混农林业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以四川理县甘家堡为例

    温平;岳春红;徐万苏;张文;青菁;戴强;

    混农林业是生态农业的一种模式。为了解混农林业改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鸟类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至2017年在四川理县甘家堡混农林业示范区内设置了9个样点,考察了鸟类多样性和鸟类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农林地改造后样地内鸟类物种丰富度和鸟类丰度较改造前均有显著上升,森林和灌丛鸟类组份也较改造前有所上升。说明混农林业能够有效提高鸟类多样性,对区域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生态系统的改善有明显作用。

    2017年05期 v.38;No.178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鼩形目物种组成与分布

    杨玉花;雷开明;刘洋;旷培刚;张跃;孙鸿鸥;

    2015年4月~6月,利用围栏陷阱法对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鼩形目物种进行了调查,6组样方72个陷阱共捕获小型兽类标本146号,84号鼩形目标本有13个物种,62号啮齿目标本有8个物种。结合历史记录,保护区分布有鼩形目物种2科11属17种。鼩形目长尾鼹Scaptonyx fusicaudus、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褐腹长尾鼩Episoriculus caudatus、黑齿鼩鼱Blarinella quadraticauda以及啮齿目滇攀鼠(Vernaya fulva)是保护区兽类新纪录种。

    2017年05期 v.38;No.178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3 ]

实用技术

  • 刚竹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措施

    林泉;苏玲;

    刚竹毒蛾是毛竹主要害虫之一。危害时会引起竹林毁灭性灾害。该文介绍毛竹刚竹毒蛾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并总结刚竹毒蛾的分时段、分步骤防治措施。

    2017年05期 v.38;No.178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一种蚜虫玻片标本制作方法

    徐梦琳;王小梅;钟金;董刚明;田媛媛;

    本文介绍了蚜虫玻片标本的一种制作方法:采用水合三氯乙醛酚混合液、10%NaOH溶液及无水乙醇等试剂,对蚜虫虫体进行结构固定、杂质排除、透明、脱水、整姿等操作处理,使制作的蚜虫玻片标本完整、美观且成功率高,利于蚜虫标本的鉴定观察及长期保存。

    2017年05期 v.38;No.178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