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天辉;彭娇洋;刘倩;贺敬宣;马欣欣;黄祖惠;吴继云;张霞;
梦尼夜蛾是危害杜仲的重要食叶害虫,本文以成都市大邑县杜仲人工种植林为试验基地,采集罹病的杜仲梦尼夜蛾僵虫,分离获得10株4种生长良好的纯菌种,表型特征、显微形态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该4种天敌微生物分别为:桔青霉,产黄青霉,球孢白僵菌(次优势菌),莱氏野村菌(优势菌株)。经室内幼虫毒力比较试验证明莱氏野村菌强于球孢白僵菌,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菌在幼虫表皮下生长,二者可望作为林间无公害防治杜仲梦尼夜蛾的原型生防菌株。将莱氏野村菌与球孢白僵菌制成复合粉炮在林间施用333.33 hm~2,一般在1周后开始产生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70%),随着时间增加,生防菌不断繁殖,防效可持续提高,稳定在85.1%~90%间,示范区与试验区趋势一致,粉炮施用后每半月收集的僵虫可分离到莱氏野村菌、球孢白僵菌,说明两菌能有效在幼虫上定殖。
2017年04期 v.38;No.177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 陶园媛;向茂榕;刘昊泽;王理顺;何勇;杨伟;杨桦;杨春平;
利用肿腿蜂携菌防治天牛,可发挥肿腿蜂主动搜索和病菌致病力强的优势,收到较单纯放蜂或喷施菌剂更好的效果。但需保证携带的病菌不会显著影响肿腿蜂的寄主搜索能力。为了利用川硬皮肿腿蜂携带病原菌防治松墨天牛,本文测定了4株松墨天牛致病菌的孢子粉和孢子悬浮剂对川硬皮肿腿蜂的毒力。结果表明:雌成蜂携带粉剂孢子的死亡率高于携带悬浮剂孢子的死亡率;当喷施孢子悬浮剂时,4个菌株的累计死亡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白僵菌对川硬皮肿腿蜂的毒力较绿僵菌高,致死速率也较绿僵菌大。研究结果可为川硬皮肿腿蜂携菌防治松墨天牛的菌种选择和剂型研发提供依据。
2017年04期 v.38;No.17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 伍杰;兰常军;杨冬;余海清;彭克忠;刘燕云;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ICP-OES、GC-MS、HPLC等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甘松药材中甘松新酮、绿原酸、挥发油、常量元素、水分、总灰分的含量。结果 11批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水分平均值为9.29%;总灰分平均值为5.98%。11批甘松药材均含有钙、镁、钾、钠4种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 802 mg·kg~(-1)、1 236 mg·kg~(-1)、8 662 mg·kg~(-1)和149.2 mg·kg~(-1),其中来自于泸定磨子沟的甘松样品镁、钾、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10个产地样品。从11个产地甘松药材挥发油中共鉴别出80个化学成分,其中有6个共有成分,分别为桉叶油醇、4-甲氧基苯乙烯、(1aR)-1aβ,2,3,3a,4,5,6,7bβ-八氢-1,1,3aβ,7-四甲基-1H-环丙烷[a]萘、(-)-亚叶菊烯、白菖油萜、Espatulenol。11批不同产地甘松药材中绿原酸平均含量为0.27%,甘松新酮平均含量为0.47%;不同产地甘松样品中绿原酸和甘松新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产于泸定磨子沟的样品中绿原酸含量最高(0.54%),而甘松新酮在乡城二道桥的样品中含量最高(1.86%)。结论不同产地甘松药材中的挥发油、常量元素、绿原酸和甘松新酮成分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不同产地的气候、生长环境、土壤等因素有关。
2017年04期 v.38;No.17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5 ] - 龚兴兰;张昌玉;庞琼;
生态补偿是把外部的、环境的非市场价值转变为现实经济来补偿给因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而导致损失的个人或区域。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各相关研究机构不断加大了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力度。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对1990年~2013年国际生态补偿研究文献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的生态补偿研究论文的数量是1997年的10倍;Ecological Economics、PNAS和Conservation Biology期刊的TGCS和TLCS均排在前三;Wunder S、Corbera E、Pascual U等5人为生态补偿研究的权威作者。美国、英国和瑞士等发达国家在生态补偿领域的论文具有较大影响力,中国发文量位居第二,但在TLCS和GLCS等重要指标上不占优势。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等机构的论文影响力较大。图1表7参25
2017年04期 v.38;No.177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魏佳佳;牛蓓;张静;余林蔓;陈斯琪;徐莺;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为观赏价值极高的国家Ⅰ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是驰名海内外的园林树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及应用价值。通过多次分季节实地调查西南地区部分区域珙桐和互联网搜集珙桐的网络图片,研究珙桐个体的观赏要素如体量、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其相关特征进行详细整理分析,比较分析后发现园林绿地中的珙桐冠幅随株高增加横向增长明显,自然生境则表现出纵向生长趋势,并发现其树冠以圆锥形为主,分枝点偏低,树形优美,色彩独特,质感属于中粗型。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对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期望能够对其园林应用和物种保护有所帮助。
2017年04期 v.38;No.177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9 ] - 李宇奇;何杰;罗奕爽;彭培好;黎燕琼;郑绍伟;
乡村景观承载着许多现代人的"乡愁"情怀,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在逐的被重视的情况下,乡村景观的质量评价是在乡村景观规划和保护中较为缺少的部分。本文系统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以往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及相关的研究等等,最后以川西林盘为例,针对现阶段乡村景观质量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进行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建议。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建立适合的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规范景观质量评价中的操作过程;(3)分类景观进行对比评价;(4)关注景观格局和景观美学的关联;(5)重视乡村景观地域性文化。
2017年04期 v.38;No.17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64 ] - 郭悦;陈文德;潘元琪;
生态足迹法是用于评价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四川省什邡市为例,计算了2009年~201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该地区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由-1.499 9 hm~2下降到-1.586 8 hm~2。近年来,随着什邡市能源消耗的增长,逐渐显示出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越来越差。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应适当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耕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017年04期 v.38;No.177 58-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蔡欣;罗建勋;严贤春;
本研究为更深入了解小叶榕受冻害的总体情况,耐受度,影响因素,探寻环境因素和树木胸径与小叶榕冻害程度之间的关系,以便改进和调整栽培养护措施,提升校园乃至整个城市的绿化工作。首先对树木大小进行分级,实地调查小叶榕受冻害的情况,观测记录树冠受冻面积,小叶榕冻害情况初步定级,对小叶榕生长环境进行描述,包括有无建筑遮挡,建筑朝向,通风条件等。观测冻害植株百分率,计算病情指数,观测其最大耐受限度;通过分析建筑背风面和迎风面小叶榕冻害程度,和周围有无建筑遮挡小叶榕冻害程度,探究区域小环境与小叶榕冻害严重度的关系。分析树木胸径与小叶榕冻害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范围内小叶榕受冻害范围100%,冻害指数综合为56.94%,属于重度冻害,冻害耐受度5级,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区域小环境对小叶榕冻害程度有显著影响,树木胸径对小叶榕冻害无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建议。
2017年04期 v.38;No.177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8 ] - 舒圣评;吴军;李洪国;
低效林改造是周期短、投资小,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提升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森林效益的森林经营措施。本次调查针对"长江中上游低效林改造"在会东县设置的10个华山松低效林改造实验示范点为研究对象,对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记录林下植被的种名、高度、胸径、郁闭度、盖度,运用Shannon-Wiener、Simpson、Pielou、丰富度指数S分析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并对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乔木的物种数较少,分布不均匀;灌草的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物种数较多,丰富度指数有所上升。
2017年04期 v.38;No.177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王戈;赖绪林;唐源盛;徐昭萍;
为了解四川什邡林区天然珙桐分布情况,于2016年7月,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珙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什邡市野生珙桐资源的海拔分布主要在海拔1 200 m~1 800 m;野生珙桐通常分布在坡度20°~60°区间范围内的山坡沟谷地带,且在较为陡峭的36°~45°之间分布最为集中;从坡向分布来看,珙桐主要分布在阴坡湿润地区;坡位分布特征上,珙桐天然分布主要以中下坡位为主;在海拔1 600 m~1 800 m区间范围内,样地平均珙桐天然更新幼苗数达到最大值,更新株数平均为193.75株·hm~(-2),天然更新区主要分布在阴坡地带和中下坡位。
2017年04期 v.38;No.177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陈国全;曹令媛;万雪琴;钟毅;
本文通过对洪雅县林场目禅寺工区杉木第2代无性系种子园进行窝位清理核实,对无性系母树生长势等进行调查,同时参考洪雅县林场中山杉木2代子代林初期测定数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比筛选,现场确选,结果表明:洪雅杉木2代无性系种子园现有母树可满足洪雅县林场营建杉木高世代—杉木2代改良无性系(2.5代)种子园建园材料之需;其中97号、102号、84号、4号、37号等50个无性系表现相对良好,其中每一无性系的优树可作为杉木2代改良无性系种子园嫁接穗条来源。
2017年04期 v.38;No.177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6 ] - 谈涛;赵坤;
<正>山合欢(Albizia macrophylla(Bge)P.C.Huang)属含羞草科合欢属。试验苗圃位于凉山州林科所内,距西昌市6 km,位于北纬27°55',东经102°16',呜鹤山的下部,东南坡向,海拔1 580 m。1材料来源及试验方法1.1材料来源试验种子于2013年3月24日从江西九江调入。种子发芽率80.7%,千粒重36.3 g。常温密闭贮藏。试验用无底营养袋除营养袋规格及类型试验外均采用6.3×17的无底营养袋;育苗基质除育苗
2017年04期 v.38;No.177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陆光斌;高洁;贾晨;辜云杰;
为研究青钱柳家系的生长差异,对20个青钱柳半同胞家系的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家系的苗期生长性状有较大差异,苗高、地径生长量变异幅度较大,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有利于家系选择;青钱柳家系的苗高、地径的遗传力分别达到0.87和0.82,属于高强度遗传,生长性状主要受本身遗传特性控制;综合考虑苗高和地径,初步选择出4个优良家系,具有良好的速生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2017年04期 v.38;No.177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5 ] - 孔雷;李陆勋;朱丽艳;王海亮;徐伟恒;胡文洪;
设计了一种基于拉伸传感器自动测量记录树木直径的设备——一种便携式电子测径仪,该设备以单片机、传感器、卷尺和卷盘等主要硬件为基础,基于脉冲计数,通过A/D转换把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转换成周长与直径,嵌入操作软件,实现林木直径的数字化精确测量。本研究将摒弃现有基于光学原理和机械原理的产品设计思路,开启测树仪器产品向集成化、微型化、数字化发展的新途径。
2017年04期 v.38;No.177 90-9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