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四川山丘型林业血防特点及其作用机理

    费世民;蒋俊明;孙启祥;周金星;何亚平;

    本文以四川省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为研究对象,对四川山丘型抑螺防病林模式构建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山丘型钉螺分布的典型特征,即具有明显的小流域特征、山体广域分布特征和边缘效应分布特征;深入研究了山丘型抑螺防病林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控螺、阻螺、驱螺灭螺3种功能;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抑螺防病林结构模式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抑螺防病林体系布局,并调查总结了四川山丘型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5个典型模式。

    2014年03期 v.35;No.15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6 ]
  • 土壤/沉积物中氧化物对磷和重金属行为的影响

    刘义;

    土壤/沉积物中的铁、锰和铝的(氢)氧化物对磷和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在极大程度上控制着这些元素在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的浓度、形态和迁移转化,关系到人类健康。本文列举了磷和重金属的环境效应,以铁、锰和铝的(氢)氧化物为例,阐述了土壤/沉积物中氧化物的组成、氧化物吸附磷和重金属的3种机制(内层络合、外层络合和存留于扩散团间)与吸附模型(等温吸附的经验和半经验方程与表面络合模型),分析了氧化物对磷和重金属行为调控的影响因素,指出氧化物间可能存在的竞争或协同吸附现象。认为当前结合各种现代测试技术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认识氧化物-水界面的吸附反应本质以及多晶型或不同氧化物共同参与下的多界面复杂反应过程意义重大。

    2014年03期 v.35;No.158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3 ]
  • 震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其受损研究——以芦山县为例

    石亮亮;杨存建

    本文探讨了利用Landsat TM和ETM影像数据建立植被受损模型,评价了植被受损的程度,运用植被覆盖度估算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植被覆盖度,总体上评价了芦山县经过4·20地震前后的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2009年至2013年芦山县平均覆盖度从75.47%降低到70.22%②两个时期植被都是以较高覆盖度为主,约占总面积的36%,其中2009年高覆盖度植被面积大量的减少,减少的高覆盖度植被主要转化成了2013年中覆盖度的植被③2009年~2013年以轻度减少和稳定为主,轻度减少区和稳定区占总面积的75.66%,剧烈减少区和减少区占总面积的9.68%。这说明2009年~2013年植被有较严重的退化趋势④植被覆盖度变化存在着空间格局差异,随高程、坡度、坡向的分布特征差异显著⑤通过植被指数构建的植被受损模型评价了地震造成的植被受损情况,其中重度受损的植被大多是滑坡、崩塌的区域。通过研究植被受损的等级和覆盖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揭示了地震灾害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状况,为灾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2014年03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人造林窗对粗枝云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高天雷;尹学明;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低效林不同大小林窗(面积50 m2、100 m2、150 m2)改造,以未处理作为对照,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林窗改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林窗改造,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具有显著提升,其中,林窗面积越大,提升效果越显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150 m2(L3)>100 m2(L2)>50 m2(L1)>对照(CK);3种大小面积林窗和对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均表现为上层(0~5 cm)>中层(5 cm~10 cm)>下层(10 cm~15 cm);且林窗改造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表层富集特性,林窗面积越大,上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所占比例越低。

    2014年03期 v.35;No.158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3 ]
  • 封山育林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影响

    周晓波1;陈泓2;卿刚1;郑绍伟3;谢天资3;邓竣尹3;杨旭煜4;杨坤林4;慕长龙3

    本文通过对干旱河谷封山育林区域与未封山育林区造林苗木生长状况和灌草群落特征对比,开展封山育林对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成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向和海拔梯度上,封山育林区造林苗木平均保存率和树高净生长量均极显著性高于未封山育林区,其差值变化幅度分别为21%(阴坡Ⅰ)~31%(阴坡Ⅲ)和42.7%(阳坡Ⅰ)~59.7%(阳坡Ⅱ);灌草平均盖度和高也表现为封山育林区高于未封山育林区,灌木和草本平均盖度差值变化幅度1.1%(阳坡Ⅰ)~26.7%(阳坡Ⅱ)和2.2%(阳坡Ⅰ)~18.5%(阳坡Ⅱ)之间;灌木和草本平均高度差值变化幅度8.2%(阳坡Ⅰ)~53.5%(阴坡Ⅲ)之间和17.9%(阴坡Ⅲ)~28.9%(阴坡Ⅱ)之间。

    2014年03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试验研究

  • 思茅松幼林施肥试验初步研究

    许林红;蒋云东;付玉嫔;张快富;罗娅;赵永红;李思广;

    对思茅松幼林进行了8种施肥模式加一个对照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思茅松幼林的施肥方式应该选择第9种N3P3K2(250 g尿素+400 g过磷酸钙+100 g硫酸钾).此施肥方式的幼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初植密度为:1 m×2 m,2 m×3 m)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9.14%和48.64%、18.1%和23.3%、74.14%和106.25%。最佳施肥时期一般选择在5月~6月。

    2014年03期 v.35;No.158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8 ]
  • 福建柏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

    陈元品

    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福建柏人工林(32a)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极强度间伐、强度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增加大径材的出材量,缩短培育大径材的时间。强度间伐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植被状况良好。强度间伐保留735株&#183;hm<sup>-2</sup>的林分蓄积量最大,高于其他间伐强度,其差异显著,单株材积增幅达7.8%~34.8%。由此可见,强度间伐即保留735株&#183;hm<sup>-2</sup>是福建柏培育中大径材合理的保留密度,其生长量最大,效益最好。

    2014年03期 39-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硒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枣树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王文勇;阳萍;刘道宾;严晓宇;白帆;

    通过硒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枣树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试验,研究出在枣树生育期的关键季节,采用相适应的浓度和技术措施,对植株喷施SOD酶和硒微量元素。通过植株吸收和体内代谢运转,从而提高枣鲜果中SOD酶和硒的活量,开发出富含SOD和硒元素的新产品——"富硒SOD东美枣"保健食品,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疗"兼备的理想保健食品。人们食用后,既可获得鲜枣固有的营养成分,又可补充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的SOD活性酶及有机态植物硒。提高枣果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14年03期 v.35;No.15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 ]
  • 黔南州核桃优树叶片营养元素和果实品质相关分析

    徐润;田华林;杜洪业;王玉奇;张季;

    为了分析叶片营养元素对黔南州核桃优树坚果品质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叶片营养元素与坚果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核桃优树单株的坚果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叶片钙、铜和锰显著影响核桃坚果品质。可以通过核桃叶片营养元素的诊断来提高坚果品质。

    2014年03期 v.35;No.15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2 ]
  • 辐射松种子营养土配方育苗试验研究

    王火元1;徐惠2;彭晓曦2;赵文1;吴宗兴2

    经过连续3 a对辐射松种苗特性及营养土配方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腐殖土含量50%~60%+黄心土40%~30%+过磷酸钙4%+苗根土6%的辐射松10个月生长期的苗木平均高23.2 cm~25.6 cm,平均地径0.3 cm~0.35 cmcm,达到一级苗标准。

    2014年03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峨眉山地区多种竹笋饲喂大熊猫的观察试验

    陈亚1;2;张贵权2;3;陈绪玲1;2

    峨眉山竹类资源丰富,但是不同种竹子的笋期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对大熊猫饲喂峨眉山8个不同种竹笋,观察其取食情况。结果表明:每年4至10月共有5种大熊猫喜食的竹笋出笋,为大熊猫异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2014年03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川贝母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邓小红;侯盛昌;

    本文着重就川贝母栽培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技术总结。(1)用种子繁殖进行生产可以迅速扩大鳞茎数量。但1 a~2 a生鳞茎较小,建立高质量的保护地对种子繁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包括基质筛选和温、湿度的控制等,能克服大田播种中广种薄收的不足。(2)利用川贝母生长地中禾本科杂草与川贝母在生长周期上的差异,用黑膜覆盖的方法进行除草可以大大地减少人工除草的工作量和对鳞茎的伤害,并能有效保证土壤良好的团粒结构性状,促进川贝母翌年的生长。(3)全面而及时的肥料供应是川贝母在生长后期增产的重要因素,除了在传统基础上施用农家肥外,还要配以氮、磷、钾肥的施用,特别是钾肥施用将对川贝母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4年03期 v.35;No.15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0 ]
  • 不同激素及浓度和时间对旱冬瓜扦插生根率影响研究

    柳静;袁莲珍;唐红燕;李智慧;

    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和时间对旱冬瓜扦插生根率影响的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共设10个处理,其中生根率最高的是ABT1 1 000 mg·L-1浸泡3 min配置,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生根率达到61.75%,其次是ABT1 500 mg·L-1浸泡10 min,生根率42.98%,生根率最差的是对照仅有2.94%。

    2014年03期 v.35;No.158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2 ]
  • 变叶海棠种子特性及萌发条件的探讨

    余海清1;胡海2

    以生长在川西甘孜州炉霍县的变叶海棠[<i>Malus toringoides</i> (Rehd.) Hughe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种子特性及萌发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变叶海棠种子属小粒种子,多呈圆锥形、肾形,种子长(4.330&#177;0.23) mm,宽(1.980&#177;0.18) mm,长宽比为(2.180&#177;0.12),饱满种子千粒重为6.83 g,生活力较低(75%)。变叶海棠属于休眠种子,在一定范围内,低温层积(3℃~5℃)与赤霉素(GA)浸种处理都能促进变叶海棠种子萌发,其中低温层积时间以15 d效果为最好,种子发芽率达到94.53%,而300 mg&#183;L<sup>-1</sup> GA浸种也能使变叶海棠种子萌发率达到82.59%。

    2014年03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专题研究

  • 四川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刘应雄1;张惠2;刘洋3

    2002年10月、2003年5月和2005年7月,对四川千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8目26科81种;其中,东洋界种类有61种,古北界种类有15种,广布种5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林麝、马麝、扭角羚和豹等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保护区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特有兽类34种。

    2014年03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四川盆地发展香椿芽蔬菜和香椿用材兼用林前景探讨

    李成焰;朱琴;林林;周桂香;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南部和东部香椿资源和香椿芽无公害森林蔬菜的培育技术研究,划分出香椿的立地条件类型,得出优质红椿芽的产量高,并对优质红椿芽的综合质量进行了排名,以评价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年03期 v.35;No.158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2 ]
  •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本估算要素构成

    刘枫;

    借鉴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结合传统森林保护学的专业基础,充分考虑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生产实际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本概念及要素构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控制或减轻一定面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过程中,耗费资源的货币计量或需要投入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本要素包括药剂费、器械费、航空器及机场租赁费、交通费、检验费、用工费、其他费,由监测调查成本、检疫检查成本和防治作业成本3部分构成。

    2014年03期 v.35;No.158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5 ]
  • 九龙北部贡嘎山区小型兽类调查

    张斌;王昊;周华明;刘洋;赵杰;符建荣;

    2009年,对九龙北部贡嘎山区的小型兽类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有小型兽类3目7科24种,并且采集到了非常珍稀的康定绒鼠(Eothenomyshintoni)。这是我国第一份标本,也是80多年来全世界第二次采集到。

    2014年03期 v.35;No.158 79-8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7 ]
  • 3种华山松落针病影响因素调查

    杨志训;秦连岗

    为了明确坡度、胸径、密度等因子对华山松落针病的影响,采用样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胸径小于10cm的发病率最高为35.47%,胸径大于30 cm发病率最低为3.97%;密度大于2500株&#183;hm<sup>-2</sup>发病率最高为26.78%,密度小于1 000株&#183;hm<sup>-2</sup>发病率最低为7.98%;陡坡发病率最高为23.13%,平坡发病率最低为7.21%。

    2014年03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专题讨论

  • 平坝县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发展对策

    廖正武;

    通过对平坝县1985年、1995年和2005年连续3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2013年平坝县林地变更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平坝县的林地面积、森林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均稳步提高,森林资源保持了高速度增长;但也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整体质量和森林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科学制定森林可持续发展规划、推进森林分类经营等措施,以期保障平坝县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03期 v.35;No.158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4 ]
  • 布拖县松针斑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沈正彬;陈嘉陵;

    松针斑蛾Eterusia leptalina Koll,属鳞翅目斑蛾科。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在布拖县危害云南松、华山松。经过24 a调查观察,发现松针斑蛾发生成灾具有一般型和特殊型;对比多种药物防治实验,采用3%林康乐粉剂防治,防治效果最显著。

    2014年03期 v.35;No.158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城镇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初探——以卧龙保护区为例

    刘明冲1;刘红豆2;张清宇1;唐浩1;王敏1;叶平1;邹晓燕1

    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山村城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如何解决消费迅速增长与经济发展缓慢的矛盾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成为保护区社会稳定的大事。顺应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引进市场经济规则,可成为化解保护与发展矛盾的长远之计。

    2014年03期 90-9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汶川县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建议

    庞蓉;陈熊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直接涉及粮食产量、技术、资金、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果,并针对目前成果巩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4年03期 94-9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瓦屋山森林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何勇;

    森林旅游作为新兴的林业产业,必须站在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上,发掘和传承森林生态文化,全面加强和促进森林生态文化的健康发展。洪雅瓦屋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四川省级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生态、开发森林旅游的同时,亟待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2014年03期 v.35;No.15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浅析西昌站盐源直升机场对森林航空消防全面发展的作用

    侯雪雯

    本文通过阐述南方航空护林总站西昌站森林航空消防工作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剖析目前森林航空消防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建设中的西昌站盐源直升机场在森林航空消防工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4年03期 101-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勐腊县油棕种植开发前景

    黄琪涵1;黄金2

    勐腊县的自然条件适于油棕的栽培,油棕作为高经济价值的木本油料植物的种植开发,能有效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03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实用技术

  • 松诱木防治松墨天牛试验初探

    唐中芬;华启尧;杨佐忠;王吉斌;

    通过人工环剥松树干皮导致立木萎焉,以此引诱松墨天牛聚集产卵,然后销毁被产卵的松树,达到减少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目的。3 a试验证明,这是一种安全、无公害、易操作的防治松褐天牛的好方法。

    2014年03期 v.35;No.158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2 ]
  • 竹织叶野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探

    刘清华;唐彩蓉;夏川;

    通过对竹织叶野螟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摸清了竹织叶野螟在大竹县的生活史,探索了防治方法。

    2014年03期 v.35;No.158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