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成都市生态安全格局对林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

    黎燕琼;张海鸥;龚固堂;陈俊华;慕长龙;李谨宵;童伟平;牛牧

    林地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的基本载体,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组分,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用地。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面积的不断向外扩展,区域范围内大量林地、湿地等被开发,导致了林地景观的空间分布的不断改变,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无疑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宏观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成都市生态安全格局对林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成都市林地总体面积在1985年~2006年间不断减少,整个林地景观趋于破碎化,形状由复杂趋于简单。对成都市不同生态安全等级区的林地格局变化分析的结果表明:每个时期高安全区的林地的面积远大于中、低安全区且林地的破碎化程度最低;低安全区林地面积最小、斑块数目最少;林地面积和斑块数目的变化与生态安全状况的变化呈正相关;林地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与所在安全区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013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8 ]
  •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灌草生物多样性研究

    刘宗成1;周晓波3;黎燕琼2;龚固堂2;陈俊华2;郑绍伟2;吴雪仙2;朱志芳2;慕长龙2

    川中丘陵区地处长江上游。该区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灌草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截持径流、保水保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长江上游川中丘陵区主要林分类型——桤柏混交林以及由桤柏混交发展而来的柏木纯林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研究了20a~70a的人工柏木林下灌草层生物多样性,为该区域和类似区域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03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若尔盖县沙化治理试验研究初报

    欧平贵1;任君芳2;罗鹏1;何伟1

    若尔盖县省级沙化治理试点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展若尔盖县、红原县沙生植物资源调查,高海拔区沙生植物无性扦插繁殖技术试验研究、不同规格沙障对阻风挡沙作用效果的试验研究、不同沙化类型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试验研究、柳桩用生根液浸泡处理与不处理成活率的研究;2 a生高山柳苗在流动沙地不同沙障规格内植苗成活率的试验研究、1 a生高山柳苗在流动沙地没有做沙障内植苗,定干与不定干处理柳苗成活率的试验研究,1a生高山柳苗在固定沙地防风林带不定干植苗,流动沙地沙障内定干植苗,流动沙地沙障内不定干植苗成活率的试验研究和秋季植高山柳苗等研究工作。

    2013年03期 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综述

  • 困难地带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潘红丽;刘兴良;李君成;张利;代英;杨华;宿以明;骆宗诗;

    受损山体边坡、荒漠化(干热/干旱河谷、退化沙地、贫瘠石质地)等困难立地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造林困难地带和生态治理重点地区,被称为地球的"生态癌症"。我国的困难地带大都位于江河源头,其功能区一般被归为"江河源"和"生态源"。未经治理的困难立地往往是造成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各国发展的瓶颈,生态工程是全球生态危机爆发和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目前最先进的困难地带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与手段,旨在为困难立地的生态恢复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2013年03期 v.34;No.15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3 ]
  • LEA蛋白及其基因研究进展

    鲁松1;3;杨楠1;2;熊铁一2;3

    胚胎发育晚期富集蛋白(LEA)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类干旱胁迫诱导蛋白。<i>lea</i>基因不仅在种子成熟和干化阶段诱导表达,在多种胁迫时,植物营养组织中LEA蛋白的数量会增加。本文简要综述了LEA蛋白的种类、特性、功能和<i>lea</i>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2013年03期 26-2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树莓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

    杨婷婷

    本文从树莓的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栽培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化学成分分析及基因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其在食品加工、医药、日用化工、造林绿化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发展前景。针对当前树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良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有害生物防治、科技成果转化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建议。

    2013年03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专题讨论

  • 基于RS和GIS的攀枝花仁和区森林火险区划研究

    刘震;杨武年;卢其栋

    森林火灾森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而且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加之目前,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我国许多地区高温、干旱和大风天气增多致使火险等级持续居高不下。本文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为研究区,总结分析各国森林火险预报体系中的森林火险评价因子,结合研究区实际状况,选取可燃物类型、地形、人为影响3个方面作为森林火险区划指标。通过遥感影像提取可燃物分类信息,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中的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对人为因素进行缓冲区分析,按照各区划因子对林火发生或其对林火蔓延的影响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因子加权叠置法,生成攀枝花仁和区的综合森林火险区划图,可以为当地林业部门防火资源的部署提供有价值的科学参考。

    2013年03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北川片口珙桐种群土壤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杨敬天;胡进耀;张涛;彭波;邓东周;

    本文以片口珙桐野生种群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珙桐种群土壤的理化性质(容重、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结果表明:片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土壤pH值在4.93~6.57之间,呈酸性;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27 g.cm-3,土壤孔隙度平均值为52.22%,适宜珙桐生长;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各项指标的含量普遍偏低,尤其是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严重不足。

    2013年03期 v.34;No.152 40-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3 ]
  • 小金县油松枯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范成志;贾玉珍;肖银波;周建华;肖育贵;董青川;

    针对近年来小金县油松枯死现象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分析油松立地条件、病虫害发生情况对其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病虫害及立地条件的综合作用是导致小金县油松枯死的主要因素。由于小金县油松立地条件较差,长势弱,给油松赤枯病、松针锈病、小蠹、天牛等病虫害提供了侵入的机会,导致当地油松树势衰退,甚至死亡。因此,应加强林分抚育,监测重点病虫害的发生。

    2013年03期 v.34;No.15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淮南煤矿区矸石山生态恢复调查研究

    苗婷婷;陈维;刘俊龙;吴中能;戴晓薇;何声富;刘德胜;

    本文以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为例,对该矿矸石山覆土造林模式的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简要介绍了矸石山生态恢复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今后矸石山的治理提供参考。

    2013年03期 v.34;No.152 50-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 四川地震灾区县城绿化恢复重建树种调查与规划——以北川县永昌镇为例

    陈德朝1;鄢武先2;马履一1;张懿琳2;肖朝3;叶露3

    本文对四川地震灾区城乡绿化恢复重建中北川县城永昌镇园林绿化树种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合城市自然地理概况以及对不同树种特性的分析,提出了适宜北川新县城栽植的园林绿化树种名录,包括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并针对地方乡土树种较少和品种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北川新县城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的建议。

    2013年03期 53-5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菊花叶枯线虫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董燕1;赵宇翔2;3;陈小平4

    本文在分析菊花叶枯线虫<i>Aphelenchiodes ritzemabosi</i> (Schwartz) Steiner&Buhrer的发生特点和危害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确定了菊花叶枯线虫病菌在我国的风险性R值为1.87,在我国属于中偏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并提出了防范菊花叶枯线虫的风险管理对策。

    2013年03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的垂直变化

    叶珍林;吴友贵;周荣飞;叶彬;鲍毅新;

    2010年7月和11月,采用铗日法对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的五岭坑(海拔约900 m)、万里林(海拔约1 100 m)、栗洋村(海拔约1 300 m)、百山祖保护站(海拔约1 500 m)等4个不同海拔保护站的小型兽类进行调查,分析海拔梯度下小型兽类群落结构的垂直变化。共捕获小型兽类101只,隶属于2目3科10种。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小型兽类捕获率与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优势种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捕获率最高,且占有最大比例的生物量,刺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次之;中海拔(1 100 m~1 300 m)区域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低海拔和高海拔。与以往研究相似,中海拔(1 100 m~1 300 m)区域的捕获率和生物量均相对较低,不同海拔生境类型及生境中的人为干扰的综合作用可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2013年03期 v.34;No.152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类型及运行机制

    柴守权;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践证明,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是提高整体防治成效的成功组织形式。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包括轮流值班、协同制定方案、疫情协查、应急处置、效果检查、信息通报、合作申报项目等工作制度。

    2013年03期 v.34;No.152 84-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 四川省犀牛山森林公园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

    骆宗诗;张浩;刘川;向成华;何成员;

    以四川省犀牛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该森林公园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等4个方面,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应对策。

    2013年03期 v.34;No.152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8 ]

试验研究

  • 黑荆、山合欢和直干桉直播育苗与二次育苗及小苗移栽试验

    王富林1;刘永安2;辜云杰3

    本研究以黑荆、山合欢和直干桉种子为例,通过直播育苗及二次育苗的3种不同移植方式在相同育苗时间内对苗木的生长速度及苗木质量上的比较,分析何种育苗方式、何时移栽效果最好。结果表明:较大粒种子,如黑荆、山合欢以直接将其点播于营养袋内进行育苗成活率高、生长效果好,对于直干桉类的小粒种子则需进行二次育苗;种子萌发后根较粗且有一定强度的适宜在小苗期间移植,而根较软较细的适宜在中苗期间移植。

    2013年03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遮阴对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姚平1;石新生2;陶建军3

    通过设置3个光照强度,模拟森林幼苗生长的旷地、林窗和林下光环境,研究了不同透光率(100%、50%和15%)对外来种台湾桤木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台湾桤木幼苗的株高和基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净光合速率(<i>P</i><sub>n</sub>)、蒸腾速率(<i>T</i><sub>r</sub>)和气孔导度(<i>G</i><sub>s</sub>)逐渐降低,而胞间CO<sub>2</sub>浓度(<i>C</i><sub>i</sub>)增大。在不同的遮阴条件下,叶绿素a (Chla)、叶绿素b (Chl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而升高;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叶绿素a/b (Chla/b)和比叶重(LMA)则反之。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台湾桤木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先降低后升高,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增加。由此表明,台湾桤木幼苗不能适应林外强光,适度遮阴的林窗有利于生长,这为造林育苗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2013年03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遮阴对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姚平;石新生;陶建军;

    通过设置3个光照强度,模拟森林幼苗生长的旷地、林窗和林下光环境,研究了不同透光率(100%、50%和15%)对外来种台湾桤木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台湾桤木幼苗的株高和基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增大。在不同的遮阴条件下,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而升高;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叶绿素a/b(Chla/b)和比叶重(LMA)则反之。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台湾桤木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先降低后升高,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增加。由此表明,台湾桤木幼苗不能适应林外强光,适度遮阴的林窗有利于生长,这为造林育苗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2013年03期 v.34;No.152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5 ]
  • 福建柏与木荷混交造林技术探讨

    陈爱平

    以福建柏、木荷纯林为对照,对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的经营密度和混交比例进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木荷混交造林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从经营密度分析10 a生混交林中福建柏平均胸径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B > A > C,造林密度2 500株&#183;hm<sup>-2</sup>有利于福建柏胸径生长;从平均树高生长量分析,混交林中福建柏从大到小依次顺序为A > B > C。从混交比例分析福建柏的平均树高从大到小依次为B8M1 > B2M1 > B1M1 > B1MO,无论是何种的混交比例,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均大于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林分蓄积B8M1与B1M1比差异达到极显著,B8M1与B2M1、B1MO比达到显著差异水平,B2M1、B1MO与B1M1 B0M1比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福建柏木荷混交对福建柏林分蓄积有积极作用,以B8M1为好。福建柏木荷混交8:1插花混交、2:1带状混交是可以推广的福建柏木荷混交组合。

    2013年03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新疆阿勒泰市林地保护与利用

    任枫

    基于新疆阿勒泰市林地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了阿勒泰市林地保护与利用思路,阐述了阿勒泰市林地保护利用对策,为阿勒泰市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2013年03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造林密度对巨桉幼林生长的影响

    张天顺;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巨桉了小径材(φ8 cm~10 cm)栽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对1 a~3a生巨桉树高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当树龄达到3 a时,栽植密度对巨桉胸径生长有一定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大,胸径下降;通过对蓄积量的计算,当密度为1 666株·hm-2时,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因此,在培育巨桉小径材(φ8 cm~10 cm)时,适宜的密度为1 666株·hm-2。

    2013年03期 v.34;No.152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3 ]
  • 森林认证概述

    黄颜梅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各个经营单位的森林经营目标是不一致的,但是,无论其经营目标如何不一致,有一点却是共通的:获得最大经济收益。在此利益驱动下,各经营单位均以经济目标为首要目标,而经济目标的实现必然影响和削弱社会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

    2013年03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实用技术

  • 资中县城市周边绿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杨斌谱

    阐述了资中县城市周边绿化现状,分析了资中县城市周边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中县城市周边绿化发展对策,为资中县城市绿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2013年03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生态绿化在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中的应用——以成都“南延新苑”小区为例

    何家秀;易培军

    本文介绍了生态绿化的原理和特点,并对目前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几个误区进行分析;以生态绿化原理和技术为指导,强调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应做到适地适树,尽量少使用较大规格苗木,同时合理配置植物种类,营造健康发展的人工群落,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或水体进行植物造景。

    2013年03期 99-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大树移栽的技术要点

    杨崇蓉1;刘义2;陈秀明2

    本文结合相关学者理论研究和作者自身多年实践,从大树移栽时间与树种选择、移栽技术措施和栽植后的养护管理3方面系统总结了大树移栽的关键技术要点,为生产实践提供了技术参考。

    2013年03期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核桃高接换种新技术-“鸭舌嫁接”法及其推广应用

    沈正英;黄跃跃;王永红;邹泽华

    鸭舌嫁接法是一项核桃高位换种新技术,2008年获得国家专利认证,是2011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低质低产核桃高接换种改良示范》的技术依托成果,已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就其嫁接、管理、优势特点、推广应用效果等进行了全面介绍。

    2013年03期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核桃高接换种新技术—“鸭舌嫁接”法及其推广应用

    沈正英;黄跃跃;王永红;邹泽华;

    鸭舌嫁接法是一项核桃高位换种新技术,2008年获得国家专利认证,是2011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低质低产核桃高接换种改良示范》的技术依托成果,已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就其嫁接、管理、优势特点、推广应用效果等进行了全面介绍。

    2013年03期 v.34;No.152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