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长来;费世民;蒋俊明;何亚平;
本文调研了四川山丘区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中抑螺防病林的生长状况、布局与林内外小气候特征。结合抑螺防病林与沟渠、沟溪、河流间关系,将其总结为9种类型,并提出5种建设模式。据测定,抑螺防病林能降低地表气温1.38℃,减少光照1 049.89×10 lux,降低土壤表层温度7.43℃(0 cm~5 cm土层)和5.28℃(5 cm~10 cm土层),具有减量特性。山丘区林业血防安全体系需要从天然水系、人工沟道等水系(流)网络上建设抑螺防病的网状森林廊道。
2012年04期 v.33;No.14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雪仙;龚固堂;张发会;陈俊华;朱志芳;黎燕琼;慕长龙;
应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成熟进行了研究。根据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资料,建立柏木林胸径、树高、生物量、及冠幅生长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龄;以林分平均木生物量指标为依据,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最大防护成熟龄;根据初始防护成熟龄和最大防护成熟龄确定防护成熟期、更新期及合理的更新年龄。3种生长类型Ⅰ、Ⅱ、Ⅲ初始防护成熟龄分别为:13.4a、15.4 a、18.2 a;最大防护成熟龄分别为:97 a,77 a,53 a;防护成熟期分别为:13.4~97 a,15.4 a~77 a,18.2 a~53a;更新期分别为:49 a~97 a、34 a~77 a、23 a~53 a;合理的更新年龄分别为:49 a、77 a、53 a。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立地条件越好则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早,最大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晚,相应的防护成熟期越长,更有利于发挥林分的防护效益,反之,则防护效益越短。
2012年04期 v.33;No.147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邓东周;周廷铃;罗天发;鄢武先;熊壮;
西昌邛海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淡水湖泊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对西昌市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邛海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滩涂和原生湿地植被基本消失,外来物种入侵,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邛海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破坏。为了改善邛海湿地生态环境,提高邛海湿地生态功能,西昌市拟实施邛海湿地恢复工程项目。本文对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最后得出结论: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符合西昌及邛海的相关规划,建议项目尽快实施。
2012年04期 v.33;No.147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光良;王光剑;李呈翔;李贵赞;纪朝刚;鄢朝舰;
通过对梁山慈竹的自然分布格局调查表明,梁山慈竹在川南分布较广,主要的分布形式有3种:零星独丛、数丛小片、集中成片。不同分布形式下,冠蔸面积比差异较大,其中独丛的冠蔸面积比最大。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胸径和可利用秆重的回归模型为W=0.102029×D2.388139(W:可利用秆重kg,D:胸径cm)。梁山慈竹产量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将梁山慈竹产量分为3类:高产、中产、低产。3种不同分布格局产量由大到小分别是数丛小片>成片>零星独丛,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
2012年04期 v.33;No.14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文宝;徐雪梅;胡顺彬;姬慧娟;刘兴良;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使区域生态功能衰退显著。本文在分析地震对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基础上,总结了震后3年来在森林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灾后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对策。
2012年04期 v.33;No.14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孔洋阳;韩海荣;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物而划定的特殊区域对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自然保护区内的社会经济活动类型越来越多,自然保护区也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经济活动及其对保护区的影响方式进行了总结。
2012年04期 v.33;No.147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鄢武先;闵安民;刘光华;王宇;魏宗华;许戈;殷国兰;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马尾松林下人工栽培的14个葛根品种进行了栽培性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栽培的14个葛根品种的在相同抚育管理措施情况下平均主藤长度3.66 m,块根重量898g,淀粉含量56.36%,粗蛋白含量10.88%;按主藤长度、块根重量和淀粉含量等3个主要指标,评价出栽培性状优异的品种有横葛1号、赣葛81-3、九顶大粉葛、细叶粉葛等4个,主要性状指标为平均主藤长度2.41 m,块根重量1 341 g,淀粉含量61.28%。
2012年04期 v.33;No.147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一敏;鞠文彬;舒服;吴亚勇;吴秀华;董长明;李操;石爱民;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宜宾市的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进行了采集调查,共采集标本2458号,共鉴定出171种,隶属于22科126属。编目出宜宾市鳞翅目昆虫调查初步名录。
2012年04期 v.33;No.147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程;施小刚;金森龙;王茂麟;胡强;彭晓辉;
小型陆栖脊椎动物是一类稳定、灵敏、高效的环境指示动物,将它们作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针具有诸多的优越性。通过围栏陷阱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小型陆栖脊椎动物在原始竹林与人工竹林中的分布情况展开调查,进而对保护区内小型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评估,并科学地评估我区震后的生态环境。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小型陆栖脊椎动物物种5目7科15种,其中两栖类2目2科2种,爬行类1目1科1种,小型兽类2目4科12种。采集的样品数量达到316只。
2012年04期 v.33;No.147 53-5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云秀;潘莉;曾涛;刘洋;王铁;
2004年4月、2007年10月和2008年11月,对四川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确认保护区有野生哺乳动物62种,隶属于8目20科;保护区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其中Ⅰ级5种,有我国特有兽类2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45种,古北界15种,广布种两种,保护区兽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南北混杂现象。保护区有两个属的物种值得重点关注,他们是鼩形目缺齿鼩鼱属(Chodsigoa)、啮齿目绒鼠属(Eothenomys)。
2012年04期 v.33;No.147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颜维正;刘勇涛;李华蓉;胡顺彬;黄丽丽;
通过对叙永大安林场杉木林不同采伐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采伐强度对树高、胸径和林下植被种类、盖度的影响都较明显,并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是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采伐强度增加到一定数值后,单位面积保留株数减少,蓄积增长量反而呈下降趋势。因此研究区适宜的采伐强度为21%~30%。
2012年04期 v.33;No.147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向晓铭;
通过对巴中市南江县低质低效核桃林进行不同接穗质量、不同粗度砧木与嫁接方法组合、树干放水与否的高接试验,来研究影响核桃树高接成活的各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接穗粗度以1.07 cm~1.91 cm、无病虫害、芽饱满、髓心较小的为宜,不同嫁接方法以砧穗结合面积大的插皮舌接成活率较高,主干放水是影响高接成活的关键因素。
2012年04期 v.33;No.14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俊;唐金权;王敬;
通过采用百菌清烟剂(15 kg.hm-2)及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云杉落针病进行防治实验,结果表明:百菌清烟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两次,防治效果均可达到75%以上,防治两次效果明显好于防治一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两次效果明显好于百菌清烟剂防治两次。
2012年04期 v.33;No.147 67-6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元文;
通过对刺槐冷藏苗和非冷藏苗开展造林试验,观测和分析造林当年和次年苗木成活率、萌芽成枝力、新梢生长量、基径和苗高,研究了刺槐经冷藏处理的裸根苗造林效果。结果表明:刺槐苗木经冷藏处理后造林,能非常显著地提高成活率、萌芽成枝力、新梢生长量、基径和苗高等指标。
2012年04期 v.33;No.14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温立平;向绍杰;
通过对宣汉县楠竹林场的楠竹林的施肥试验,研究表明:(1)施氮、磷、钾肥对竹林产量的作用效果是明显的,但作用大小则因种类及其配合情况而异,总的来说,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好;(2)氮主要通过对竹笋个体发育的促进作用来增加产量,而通过提高笋芽发笋率或直接促进笋芽的形式来增加发笋数,乃是磷肥增产的基本途径;(3)竹林施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竹笋出土起到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增施氮施时,竹笋出土多在前期,其相应的出笋期也有所延长,偏施磷肥时,竹林发笋将往后推移,以中后期为盛。
2012年04期 v.33;No.147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褚苓娟;马利春;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带状深翻垦覆、施肥、合理采伐、正确疏笋、护笋养竹、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楠竹低产林复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楠竹低产林的竹林结构、平均胸径增长率、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率均有较大影响,经方差分析达显著差异水平。(1)出笋率:B处理与对照和C处理相比,有显著差异,其出笋率比对照增加41.56%;(2)成竹率:B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其成竹率比对照增加79.36%;(3)新竹率:B处理与对照和C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与A处理差异显著;A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C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从新竹率来看,B处理最高,平均达到32.89%,比对照增加133.26%;(4)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B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其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比对照增加54.11%;(5)竹林结构:经过改造,A、B、C处理的竹林的年龄结构趋向合理,Ⅰ度立竹所占比例显著提高,Ⅳ度立竹所占比例显著降低;竹林的立竹度、平均胸径明显增加,均匀度、整齐度有明显改善。(6)经济效益分析表明:A、B、C处理改造后的纯收入均较改造前有大幅提高,增幅分别为137.73%、443.97%、125.64%。从成本利润率分析,B处理成本利润率比改造前增加56.91%,其它处理不明显,甚至有所降低。
2012年04期 v.33;No.147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晓锋;郭洪英;吴宗兴;徐惠;熊量;
经过连续3 a利用DBOL保水剂对黄连木裸根苗造林及幼林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黄连木裸根苗造林保存率提高10.5%~14.5%;(2)黄连木幼林高生长量增加41.3 cm~53.0 cm,地径生长量增加1.83 mm~2.05 mm;(3)黄连木幼树提早15 d左右萌动,延迟10 d左右停止生长。
2012年04期 v.33;No.147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尹学明;
<正>保护生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基础和纽带,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森林作为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战略意
2012年04期 v.33;No.147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隋宝强;
本文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目的等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自贡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现状及取得的成就,并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给予了分析。
2012年04期 v.33;No.147 89-9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范俊岗;
森林资源的保护、科学经营与合理利用是林业科学研究永恒的主题,也是新世纪森林资源利用和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森林经营必须走可持续经营的路子。本文在分析安居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川中丘陵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与对策。
2012年04期 v.33;No.147 91-9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学勇;
通过对森林可持续的认识,提出了目前状况下针对具体的森林经营单位而言可持发展的基本状态,并对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架构和森林可持续发展矛盾的阐述,提出了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等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2012年04期 v.33;No.14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胜国;黄利清;
本文在调查研究隆昌县低效林现状基础上,通过低效林改造实践,提出了隆昌县低效林改造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操作等措施和创新机制;以及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相结合,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和宣传力度等对策。
2012年04期 v.33;No.147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郑东洋;
香桂(Cinnamomum porectum(Roxb)Kosterm)属四季常青的优质木本生态经济植物。遂宁市安居区保石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选取香桂为实施品种,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推进,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目标。2003年造林后,经8 a的实践:丘陵农区香桂适宜坡耕地和"四旁"隙地栽植,宜林荒山栽植后成活率、保存率都较低。造林后,每年进行松土、除草、施肥等抚育管理,可提高林木的高生长和冠幅生长,尽快实现经济效益。经营措施应用:一是树高超过2 m,按2 m高度断尖;二是采枝叶强度为冠幅枝叶的20%以内,采枝叶方法由内向外疏枝抽剪,采枝叶间隔期限为2 a。2003年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后,2008年初投产采枝,0.067 hm2平均采枝叶208 kg,每0.067 hm2平均收益166.4元;2010年0.067 hm2平均采枝叶385 kg,0.067 hm2平均收益308元;业主2008年收购枝叶30万kg,生产黄樟油6 t,销售收入60万元。
2012年04期 v.33;No.147 99-10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苟兴政;陈宗迁;张成;刘仁东;
在森林的经营过程中,受自然、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低产低效林,这种林分的产量低、质量差,经济和生态效益不好,是对林地资源的一种浪费。本文通过对洪雅林场低产低效林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就多年来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经营工作经验,归纳总结出针对不同低产低效林分类型的改造经营对策。
2012年04期 v.33;No.14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聂谷华;朱泽宁;
城市广场的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市区的市政广场、和中广场、九江学院文化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和信华广场为对象,从树种种类,乔、灌、草比例,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及优势树种与伴生树种比例等方面调查了九江城市广场绿化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广场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2012年04期 v.33;No.14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申向军;陈昭国;
速丰林基地建设既是一项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生态工程,也是迅速培育后备森林资源,解决木材和林产品供需矛盾的根本举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加快速丰林基地建设对提高林业生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内江国外松速丰林建设发展过程、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经营体制,技术创新与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2012年04期 v.33;No.147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