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亚平;蒋俊明;费世民;陈秀明;周金星;张旭东;彭镇华;
本文研究了山丘区钉螺壳体长宽鲜重体积,以及疫区壳体长宽与区域降水温度的关系。仁寿县钉螺鲜重0.0162 g(浮动在0.0065 g~0.0219 g之间),体积4.5894 mm3(3.12 mm3~5.6 mm3),长度5.156 mm(3.6 mm~6mm),宽度为2.668 mm(2.2 mm~3 mm)。分析表明,长度5 mm~6 mm为主体,宽度2.5 mm~3 mm为主体,钉螺宽度随着长度作缓慢而显著的增加;鲜重与群体的长度、宽度、体积无关。潮湿稻田生境钉螺长度明显最大,而干燥与湿润生境中次之,但宽度、体积、鲜重差异不明。疫区不同区域钉螺长度、宽度与降水量显著相关,而与温度无关,温度降水量比值与钉螺长度、宽度关系密切,表明钉螺大小有水分依赖性。在疫区内,可能水温匹配性共同塑造了钉螺的大小。
2012年01期 v.33;No.14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小虎;张启珍;陈翰林;
基于促进麻疯树高产的关键技术,集成多种生物数学方法,进行因子提取、优化分析及多重对比,以一、二级枝条分枝角度、分枝次数、枝条长度、冠幅等为约束变量建立最优化非线性树体构型模型并求解,获取麻疯树最优树体构型相关参数。
2012年01期 v.33;No.144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巅;周世强;黄金燕;李仁贵;李德生;黄炎;张和民;
通过计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经典指数对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无性系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进行了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了不同龄级分株与其他龄级分株的平均距离,探讨了分株年龄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呈聚集分布;②种群的聚集分布的强度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弱;③分株间的平均距离随龄级差距的增大而增大。
2012年01期 v.33;No.144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肖育贵;范成志;周建华;
本文利用土壤微生物传统数量测定法,分析了攀枝花9个麻疯树主要分布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大微生物种群中,细菌占93.9%,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占3.1%和3.0%;不同林分年龄土壤微生物总数差异显著,成熟林分(1 237.6×104)>人工幼林(955.4×104);土壤类型不同,微生物种群数量差异明显,红壤(1 349.2×104)>黄沙壤(1 306.8×104)>山地黄壤(580.0×104)。通过土壤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分析结果,攀枝花麻疯树主要分布区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比较贫乏,在氨化细菌数量中,红壤(37.0×103)>黄沙壤(0.8×103)>山地黄壤(0.3×103);在好气性纤维菌中,红壤(0.8×103)>黄沙壤(0.7×103)>山地黄壤(0.3×103);消化细菌,反消化细菌在山地黄壤和黄沙壤有少量分布;在3种土壤中均未分离到好气性固氮菌,说明攀枝花麻疯树主要分布区土壤不适宜好气性固氮菌生长繁殖。
2012年01期 v.33;No.144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凯;胡开波;王守强;左明华;刘洋;张健;李婷;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种趋势性需要。已有的效益评价体系主要反映在生态效益、费用成本和产出收益等方面。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尚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通过对规范指标筛选原则、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动态更新的指标库等方法实现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的可行性的探讨,认为指标库的首要特点应是动态更新性,可借鉴美国EBI指标体系管理及更新方法管理指标库。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以生态效益评价为重点,又要充分反映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加强对我国效益评价体系的规范化研究,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效益评价的准确客观性、不同时空研究的可较性等。采用指标库方法建立我国退耕还林效益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012年01期 v.33;No.144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勇;王刚;
文介绍了BP神经网络理论,以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受害森林面积、基本完成投资额、病虫害面积等6个影响森林碳汇量为主要因素,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森林碳汇量估测模型;并应用我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仿真。其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和仿真森林碳汇量精度较高,误差较小,具有有较高可靠性,从而为森林资源管理模拟仿真提供一种新方法。
2012年01期 v.33;No.144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魏时峰;朱子政;
本文根据四川省森林草原资源分布情况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布局,按照《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生态建设战略,在四川省构建"四区五带多点"的生态建设布局,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充分发挥森林草原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效益,为四川省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提供保障。
2012年01期 v.33;No.144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帅树成;王金锡;刘景周;萧明华;杨小建;
根据多年多点试验和生产实践,对台湾桤木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提出了台湾桤木造林地选择、造林密度、混交树种及混交林模式、造林方法及幼林管理等系列技术,旨在为台湾桤木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2012年01期 v.33;No.14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健;司徒春南;付甫永;
通过对遵义县龙坑镇金鼓实验区的松褐天牛迁飞期2007年至2009年三年的实际观测,以及利用天气预报的预测方法,表明实验林区内的松褐天牛初迁期始算温度为11.7℃,越冬幼虫发育至迁飞期的有效积温为302℃±4.5℃,同时也表明可以利用天气预报来大概预测松褐天牛的迁飞期。
2012年01期 v.33;No.14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伍杰;尹学明;刘兆发;阮建英;
通过对贡嘎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的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和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贡嘎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51科688属2 472种(含种下单位,下同),种子植物有120科631属2 323种。保护区植物科、属、种组成丰富,被子植物占有明显优势,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77%、90%、93%;2)保护区地质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单种属和少种属数量较多,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北温带分布类型、东亚分布类型及泛热带分布类型占据着不同的地域和海拔,并彼此交汇渗透,使该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复杂;3)保护区各类温带性质的区系成分共计237属,热带性质的区系成分共计162属,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4)保护区东亚分布类型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结合保护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与其它植物区系间的关系,表明保护区是某些植物分布的过渡地带,特别是东亚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2012年01期 v.33;No.14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凌;张正香;莫开林;付卓锐;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植物,现有资源量大。杜仲叶富含绿原酸。本文分别研究了季节,树龄,坡向,存储时间,干燥方式等几个因素影响下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征,为杜仲叶提取绿原酸的产业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2012年01期 v.33;No.144 50-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冯声静;王勇;王刚;鄢武先;熊壮;
对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与胸径和竹高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各器官含水率大小排列为:竹叶>竹枝>竹杆;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杆所占比例最大,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68%;梁山慈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竹杆与竹高和胸径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34(D2H)0.755,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92(D2H)0.685。
2012年01期 v.33;No.144 53-5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魏阳琼;
针对杉木林地连栽时有发生,同一养分匮乏,地力衰退明显的现象,对毛竹林替代杉木林的三种更新方式的生长效益、土壤肥力变化等经营效益差异的比较,探索一条林地更新的良好途径:毛竹林以诱导扩鞭成林最理想;林冠下更新毛竹是可行的,经营效益是理想的。
2012年01期 v.33;No.144 56-5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明坤;李顺;孙治宇;赵杰;咏秀;索朗夺尔基;张强;刘少英;
2009年在若尔盖县针对川西北地区恢复治理难度最大的高寒流动沙地进行配套试验,通过成活率、出露地面高度、萌生枝条长度等多项试验指标的测定和统计分析,提出沙障+营养土法+网格状播种披碱草的治理方案,有助于推动高寒流动沙地恢复治理的科研及实践相关工作。
2012年01期 v.33;No.144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熊文慧;
社区居民是旅游地重要利益群体,社区参与又称社区旅游或者社区参与式旅游发展。现今,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社区参与模式、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以灵渠景区社区居民参与的探讨,寻求社区参与的完善措施。
2012年01期 v.33;No.144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小建;游传兵;洪定安;彭红卫;
涪陵区现有古树名木25科、28属、29种,总株树549株。树龄最大者已达1 800 a,胸围最大者为13 m。本文在分析古树名木的资源分布、生长势以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建议。
2012年01期 v.33;No.144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井霞;王茹琳;姜淦;羊绍辉;张良辉;
简述了天全县竹产业发展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并对竹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天全县社会经济技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天全县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12年01期 v.33;No.14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维平;
凉山州干热河谷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区域,也是凉山州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重要通道。然而,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并且旱、涝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影响了凉山州的绿化工程,甚至影响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建设;同时,该区域也是凉山州经济欠发达地区,严重制约了凉山州的生态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在分析生态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凉山州干热河谷困难地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干热河谷困难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2012年01期 v.33;No.14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