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同培;蒋学礼;
现代大熊猫分布在四川西部37个县市区、陕西南部5个县和甘肃南部1个县,栖息地面积约200,000 km2,竹林面积约600,000 hm2,竹子蓄积量约18,000,000 t。分布范围在λ(E)102°00′~108°11,′ψ(N)27°53′~33°55,′常年活动在海拔(1 200)2 000 m~3 000(3 600)m之间。从南到北长度直线距离约750 km,东西宽约50 km~180km,处于我国地形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过渡地带上,呈狭长状弧形分布外貌,但并不连续而是作岛状的间断分布。大熊猫主食竹种在其分布范围内,分隶于竹亚科仅有的箣竹超族和北美箭竹超族2个超族中,前者含5属19种,后者含6属45种,一共采食11属64种竹子。其中除箣竹属的孝顺竹、硬头黄竹,慈竹属的慈竹及苦竹属的斑苦竹为栽培外,其余8属51种均为野生竹种,并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慈竹属、刚竹属、筇竹属、巴山木竹属和箬竹属等5属为我国特产,占大熊猫主食竹属的45%。筇竹属、镰序竹属、方竹属、箭竹属、玉山竹属和巴山木竹属等90%以上的种类产于我国西南部山区,而且大熊猫分布区也是该6属的分化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大熊猫分布区的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在大熊猫天然采食的64种竹种中,除峨眉箬竹分布区域小和数量零星,不足以形成独立的群系外,其余63种竹子均可在竹林植被型中形成独立的群系。中国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是针叶林和阔叶林两个植被型组,有时偶见活动于灌丛植被型组区域。在针叶林植被型组共有5个植被型中的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等4个植被型及以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59个以上植物群丛组,阔叶林植被型组的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等3个植被型及以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56个以上植物群丛组,总计针、阔叶林有7个植被型及115个以上植物群丛组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其中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又是大熊猫的最主要栖息地,周年四季都有活动足迹和采食其林下竹种。大熊猫栖息在有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森林植物群落中,不但有食物的保障,而且有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大熊猫得以长期延续生存繁衍和不断发展。
2010年04期 v.31;No.135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0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何亚平;费世民;蔡小虎;王乐辉;陈秀明;蒋建强;雷彻虹;
光照环境对营养生长存在明显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光照影响器官的效应必然会引起生殖性状的反应,尤其是雌性适合度表达。本文利用麻疯树林分乔木林遮光与否的对比,研究遮光对麻疯树构件水平上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影响,探究光照对雌花数量与性比影响的本质问题。结果如下:(1)倮果桥林下麻疯树雌花数量频度分布偏左,平均为2.716 0/支±3.3052/支,而林外频度分布偏右,平均为5.0417/支±4.4106/支,二者差异极为明显;(2)倮果桥林下性比频度分布偏左,平均为0.0278/支±0.0215/支,而林外麻疯树性比频度分布偏右,平均为0.0378/支±0.0738/支,二者存在显著差异;(3)林下构件直径频度分布偏左,平均为0.8112 cm±0.1973 cm,而林外构件直径为0.9125 cm±0.2809 cm,频度分布偏右,林外与林外构件直径差异极为显著;(4)林下构件长度为8.3255 cm±10.057 cm,频度分布偏左,而林外构件长度为18.548 cm±19.3817 cm,构件枝长在林下与林外存在极显著差异。乔木林遮光使得麻疯树雌花分化数量与性比偏低,频度分布偏左,表明光照降低了麻疯树的雌花分化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雌花分化能力降低与构件大小减小有关,表明光资源限制通过降低营养器官生长量进而实现对雌花分化的影响与调节。
2010年04期 v.31;No.135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郝云庆;江洪;向成华;马元丹;金静;余树全;
天目山毛竹个体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依次为:竿62.9%、篼13.6%、枝8.8%、鞭6.9%、根4.4%和叶3.6%。胸径与基径、竹竿和总体生物量之间都有着很高的相关性,而基径则与竹篼有着极高的相关性。总体看来,胸径和基径与地上部分各器官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地下部分的竹鞭和根没有什么相关性。用胸径与基径对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拟合的显著度都在0.9以上,说明通过对毛竹胸径或基径的测量就可较准确的推知各器官生物量。毛竹各器官含水量依次为:根>鞭>篼>竿>枝>叶;即越靠近叶,则水分含量越低。竹叶N、P含量居首位,而竹竿的N、P含量最低,但其有机碳的含量最高。毛竹种群的有机碳储量为34.483 t.hm-2,其中地上部分碳储量为26.478 t.hm-2,地下部分碳储量为8.005 t.hm-2。毛竹的碳储量相当于每公顷固定了大气CO2126.438 t。而地上与地下部分N的总贮量约为0.306 t.hm-2,P的总贮量约为0.017 3 t.hm-2。
2010年04期 v.31;No.13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何飞;陈俊华;刘兴良;刘世荣;何亚平;蔡小虎;隆廷伦;马钦彦;
四川西部甘孜和凉山地区蕨类植物共有46科101属453种,种类繁多,特有成分丰富,优势科明显,大部分科内属、种贫乏;区系成分复杂,新老兼备;区系具有交叉、过渡性;区系性质在不同分类等级上存在差异。地理成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一致表明川西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具有热带向温带性质的过渡特性,略接近我国南方蕨类植物区系性质。
2010年04期 v.31;No.135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蒋光全;吴宗兴;徐惠;梁颇;熊量;李长生;林英;
经过连续多年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不同造林密度、不同覆盖保水对辐射松(Pinus radiataD.Don)造林及幼林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地带采用水平沟、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2.4~7.8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0~7.6个百分点,高生长量提高7.8 cm~28.4 cm,地径生长量提高0.28 cm~0.84 cm。(2)水平沟整地比短册状、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层含水量全年分别提高1.29个百分点和2.08个百分点,旱季分别提高1.36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雨季分别提高1.16个百分点和2.87个百分点;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层含水量全年提高0.80个百分点,旱季提高0.01个百分点,雨季提高1.72个百分点。(3)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
2010年04期 v.31;No.13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桂香;朱琴;陈厚仁;郭琳;何彩虹;
根据香椿林分生长情况、林分密度、林分蓄积量、生产力及所处立地条件等,选取8个有代表性的样地,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的基础上研究香椿人工林,初步划分出了四川盆地香椿速生丰产林栽培区。
2010年04期 v.31;No.135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沈迪玉;白燕;陈小红;万雪琴;尹丽;弓平;陈飞;
试验研究了"巨桉+鸭茅"林草复合种植模式中不同林冠遮荫水平(71.5%、81.5%、88.0%、90.7%、92.8%)对4龄、2龄鸭茅的光合特性、生长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遮荫水平下,不同年龄鸭茅光合日变化差异均不显著;随着遮荫水平和年龄的增加,鸭茅的生长指标逐渐变小,长势变差,生物量积累减少。试验中的遮荫水平均已超过适宜的遮荫水平,对鸭茅的生长已经产生抑制作用,结合经济效益的分析可知,2 a生鸭茅在遮荫90.7%时,4 a生85.0%时,其经济产出等于投入,不能获取经济效益,当低于此遮荫水平,种植鸭茅将收益大于投入。
2010年04期 v.31;No.135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静;林强;简毅;谢大军;谢小强;陈瑶;
在攀枝花市仁和区按天然麻疯树分布特征,采集20个根际土壤样品,研究其内生菌根菌的种类及相互关系。初步研究结果是,筛分出4种孢子并鉴定为巨囊霉属2个,球囊霉属1个,无梗囊霉属1个,且两种巨囊霉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和高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球囊霉属与无梗囊霉属之间也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和高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2010年04期 v.31;No.135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月秋;王志龙;池树友;
以成年日本樱花茎段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取材时间、冷藏时间、消毒方法、激素等诸多因素对茎段再生的影响,建立了日本樱花茎段丛生芽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中午取材、4℃冷藏2 d、75%酒精浸泡3 min后用0.1%HgCl2浸泡7 min,可获得日本樱花无菌材料。将无菌材料接种至MS+NAA0.05 mg.L-1+6-BA2.0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上,腋芽明显萌动并伸长;在MS+6-BA4.0 mg.L-1+NAA0.3 mg.L-1+GA30.05 mg.L-1的增殖培养基上,腋芽不但能较快增殖形成大量丛生芽,而且形成的小芽能继续长大。待小芽长至3 cm~3.5 cm时,将其切割下来转移至1/2MS+NAA0.6 mg.L-1+IBA0.2 mg.L-1生根培养基中,最终获得日本樱花的完整植株。
2010年04期 v.31;No.135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符建荣;孙治宇;刘洋;王新;赵杰;王铁;
四川构溪河有湿地鸟类7目8科46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湿地鸟类1种,四川省重点保护湿地鸟类5种。构溪河湿地的保护管理力量薄弱,水质污染、乱捕滥猎、旅游干扰和栖息地破坏现象突出,保护和恢复构溪河湿地鸟类的生态环境已是势在必行。
2010年04期 v.31;No.135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婧;刘兆发;
园林鸟类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通过对广元市利州区城区每月1次园林鸟类物种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共记录到园林鸟类9目19科37种,2009年共记录到园林鸟类9目21科48种,鸟类种类增长了29.73%。留鸟和候鸟分别增长了3%和250%。
2010年04期 v.31;No.135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旗;郭光普;张宪权;王凤英;
螺髻山区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的中段,螺髻山-邛海地质遗迹景观地位于川滇隆起带中段轴部。其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类型,决定了丰富的植物景观资源。螺髻山主要的植物景观资源有高山森林景观,杜鹃花群落景观,高山花卉群落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和亚热带河谷植被景观等。本文同时对螺髻山的植物景观资源分布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对该区域景观资源的保护策略。
2010年04期 v.31;No.135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见辉;陈小平;向文静;
以20个县(市、区)为单位,对成都市巨桉进行了病虫害调查,共鉴定出4种主要病害和14种主要虫害。对全市巨桉可能造成极大损失的潜在危险性病虫害及防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2010年04期 v.31;No.135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敬;黄雨建;马建新;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单独喷洒白僵菌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5.1%±3.0%、82.1%±3.6%、84.1%±2.2%,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007年喷洒白僵菌和苦烟乳油混合制剂防治效果为94.4%±2.3%,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单独喷洒白僵菌(P<0.01)。结果表明:白僵菌和苦烟乳油混合制剂防治马尾松毛虫高效、稳定、快速且持效期长。
2010年04期 v.31;No.135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宝强;罗毅波;唐思远;台永东;
由于受到来自生境破坏和土地利用地改变以及过度采集等方面的威胁,世界上野生兰科植物的数量正在日益减少。为了使野生兰科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应建立野生兰科植物种群动态监测点,对野生兰科植物进行长期的监测。评估野生兰科植物受威胁的程度可采用标本材料法和种群动态的研究方法。基于生活史阶段模型的种群动态研究方法,不仅能够揭示种群当前所处的状态,还能揭示对种群增长率影响最大的生活史阶段以及对该阶段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为制订野生兰科植物合理保护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010年04期 v.31;No.135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蒋彧;叶兰香;何俊蓉;王海娥;卓碧萍;刘菲;熊学琴;
国兰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卉,深受各国兰友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国兰生物技术应用缓慢,高效益、大规模的国兰产业尚未形成。本文对生物技术在国兰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国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及基因工程技术,并对生物技术在国兰产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0年04期 v.31;No.135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冉军;骆晓铭;陈继恩;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及道路绿化的建设发展,对工程质量及苗木规格要求不断提高,"大规格绿化苗木"在许多绿化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此类苗木单价高,几乎占了整个工程造价的一半以上,在工程管理中稍有不慎,便会给整个工程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就传统的检验方法与新的检验方法实效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多来年绿化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就"大规格绿化苗木"的批量检验方法及其应用作一探讨。
2010年04期 v.31;No.135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体纯;韩礼勇;莫开林;
杉木是我国重要速生用材树种,也是川南优质乡土树种。本文针对杉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通过其不同初植密度和经营方法对林分生长及效益的对比实验和分析,提出杉木在川南的合理初植密度和新的栽培方法,进行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2010年04期 v.31;No.135 109-1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东升;
马尾松是福建省广泛分布的树种之一,在福建地区的工业利用价值极高。近年以来,马尾松的用材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培育苗木,满足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广大林业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福建地区马尾松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在福建地区推广快速育苗的方法,以供实践借鉴。
2010年04期 v.31;No.135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叶建芬;
华山松球蚜(Pineus armandicola Zhang)在越西县1 a发生7代左右,以卵和幼蚜在松针上越冬,翌年2月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产卵。据监测,华山松蛷蚜从2005年至2009年在越西县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越来越快,严重威胁越西县两大工程造林成果。本文在总结近几年开展华山松球蚜危害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就越西县的华山松球蚜危害现状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2010年04期 v.31;No.135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先勇;潘开文;
四川丘陵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地块破碎,森林覆盖率低,人工低质低产林较多,这些特征影响了林权改革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因此,探讨四川丘陵区林权改革后森林经营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丘陵区典型代表县三台县为例,分析了丘陵区林权改革后森林经营利用和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经营利用和保护对策。
2010年04期 v.31;No.135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毅;詹平银;周均;邵开茂;扈双;
2009年在青溪镇、骑马乡进行了老鹰茶树人工扦插田间试验,为推动老鹰茶树人工栽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加强青川县老鹰茶树人工扦插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04期 v.31;No.135 120-1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