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亨孝;2009年06期 v.30;No.13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何亚平;蔡小虎;费世民;王乐辉;陈秀明;
生殖物候同步性是表示不同植物种类或同种植物不同样地之间生殖物候差异的基本指标。本文初步研究了麻疯树一种简单的生殖物候同步性检测和表示方法,指出了该方法的野外数据获取和室内分析统计方法,并在3个水分差异明显的麻疯树人工林样地中进行了示范。最后,分析了使用这种生殖物候同步性检测方法的注意事项及其在一般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2009年06期 v.30;No.13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育旗;王德荣;蒲永波;李兴红;蒋勇;李德文;金贵成;
为阐明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岷江冷杉(Abiee faxonianan)、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为优势种的典型川西亚高山森林小气候特征,利用3套全自动小气候仪连续测定了3个生长季节(2002~2004年的5月~10月)的小气候变量。结果表明:1)白桦林(BF)、岷江冷杉林(FF)和紫果云杉林(SF)内的太阳辐射日进程、日总量和月总量差异显著;2)生长季节内,BF、SF和FF林内的太阳辐射总量分别占林外太阳辐射总量的47.66(±9.08)%、20.65(±1.74)%和11.42(±4.01)%;3)BF、SF和FF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日进程、日平均和月平均值差异显著;4)BF、SF和FF林内的日平均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与林冠下太阳辐射日积累量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5)BF、FF和SF林内空气温度与土壤温度以及土壤不同层次温度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6)生长季节内(总184 d),BF、FF和SF内的空气日平均温度≥4.0℃的天数分别为150 d、148 d和125 d,林下土壤5 cm的日平均温度≥4.0℃的天数分别为184 d、184 d和151 d,而土壤15 cm的日平均温度≥4.0℃的天数分别为184 d、184 d和145 d。
2009年06期 v.30;No.131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绍伟;陈泓;黎燕琼;李德鹏;杨素香;刘大虎;龚良春;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研究表明:1)阴、阳坡灌、草丛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海拔梯度格局;阴坡总体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2)该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高低表现为:中上部>中部>下部>中下部、阴坡>阳坡。低海拔地区土壤破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极低,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肥力都相对较高,立地条件也较适宜植物的生长。3)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含水量、速效N、速效K、有机质、全N、全K与灌丛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pH值、速效P、全P、全Ca与多样性和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环境主导因子为全N、速效P、土壤含水量和速效N。
2009年06期 v.30;No.131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雪仙;慕长龙;张发会;陈俊华;朱志芳;郑绍伟;
本文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度指数(Pielou指数)、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对绵阳官司河流域5种不同的人工林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植被恢复,各林分类型生物多样性都有所提高,同时水土保持效益也明显提高,土壤侵蚀量减少了42%;在5种植被类型中,乔木层中以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层以松柏混交林和麻栎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草本层以松柏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5种植被类型中,灌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以针阔混交林最大为1 849.37 kg.hm-2,马尾松纯林最小为747.37 kg.hm-2,其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柏木纯林>栎类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分部总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松柏混交林>柏木纯林>栎类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2009年06期 v.30;No.131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何飞;刘兴良;青华永;何亚平;蔡小虎;隆廷伦;马钦彦;
川西共有保护植物87种,隶属于55科69属,在经向、纬向以及海拔分布上都具有明显的规律,大致北纬27°~30°25′,东经100°~103°52′,海拔1 500 m~2 500 m的区间保护植物种类最丰富;为把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重要的保护物种上,根据川西保护植物自身特点,本文采用定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因地制宜地确定川西保护植物:一级为43种,二级为40种,三级为4种。
2009年06期 v.30;No.131 34-3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方泽红;黄玲玲;张旭东;孙启祥;蒋俊明;
本文在解析山丘区钉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浅丘区的抑螺林分类及体系布局。结果表明:(1)该流域钉螺平均密度为4.05只.0.11 m-2,活螺框出现率为34.00%;(2)钉螺密度和活螺出现率均以林地最低,旱地其次,而水田、河滩、荒坡和沟渠较高;(3)不同环境类型活螺出现率依次为:洲滩>湖滩>沟>河>林地>塘。该区域的抑螺防病林可分为河渠抑螺林、坡地抑螺林、农田抑螺林和多功能抑螺林四种类型、各种林分类型在树种选择、组成、功能上各有不同,但抑螺林的布局必须以降低钉螺密度、减少人畜感染机率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经济及生态方面的效益。
2009年06期 v.30;No.131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梁颇;宋小军;彭晓曦;熊量;刘清;何翔;林英;
经过2 a多对台湾桤木采穗圃的建立和管理及扦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5 a生优树建立的采穗圃第2 a的株采穗量达71条;(2)400 mg.L-1GGR6号生根粉水溶液浸泡的插穗生根率最高,达96.5%,清水处理的穗条效果最差,生根率为67.6%;(3)一年中插穗在6月、9月扦插效果最好,成活率分别可达96.67%、97.35%;(4)插穗摘除1/3叶片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6.3%;(5)母树上部穗条扦插效果最佳,成活率可达97%;(6)台湾桤木插穗以皮部生根为主,属于皮部和愈伤组织混合生根型,夏季扦插60 d后成活穗条皮部生根的占83.33%。
2009年06期 v.30;No.131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大江;辜云杰;
以南方四季杨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对不同的初代培养基配方对外植体的诱导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添加1.0 mg.L-16-BA和0.1mg.L-1NAA的MS培养基为最佳的初代培养基配方,诱导率可达到98.7%。
2009年06期 v.30;No.131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强;陈芳草;林静;李荣伟;赵军;
本文对块菌的组织分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未成熟的新鲜、健康块菌菌肉组织,不经消毒处理是最佳的分离材料;MS改良培养基(葡萄糖6.5 g、蛋白胨1.65 g、干酪素水解物0.33 g、KH2PO40.33 g、VB15mg、琼脂18 g、水1L、1%MgSO4.7H2O0.15 ml、1%CaCl21.65 ml、1%FeCl30.15 ml、1%ZnSO40.15 ml、1%Mn-SO40.15 ml)可以作为块菌组织分离的培养基。
2009年06期 v.30;No.13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茂桦;陈暮初;危疆泽;
本试验研究了分别在0℃和5℃低温胁迫下,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鲜切枝进行处理后,其体内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A处理后,在两种低温胁迫条件下富贵竹叶片保护酶系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比值、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提高,质膜透性较对照低,同时丙二醛(MDA)含量也低于对照。在0℃和5℃条件下,SA浓度分别为1 mmol.L-1和0.5 mmol.L-1时,对富贵竹的抗寒性提高作用最明显。
2009年06期 v.30;No.131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焦晋川;杨万勤;秦嘉励;朱雪娟;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是园林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岷江上游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历时2 a的调查研究表明,该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仅在此次调查中就涉及到54科174属546种,分别占该区已知维管束植物总科、属、种数的34.8%、29.1%和27.8%,其观赏特性与园林用途多种多样,区系分布表现出极高的种群多样性。资源分布总体趋势为低海拔地区多于高海拔地区,但不同观赏特性的植物资源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某些观赏植物种群分布范围狭窄或处于濒危状态;一些植物拥有多种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在不同海拔地区针对植物资源建立一定数量的自然保护区,并深入开展资源调查研究工作,探索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合理模式,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为发展园林产业和其他生物产业提供可持续的供给源泉。
2009年06期 v.30;No.131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发会;王鹏;吴雪仙;孔庆浩;蔡小青;凃代伦;
利用近期卫星遥感图片解译结果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四川麻疯树天然资源分布情况及生长特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1)四川麻疯树天然林资源总面积为34 194 hm2,主要沿金沙江、安宁河和雅砻江干流及其支流干热河谷呈窄带状水平分布;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400 m~1800 m。主要分布范围为海拔800 m~1400 m,其占四川天然林麻疯树总面积的84.47%。(2)分布方式以零星分布为主,夹杂有团条状分布、成片少,成片分布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2.25%。(3)通过对麻疯树天然林资源权属、地类、起源、面积、立地因子、株数、密度、树高、冠幅、生长状况、结实状况、生境状况、病虫害等情况的调查表明,四川麻疯树天然林资源具有雌雄花比例失调、单株产量差异大、病虫害严重、徒长枝多等一系列特点。(4)在宏观上,麻疯树在四川的适生区域为雅砻江流域的中下游及其支流安宁河流域的中下游及金沙江攀枝花、会理、会东段的部分支流的河谷地带。
2009年06期 v.30;No.131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炜;江波;蒋晔;辜云杰;罗建勋;
在四川桢楠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7个群体,分别测量了其种子长、宽、长宽比、单粒种子重等4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桢楠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和单粒种子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14%,17.14%,16.29%和25.78%,以种子长的变异系数最小,其性状稳定性较高,单粒种子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该性状变异较大;种子性状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31.23%,群体间变异(31.2%)小于群体内变异(68.77%),该树种种子3个性状总的遗传变异大约30%存在于群体间,大约70%存在于群体内。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群体分成3类,都江堰、邛崃和峨眉山3个群体聚为1类,成都、洪雅聚为1类,崇州和泸州聚为1类。
2009年06期 v.30;No.131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刘光华;张春梅;操国兴;杨金亮;殷国兰;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宝兴县两个地区天然连香树种群,研究了不同群落类型下天然连香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个地区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均呈集群分布,但集群程度有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方面,幼树的聚集程度较高,从幼树到大树聚集程度有减弱的趋势,即有扩散的趋势,其中幼树到中树的扩散趋势较明显。
2009年06期 v.30;No.13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申玲;王俊;胡庭兴;黄从德;赖家明;赵安玫;
本文结合"3S"技术,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两个方面对南部县升钟水库库区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耕地(旱地、水田)控制着整个景观类型,呈现出林地与耕地交错的结构特征。该区域的景观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高。但是斑块数量多,破碎化程度高,而且景观类型的形状不规则,复杂程度高。林地作为研究区的基质,其面积偏小,并且受到较大程度的人为影响。
2009年06期 v.30;No.131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开波;刘凯;蒋勇;王守强;杨建勇;余波;张健;
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包括荒漠化防治技术构建的理论基础、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从沙漠物理学、荒漠化的生态学机制、沙漠生物学3个方面,对荒漠化防治技术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明;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4个气候地带的区域范围,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分析发现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表现出3个特点:综合性、多样性、兼顾性。荒漠化治理应加强荒漠化土地承载力、荒漠区水分平衡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荒漠化防治模式的效果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岩溶荒漠化、风蚀荒漠化等现象也较严重,且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相关防治技术及模式也不多,因此还应加强对南方湿润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研究。
2009年06期 v.30;No.131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蒋勇;李德文;廖波;蒲永波;李兴红;兰立达;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78科264属537种30变种5亚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20种2变种,被子植物73科253属517种28变种5亚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共12个类型,在所有成分中,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达169属,占总属数的64.02%;中国特有分布属11属,占总属数的4.16%。此外,还分布有多种大熊猫主食竹如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e)和星叶草(Circaeaster agrestis)、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串果藤(Sinofranchetia chinensis)、天麻(Gastrodia elata)等国家重要保护植物。
2009年06期 v.30;No.131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进军;张忠友;杨春齐;
从现代林业与人类关系的角度,给出了低效林的定义;建立了低效林效益函数;提出低效林的类型划分方法;确立低效林的命名方法。
2009年06期 v.30;No.131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陈铭;吴智慧;
探讨两岸家具木工机械的概念和分类,概述中国台湾家具木工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产业特征及优势,并指出对中国大陆家具木工机械行业发展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2009年06期 v.30;No.131 102-10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尤海舟;贾成;樊华;何飞;马钦彦;刘兴良;
空间格局在种群生态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植物种群生态研究的热点之一。种群的空间格局反映了种群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不同种群间相互关系的发生与发展,研究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是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基础。鉴于格局分析的重要作用,本文对点格局分析和其他格局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点格局分析方法在格局分析中的重要地位,并对点格局分析的研究趋势进行阐述。
2009年06期 v.30;No.131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贾宏;周波;代玉波;
本文以南宁市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为基础,对南宁市青秀山生态保护项目进行了初步分析,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对该项目在经济、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在项目营运期内可能产生效益进行了综合性的预测,以体现生态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特殊贡献。
2009年06期 v.30;No.131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凌帆;杨天富;马高;李德鹏;龚科;
四川是集体林资源大省,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成为了真正意义上林木林地的拥有者,但我省林农投资林业的资金来源缺乏,社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不高。农行四川分行率先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全省林权抵押贷款还存在着抵押贷款利率高,期限短、森林灾害频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还未健全、抵押林权价值变现难等问题。本文建议地方政府出台惠林政策,制定《政策性森林保险管理办法》,完善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促进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2009年06期 v.30;No.131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兰林;陈彬;伍炳礼;
本文在分析金堂县蜀柏毒蛾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和总结监测预警现状、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规划未来的防治工作重点。
2009年06期 v.30;No.131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