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嘉;费世民;何亚平;蔡小虎;陈秀明;雷彻虹;
本文初步研究了四川麻疯树种群的天然更新和数量特征。麻疯树野生种群的种子产量较低,每0.067公顷产量约在50 kg~150 kg之间,发芽受温度而不受光照影响,一般发芽率在50%~70%。幼苗建成发生在树下或附近地带,种子生产、土壤种子库形成和幼苗建成是麻疯树更新的三个关键阶段。麻疯树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由更新状况、各大小级转化率和形成时间的影响,总体看麻疯树种群为增长型。在林业生产实践上,野生麻疯树种群需要进行低产林改造,进行林分结构调整和土壤改良,形成高产林分,利于麻疯树野生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人工资源的科学培育。
2008年01期 No.12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利;张健;杨万勤;汪明;薛樵;董生刚;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高山冷杉林(PFF)、20 a生和10 a生粗枝云杉林(SF20和SF10)以及红桦次生林(BF)的细根生物量及其碳储量。所有生态系统的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并与土壤剖面结构和物种有关。61.5%细根分布在0~20 cm层,13.3%和25.2%细根分布在有机层和深层土壤。由于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因而吸收根系分布在表层土壤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PFF、SF20、SF10和BF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489 kg.hm-2、938 kg.hm-2、838 kg.hm-2、773 kg.hm-2,根系碳储量分别为0.775MgC.hm-2、0.469 MgC.hm-2、0.419 MgC.hm-2、0.387 MgC.hm-2。
2008年01期 No.12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丁访军;殷建强;任朝辉;刘茜;王进;
本文在对珠防工程监测样地调查、测定的基础上,从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3个水文层次对珠防二期工程幼林的综合持水能力进行了评价。3 a~4 a生珠防林幼林的综合持水量在2 355.25~2 457.08 t/hm2之间,比荒山高3.7%~8.2%。其中土壤贮水量、枯落物持水量、植冠层的持水量分别比荒山高3.65%~8.03%、21.4%~61.1%和42.9%~305.3%,而土壤贮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增加不明显,植冠层持水量增加显著。植冠层和枯落物层的持水量比土壤持水量小得多,林分的贮水主体为林地土壤。珠防林幼林的综合持水能力因恢复措施以及林分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人工造林幼林的综合持水能力比封山育林高;4 a生的针叶林的综合持水量最大,针阔混交林、竹林次之;3 a生的阔叶林的综合持水量最大,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次之。
2008年01期 No.120 11-1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黎燕琼;郑绍伟;刘向东;龚良春;薛乔;衡理;慕长龙;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土壤严重干旱缺水,加之频繁的地质灾害等,使该地区成为我国最困难的造林地区之一。本试验针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域内近年栽植的臭椿,通过水分生理对其抗旱性的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椿叶片含水量、24 h失水率、水分饱和亏却度、细胞膜透性等,均随着叶片的生长逐渐降低以增强抗旱性;通过隶属(反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9月(3.828)>7月(3.591)>8月(2.945)>5月(1.515),6月最低,仅为1.489。
2008年01期 No.12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洪英;陈炙;杨晓蓉;杨昌旭;胡天宇;
以巨桉及其杂交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6年的组织培养研究,总结出影响桉树组培苗根系发育的几个关键因子,包括基本培养基、活性炭、抗坏血酸、生长素、茎段年龄及生理状态、温度、光照等,以及各因子的影响规律。
2008年01期 No.120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桦;周祖基;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0.1%、0.2%和0.3%质量浓度)壳聚糖(CS)溶液对马尾松、栾树、金合欢、刺槐、玉米、小麦进行浸种及幼苗处理,探讨壳聚糖对几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生长量和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用壳聚糖溶液喷洒正在生长的幼苗叶片,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提高;且CS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浓度效应,浓度为0.2%时处理效果最佳。
2008年01期 No.120 39-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万雪琴;张帆;胡庭兴;
对5个杂交组合的30个杂交杨无性系1 a生扦插苗的分枝习性和冠层结构的研究,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分枝习性和冠层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看,DN杂交的无性系的侧芽基本不萌发,冠层结构简单,NE杂交的无性系侧芽易萌发,形成大量分枝角小的细侧枝,而TD杂交的无性系当年生侧芽极易萌发,形成大量分枝角大的较粗大侧枝。
2008年01期 No.12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芳莲;朱天辉;
通过症状观察、组织分离结合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法、荚膜染色法和鞭毛染色法研究布朗李、白风桃根癌病及病原特征,结果显示,送检植物材料肿瘤发生于根颈、侧根、少数在主根上,简阳白风桃25个肿瘤(20株),平均直径2.5 cm,布朗李22个肿瘤(20株),平均直径2.3 cm;在分离获得的9个可疑菌株中,绝大多数存在于皮层组织,木质部很少,菌株1、2、5、6为优势类群,通过西红柿快速接种诱导可使其根系产生肿瘤,说明布朗李、简阳白凤桃携带有冠瘿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andTownsend)Conn.)。通过实践,冠瘿病的检测应为症状观察、病菌分析与接种诱导相结合。
2008年01期 No.12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天辉;李芳莲;
本文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古蔺县、泸县送检板栗病枝为材料,对其疑似病害通过症状观察、显微镜检验、保湿培养、组织分离鉴定和柯赫假定分析,认为该病害为板栗疫病,并简要地提出了该病害的预防和综合除害的方法。
2008年01期 No.12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谢以萍;杨再强;
根据史密斯施桉(Eucalyptus smithii)苗期生长规律,设计不同容器类型试验,系统研究无底容器育苗对移植后90 d的苗木质量的影响(即幼苗从苗床移植到容器生长90 d后)。结果表明:无底袋容器苗比有底容苗在苗高、根颈直径、叶片数、叶面积和植株总干重分别提高了13.0%,21.7%,28.1%,11.8%,16.6%。无底容器苗的地上干物质分配指数(86%)高于有底袋苗(84.5%)。
2008年01期 No.12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玉峙强;王利英;玉舒中;杨振德;韦立秀;
通过浸种,采用培养皿种子发芽实验,研究不同浓度Al2(SO4)3对马尾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浓度范围内,硫酸铝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无明显影响,但能提高其发芽势和平均发芽速;当Al2(SO4)3浓度为3 000 mg.L-1时,提高了马尾松种子淀粉酶活性,并能延缓淀粉酶开始降低的时间。
2008年01期 No.12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樟贵;郑贵夏;钟樟林;
在马尾松苗木生长期,用浓度为500μg.g-1、1 000μg.g-1、1 500μg.g-1、2 000μg.g-1多效唑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多效唑对马尾松苗木影响不大,高浓度多效唑对其影响极为显著。1 000~1 500μg.g-1浓度多效唑可有效地提高马尾松的苗木质量,提高苗木抗寒能力和造林成活率。
2008年01期 No.120 60-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卿文英;张红彤;吴劼;
通过扦插基质、激素处理时间、对氯仿的抗性研究,对比云南红豆杉与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生根的难易。
2008年01期 No.12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付莲;谢大宽;邬家惠;
威远县麻竹产业现已初具规模,但种植规模相对还较小,零星分散,管理技术缺乏,对麻竹的利用比较单一,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麻竹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2008年01期 No.12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亿成;
针对白夹竹经营现状,分析白夹竹低产低效形成的原因及各种制约因素,探索改造低产白夹竹林的技术措施,指出当前白夹竹低产林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2008年01期 No.12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余波;唐小智;杨建勇;李逢吉;邹峡;
通过对四川麻疯树生态适生条件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四川麻疯树适宜、次适宜区域,并通过立地条件选择提出了四川麻疯树栽植适生区。
2008年01期 No.120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莉;王思忠;刘君;范国刚;
古树名木是活的国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本文介绍了采用新型聚氨酯材料作为树体填充物,以防腐树皮或漆作外部处理等树体修复方式,调查并比较了处理后古树的表现状况。
2008年01期 No.120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春洪;周明晦;
四川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林农,林农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做好林农培训工作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2008年01期 No.12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晓华;马朝洪;
四川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但四川作为全国生态资源富集区和典型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产业政策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旅游产品单一、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四川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种种问题,本文从政策、体制、产品、科技等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希望为全国资源禀赋好的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2008年01期 No.120 79-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何国蓉;
本文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对外投资的管理对策,提出了应增强对外投资回报要求的观点。
2008年01期 No.120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娄利华;张文强;陈桂芳;陈玉洁;
经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扦插基质、促根剂及浓度对崖豆藤生根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基质和促根剂对生根均有一定影响,促根剂浓度500×10-6和1 000×10-6的差异不显著,各因素最佳组合是以黄壤为基质、生根粉6号为促根剂、浓度500×10-6。并探索了不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6月及9月份的生根成活率较低,处理2最高也才达34%,最低为15%,在3月、4月、5月、10月份生根率差异不大,处理9差异最高,为10%,处理4差异最低,为1%。
2008年01期 No.120 84-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宏兵;杜邦;
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又名攀枝花、红棉、英雄树、烽火树,属木棉科木棉属落叶高大乔木。木棉广泛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生长在江河沿岸、山地阳坡及村边道路旁,喜光、耐高温,对土壤要求不苛刻。在四川攀枝花地区木棉树于1月~2月份开花,先花后叶,花色艳丽,有红色、金黄、淡黄色等颜色,树形高大伟岸,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木棉树现是攀枝花市市花和广州市市树,在园林绿化中常作行道树、庭荫树、景园树、盆景树等。木棉经嫁接后2 a~3 a开花,嫁接苗可作盆景矮化栽培,观赏价值高。本文介绍了木棉的嫁接育苗技术。
2008年01期 No.12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新媛;
浅谈桂花的生态习性,重点介绍桂花的嫁接、靠接、压条、播种等育苗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主要的病虫害防治。
2008年01期 No.120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