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少英,冉江洪,林强,王跃招,刘世昌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 4 39种。其中兽类有 98种 ,鸟类有 2 77种 ,爬行类 34种 ,两栖类有 30种。开县、奉节、巫山、丰都四县最为丰富 ,而渝北、巴南和云阳较低。由于库区开发早 ,人口压力大 ,原生植被保存很少 ,因而动物栖息的生境多样性贫乏 ,造成陆栖脊椎动物的种类少、旗舰种少 ,一些重要物种在库区消失 ,目前一些有重要研究、经济价值的物种残存在片段化的、面积很小的常绿阔叶林中 ;库区现有陆生脊椎动物多是一些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种类 ,动物群落向着适应农田草灌和居民区生境的方向演化
2002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富平,朱天辉
本文通过对峙、对扣培养试验 ,扫描电镜观察 ,胶霉毒素粗提液的拮抗活性和热稳定性试验系统研究了绿粘帚霉诱变生物型 (GVD)对三种苗木猝倒病菌的抗生机制。结果表明 :绿粘帚霉GVD对三株病原真菌均有竞争作用 ;绿粘帚霉GVD对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有重寄生现象 ,可缠绕、侵入寄主菌丝 ,使菌丝溶解或断裂 ,变形。绿粘帚霉GVD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 10 0 % ,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的抑制率分别为 2 6 .7%、5 1.5 %和 4 3.5 % ,胶霉毒素粗提液在 10 0℃以下具有热稳定性
2002年04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杨佐忠,高志兴,宋轶,黄祖惠,张旭,李见辉
用BacillussubtiliPRS5拮抗细菌为主的微生态菌剂防治红梅果实黑星病Cladosporiumcarpophilum和枝干膏药病Septobasidiumsp .,防效分别为 70 %以上和 10 0 %。试验显示 ,PRS5微生态菌剂可望成为多种果树病害无公害防治的理想产品
2002年04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孟军,朱天辉
本文对松赤枯病菌 (PestalotiafunereaDesm .)培养液粗提物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松赤枯病菌培养液中有致病物质即毒素存在 ,该菌在PD培养液中能达到最大产毒量 ;松针浸出汁对毒素的产量和致病活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培养 15天的培养液有较高的致萎蔫的活性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致萎活性没有较大的提高。该毒素是一类极性较大的非蛋白类物质 ,能用甲醇将其从培养液中较好地提取出来。pH值对毒素粗提液致病活性无显著影响 ,毒素粗提液中活性成分能被活性碳吸附
2002年04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桂芳
通过人工接种天牛成虫试验和相关抗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 ,接种成虫在I 6 9、I 72杨上的栖息时间较长 ,而且刻槽、产卵数均较其在南抗杨、常绿杨上多 ;抗性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相同立地条件下 ,几个测定树种 (两年生健壮植株 )树皮的含水量 ,南抗杨 <常绿杨 <I 72杨 <I 6 9杨 ,这与树种抗虫性强弱相一致 ;树皮细胞膜透性 :刺槐 <常绿杨 <南抗杨 <I 6 9杨 <I 72杨 ;树皮内酚类物质含量 :南抗杨、常绿杨、I 6 9杨、I 72杨依次降低。室内试验结果与试验地 (歌乐山、荣昌、双桥 )调查的云斑天牛危害各参试树种的结果相一致 ,即南抗杨对天牛的抗性较强 ,常绿杨次之 ,I 6 9,I 72杨对天牛的抗性较弱。
2002年04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周祖基,杨伟,申莉莉,李继
在对四川洪雅林场柳杉长卷蛾危害调查中 ,发现一种柳杉长卷蛾 (HomonaissikiiYasuda)的捕食性天敌 -短角宽扁蚜蝇 (Xanthandrustalamaoi (Meigen) ) (食蚜蝇科Syrphidae)。该蝇在幼虫阶段取食卷蛾幼虫 ,捕食量日均约 0 .5 6~ 0 .6 5头 ,蝇虫比例随害虫虫口密度增加 ,不断增长 ,在林间诸种天敌中居优势地位 ,对抑制柳杉长卷蛾的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2002年04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守常
本文从创建学科、拓展理念、病害研究、病原种类、抗病机理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简要记述了 5 0年来中国森林病理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进展 ,以期在新世纪取得更大发展
2002年04期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詹国辉,樊新华,孙威,钱春栋
本文从辐射源、辐照剂量、杀虫效果、对寄主品质影响和经济可行性等几方面介绍了辐照处理在植物检疫除害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2002年04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玉惠,黄忠宏
松材线虫病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不同松种和同一松种不同种源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松树通过固有或诱导的防卫系统抵抗松材线虫的扩散和繁殖。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松树抗松材线虫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2002年04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朱天辉,邱德勋,杨世璋,李远翔
以产孢量和活孢率为标志 ,研究了不同固体培养基质对白僵菌生长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不同基质上生产的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致病毒力和持效性的差异。结果显示 ,用低廉的玉米秆粉碎物、工业废弃液替代价高的麦麸及麸皮浸提液生产白僵菌 ,其产孢量优于四川常规麦麸生产 ,活孢率二者相当 ,且两者生产的白僵菌粉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和持效性基本一致 ,无显著差异
2002年04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兴伟,沈来波,朱燮辉,张宪元,杨佐忠,何孝友
通过防治竹秆锈菌的药物筛选和针对竹秆锈病防治的系列试验 ,提出了适合不同竹林生长及发病状况的竹秆锈病治理措施。在生产性防治中获得了理想效果
2002年0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建华,肖育贵,郭亨孝,赵蓉,刘建平,苏继祥,朱绍勇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piniperda)是四川云南松林区的重要蛀干害虫。该虫在攀西林区一年发生一代 ,具有梢转干和干转梢习性。成虫由梢转干的始见期为 12月 2 4日 ,高峰期为 3月 2日至 3月 2 5日 ,高峰期不明显 ,结束期为 5月 2 4日 ,历期为 14 6天。成虫由梢转干盛期的林间平均温度为 16 .5℃ ,相对湿度 5 5 %。梢转干盛期是当地梨花盛花期。成虫干转梢的始见期为 4月 16日 ,高峰期为 5月 2 8日至 6月 16日
2002年04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兴旺,李峰,李强,彭飞
核桃长足象越冬代成虫 4月上旬平均气温达 12℃时开始活动 ,5月上旬气温达 15 .5℃为产卵始见期 ,5天后开始孵化 ,幼虫为 5龄 ,蛹发育起点温度为 17.98℃± 0 .92℃ ,有效积温为 6 3.93℃± 6 .9℃日度。提出了发生预测式
2002年04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伟,周祖基,孙国忠,陈国全
柳杉长卷蛾在我省一年发生两代 ,以低龄幼虫越冬 ,越冬代大量取食为害期在 4月下旬~ 5月上旬 ,第一代大量取食为害期在 8月上、中旬。用 5‰川保I号、3‰川保I号、12‰川保II号及林康乐 4种粉剂和林丹烟剂对柳杉长卷蛾进行了室内、外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 ,两种川保I号粉剂防效最好
2002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于正伦
针对松纵坑切梢小蠹部分成虫具有恢复营养并二次蛀干繁殖妹代习性 ,通过在该虫第一次蛀干繁殖姐代高峰期对侵入孔套网标记、退坑转梢、转干定殖研究 ,明确了 32 .5 8%的松纵坑切梢小蠹雌成虫种群具有繁殖妹代能力
2002年04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伦全,方志美
在宣汉及通川区等地危害小叶榕的蓟马有榕管蓟马、丽瘦管蓟马、棘腿管蓟、大腿榕管蓟马等四种 ,其中榕管蓟马最为普遍。榕管蓟马在当地一年发生 9代~ 11代不等 ,每代历期依季节不同而异。在弄清榕管蓟马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对其危害特点、消长动态、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
2002年04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祖成,张春霞,刘建平
淡竹毒蛾 (PantanasimplxsLeech)是危害竹类竹叶的一种重要害虫 ,幼虫取食量大 ,将竹叶食尽 ,形如火烧。以卵在竹叶背面越冬 ,采用人工摘除茧 (蛹 )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2002年04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阮光发,付达荣
1995年~ 1997年 ,结合甘孜州核桃资源调查 ,对境内核桃的病虫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 :危害全州核桃的主要病虫 2 3种 ,虫害危害重于病害 ,其中核桃云斑天牛在大渡河流域康定、泸定两县危害较重
2002年04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冯清,刘万金,李涛
用含菌量为 4 .3× 10 6cfu /ml和 8.6× 10 5cfu/ml的BacillussubtilisPRS5菌剂和毒力效价为 16IU /mg的B .t.菌剂防治蜀柏毒蛾 4龄幼虫 ,最终防效分别达 96 .7%、82 %和 82 .8%。显示出 2种菌剂在防治蜀柏毒蛾中具有可喜的应用前景
2002年04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涛,高志兴
用 15 %灭幼脲烟雾剂 10 0ml/亩 ,防治马尾松毛虫 ,其防治效果可达 93.1% ,适合在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2002年04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凌泽红,陈新能
使用松毛虫CPV、CPV Bt、川保Ⅰ号粉剂三种药剂 ,对马尾松毛虫进行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防治效果川保Ⅰ号为 10 0 %、CPV Bt为 86 .14 %、CPV为 78.6 9%。CPV和CPV Bt为两种生物制剂 ,把握好防治时机 ,其防治效果必然会更好
2002年04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4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