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怀,赵志模,丁伟,吕良琼,王帅,谭详国
在 2 1℃、2 4℃、2 7℃、3 0℃、3 3℃ 5种不同温度条件下 ,用新鲜的离体楠竹叶片在室内饲养竹裂爪螨 ,得出该螨实验种群的主要生物学参数 ,应用直接最优法计算该螨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1 2 .53℃、1 50 .2 5日度 ,根据气象资料预测竹裂爪螨在长宁竹区年发生 1 3~ 1 4代 ;每年 3月下旬~ 4月上旬出蜇 ,1 1月份开始以雌成螨越冬。林间实际调查表明 ,楠竹害螨在竹区的发生与危害存在明显的春季高峰并与楠竹林的敏感生长期相吻合 ;降雨与高温严重影响楠竹害螨的生长发育 ,表现为 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林间害螨种群数量呈现出急剧下降。
2000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怀,赵志模,丁伟,吕良琼,王帅,谭详国
在 2 1℃、2 4℃、2 7℃、3 0℃、3 3℃ 5种不同温度条件下 ,用新鲜的离体楠竹叶片在室内饲养竹裂爪螨 ,得出该螨实验种群的主要生物学参数 ,应用直接最优法计算该螨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1 2 .53℃、1 50 .2 5日度 ,根据气象资料预测竹裂爪螨在长宁竹区年发生 1 3~ 1 4代 ;每年 3月下旬~ 4月上旬出蜇 ,1 1月份开始以雌成螨越冬。林间实际调查表明 ,楠竹害螨在竹区的发生与危害存在明显的春季高峰并与楠竹林的敏感生长期相吻合 ;降雨与高温严重影响楠竹害螨的生长发育 ,表现为 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林间害螨种群数量呈现出急剧下降。
2000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才进
为了准确地预报古蔺县大柏毛虫的发生期 ,给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从 1 995年至 1 998年 ,对大柏毛虫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期距预测法适用于乡镇测报点应用 ;回归预测法具有较高精度 ,适用于市、县 (区 )测报站应用
2000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才进
为了准确地预报古蔺县大柏毛虫的发生期 ,给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从 1 995年至 1 998年 ,对大柏毛虫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期距预测法适用于乡镇测报点应用 ;回归预测法具有较高精度 ,适用于市、县 (区 )测报站应用
2000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育贵,郭亨孝
应用 9个绿僵菌品系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致病性测定 ,初选出的 2 0 60和 2 0 55菌株的致病率分别达 76.5%和 2 3 .5%。通过 7代毒力增效试验 ,两品系毒力分别增加了2 3 .5%和 2 8.5%。并用 2 0 60品系菌株在林间防治试验和人工模拟试验 ,其防治效果分别达61 .5%和 65.2 %。经与化学农药复配防治效果可达 96.2 %。
2000年03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肖育贵,郭亨孝
应用 9个绿僵菌品系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致病性测定 ,初选出的 2 0 60和 2 0 55菌株的致病率分别达 76.5%和 2 3 .5%。通过 7代毒力增效试验 ,两品系毒力分别增加了2 3 .5%和 2 8.5%。并用 2 0 60品系菌株在林间防治试验和人工模拟试验 ,其防治效果分别达61 .5%和 65.2 %。经与化学农药复配防治效果可达 96.2 %。
2000年03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朱天辉,罗孟军,杨佐忠
本试验测定了离体条件下 Bacillus subtilis BS-3菌株对金花梨腐烂菌的拮抗作用。先接种的处理的拮抗作用优于与病原菌同时接种的处理。孢子萌发和菌丝干重试验表明 ,未经高温灭活的代谢物的抑制作用远高于经高温灭活的 BS-3代谢物 ,抑制效应与代谢物浓度成正相关 ,以 1 /80以上体积浓度较为理想。在此基础上 ,采用 B.subtilis代谢物贮前处理金花梨能有效抑制灰霉病的发生 ,以生物制剂浸果结合包膜处理 ,更为有效
2000年03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朱天辉,罗孟军,杨佐忠
本试验测定了离体条件下 Bacillus subtilis BS-3菌株对金花梨腐烂菌的拮抗作用。先接种的处理的拮抗作用优于与病原菌同时接种的处理。孢子萌发和菌丝干重试验表明 ,未经高温灭活的代谢物的抑制作用远高于经高温灭活的 BS-3代谢物 ,抑制效应与代谢物浓度成正相关 ,以 1 /80以上体积浓度较为理想。在此基础上 ,采用 B.subtilis代谢物贮前处理金花梨能有效抑制灰霉病的发生 ,以生物制剂浸果结合包膜处理 ,更为有效
2000年03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黄云,付林,范巧佳,刘勇
通过对胶锈菌 ( 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G.yamadai)的重寄生菌( Tuberculina vinosa)在 1 1种培养基上的产孢研究 ,试图探寻大量产生重寄生菌孢子、且价廉、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培养基。结果表明 ,该重寄生菌在以面粉、玉米粉为主要原料 ,白糖、葡萄糖为碳源的 3、5、7号等 3种培养基上 ,2 7℃、荧光和黑暗 1 2小时交替的条件下 ,经 1 5天的培养 ,可获得大量重寄生菌的孢子 ,其产孢量为接种量的 70 0多倍
2000年03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云,付林,范巧佳,刘勇
通过对胶锈菌 ( 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G.yamadai)的重寄生菌( Tuberculina vinosa)在 1 1种培养基上的产孢研究 ,试图探寻大量产生重寄生菌孢子、且价廉、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培养基。结果表明 ,该重寄生菌在以面粉、玉米粉为主要原料 ,白糖、葡萄糖为碳源的 3、5、7号等 3种培养基上 ,2 7℃、荧光和黑暗 1 2小时交替的条件下 ,经 1 5天的培养 ,可获得大量重寄生菌的孢子 ,其产孢量为接种量的 70 0多倍
2000年03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佐忠,朱天辉,邱德勋,牟代全,刘度南,吴人柯,刘玉梅,何跃兵
本文首次对引起我省部分城区榕树烂皮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 ,初步认为病原菌为隔担子菌 Septobasidium sp.,同时对该病的发生及流行原因进行了探讨
2000年03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佐忠,朱天辉,邱德勋,牟代全,刘度南,吴人柯,刘玉梅,何跃兵
本文首次对引起我省部分城区榕树烂皮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 ,初步认为病原菌为隔担子菌 Septobasidium sp.,同时对该病的发生及流行原因进行了探讨
2000年03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宪元,杨兴伟,沈来波,何孝友,李山琦
四川省是异耦阿扁叶蜂分布新记录区。树干解析法测定表明 ,受该虫危害 ,马尾松胸径和材积生长率分别降低 2 .1 %和 8.5%,高生长率升高 0 .67%。通过 3年的防治 ,大竹县林区共挽回材积损失 1 0 2 60 .6m3,经济损失 2 56.2 9万元 ,投入与挽回损失比为 1∶ 1 0 .9
2000年03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宪元,杨兴伟,沈来波,何孝友,李山琦
四川省是异耦阿扁叶蜂分布新记录区。树干解析法测定表明 ,受该虫危害 ,马尾松胸径和材积生长率分别降低 2 .1 %和 8.5%,高生长率升高 0 .67%。通过 3年的防治 ,大竹县林区共挽回材积损失 1 0 2 60 .6m3,经济损失 2 56.2 9万元 ,投入与挽回损失比为 1∶ 1 0 .9
2000年03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强,何建设
目前 ,油松赤枯病在阿坝州油松 ( Pinustabulueformis Carr.)上发生严重。经病原菌分离培养 ,形态特征观察表明 ,该病是由枯斑拟盘多毛孢 ( Pestatiopsis funernea Desm)Stery为害所致 ,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 0℃~ 3 0℃ ,p H6.0生长最好 ,相对湿度1 0 0 %最利于孢子萌发
2000年03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黄强,何建设
目前 ,油松赤枯病在阿坝州油松 ( Pinustabulueformis Carr.)上发生严重。经病原菌分离培养 ,形态特征观察表明 ,该病是由枯斑拟盘多毛孢 ( Pestatiopsis funernea Desm)Stery为害所致 ,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 0℃~ 3 0℃ ,p H6.0生长最好 ,相对湿度1 0 0 %最利于孢子萌发
2000年03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黄琼,周祖基,杨伟
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在抗虫基因克隆、抗虫基因工程微生物、抗虫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昆虫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应用前景、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0年03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黄琼,周祖基,杨伟
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在抗虫基因克隆、抗虫基因工程微生物、抗虫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昆虫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应用前景、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0年03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建锋,廖太林,杨斌
植物病原物侵染是一个复杂的病生理过程 ,其间要受到寄主、病原 ,以及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温度、湿度、光照等植物表面环境对病原物侵染的影响
2000年03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建锋,廖太林,杨斌
植物病原物侵染是一个复杂的病生理过程 ,其间要受到寄主、病原 ,以及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温度、湿度、光照等植物表面环境对病原物侵染的影响
2000年03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致年,曾超,朱宗良,杜云祥,李裕2000年03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1 ]
- 杨致年,曾超,朱宗良,杜云祥,李裕2000年03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0 ]
- 杨伟,周祖基2000年03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伟,周祖基2000年03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周建华
本文采用测定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的方法测定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性。口服 3种剂量的病毒杀虫剂的小白鼠 ,其微核出现率为 1 .4 0‰~ 1 .70‰ ,而阳性对照环磷酰胺微核出现率为 1 2 .80‰ ,表明 3种剂量病毒杀虫剂均不能引起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 ,该杀虫剂对哺乳动物小白鼠是安全的。
2000年03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建华
本文采用测定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的方法测定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性。口服 3种剂量的病毒杀虫剂的小白鼠 ,其微核出现率为 1 .4 0‰~ 1 .70‰ ,而阳性对照环磷酰胺微核出现率为 1 2 .80‰ ,表明 3种剂量病毒杀虫剂均不能引起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 ,该杀虫剂对哺乳动物小白鼠是安全的。
2000年03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正伦
在柏木林中 ,对聚集型分布的蜀柏毒蛾幼虫种群密度采用分层抽样 ( 3 0株 )效果较好 ,其所取均数与真实密度均数较为接近。以调查路线最为方便。蜀柏毒蛾 2~ 3龄幼虫的调查大致为 1 3~ 1 5株柏木 ,其个体在种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
2000年03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正伦
在柏木林中 ,对聚集型分布的蜀柏毒蛾幼虫种群密度采用分层抽样 ( 3 0株 )效果较好 ,其所取均数与真实密度均数较为接近。以调查路线最为方便。蜀柏毒蛾 2~ 3龄幼虫的调查大致为 1 3~ 1 5株柏木 ,其个体在种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
2000年03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才进2000年03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才进2000年03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涛,徐学勤,周泽贵,高志兴,邓光明,肖体全2000年03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李涛,徐学勤,周泽贵,高志兴,邓光明,肖体全2000年03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王祖成,杨庆和,胡国才,王树全,吴桂康
德昌松毛虫在我省主要危害云南松 ,一年发生二代 ,以 2~ 3龄幼虫在云南松树干的树皮裂缝中越冬。成虫可迁飞到 3~ 4公里远的健康林分。
2000年03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祖成,杨庆和,胡国才,王树全,吴桂康
德昌松毛虫在我省主要危害云南松 ,一年发生二代 ,以 2~ 3龄幼虫在云南松树干的树皮裂缝中越冬。成虫可迁飞到 3~ 4公里远的健康林分。
2000年03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康小龙,李华清
198 7年~ 1 994年对模毒蛾发生期的观察资料统计、分析 ,采用回归预测法 ,经1 995年和 1 999年两次验证 ,效果理想 ,相关因子选用适合
2000年03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康小龙,李华清
198 7年~ 1 994年对模毒蛾发生期的观察资料统计、分析 ,采用回归预测法 ,经1 995年和 1 999年两次验证 ,效果理想 ,相关因子选用适合
2000年03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兴旺,彭飞,李峰,李强
1996年~ 1 999年在进行核桃主要果实害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同时 ,开展了人工拣拾落果控制害虫发生的试验 ,经 4年收集的数据综合分析 ,人工拣拾落果可有效地控制害虫虫口密度增长
2000年03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兴旺,彭飞,李峰,李强
1996年~ 1 999年在进行核桃主要果实害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同时 ,开展了人工拣拾落果控制害虫发生的试验 ,经 4年收集的数据综合分析 ,人工拣拾落果可有效地控制害虫虫口密度增长
2000年03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庆和,王祖成,胡国才,王树全,吴桂康
本文研究了德昌松毛虫 ( Dendrolimuspunctatustehchangensis) ,幼虫期危害云南松幼林的情况 ,测定了各幼虫期对云南松针叶的取食量 ,为防治指标提供依据。
2000年03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庆和,王祖成,胡国才,王树全,吴桂康
本文研究了德昌松毛虫 ( Dendrolimuspunctatustehchangensis) ,幼虫期危害云南松幼林的情况 ,测定了各幼虫期对云南松针叶的取食量 ,为防治指标提供依据。
2000年03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桂康,王树全,胡国才,王祖成,杨庆和
通过对德昌松毛虫各虫态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 ,确定德昌松毛虫具有聚集特性。对其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拥挤度进行回归分析 ,确定在一定虫口密度和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000年03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桂康,王树全,胡国才,王祖成,杨庆和
通过对德昌松毛虫各虫态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 ,确定德昌松毛虫具有聚集特性。对其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拥挤度进行回归分析 ,确定在一定虫口密度和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000年03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祖成,马旭鹏,黄秀安
云冷杉粉蝶尺蛾危害云杉、冷杉 ,在松潘县两年完成 1代 ,第一年以幼虫越冬 ,第二年以蛹越冬。本文是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观察的初步结果。
2000年03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祖成,马旭鹏,黄秀安
云冷杉粉蝶尺蛾危害云杉、冷杉 ,在松潘县两年完成 1代 ,第一年以幼虫越冬 ,第二年以蛹越冬。本文是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观察的初步结果。
2000年03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方河,王云璋
对四川省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桉树等人工幼林及少数天然林的外生菌根菌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我省松树林下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丰富 ,鉴定出 9科 1 8属 50种 ,其中马尾松林下有 4 0种 ,占 80 %,松、桉幼林下的种类单一、采色豆马勃、多根硬皮马勃、黄色须腹菌为松类人工幼林下的优势菌根菌 ,随着树龄的增加 ,菌根种类也不断增加。桉树林下仅发现大孢硬皮马勃
2000年03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谭方河,王云璋
对四川省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桉树等人工幼林及少数天然林的外生菌根菌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我省松树林下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丰富 ,鉴定出 9科 1 8属 50种 ,其中马尾松林下有 4 0种 ,占 80 %,松、桉幼林下的种类单一、采色豆马勃、多根硬皮马勃、黄色须腹菌为松类人工幼林下的优势菌根菌 ,随着树龄的增加 ,菌根种类也不断增加。桉树林下仅发现大孢硬皮马勃
2000年03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廖太林
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是 2 0世纪末出现的新兴生物技术。当前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 ,以及植物病理学等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 PCR反应的原理、操作方法 ,综述了 PCR技术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2000年03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廖太林
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是 2 0世纪末出现的新兴生物技术。当前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 ,以及植物病理学等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 PCR反应的原理、操作方法 ,综述了 PCR技术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2000年03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城峰,肖育贵,周建华,许国珍,穆勇军,陈江
选用 4种新杀虫烟剂 ,采用了多点和定点放烟方式防治蜀柏毒蛾幼虫 ,其中敌高、敌甲烟剂施放后虫口减退率分别达 93 .2 %和 97.6%,防治效果良好 ,可在林间大面积防治使用。
2000年03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城峰,肖育贵,周建华,许国珍,穆勇军,陈江
选用 4种新杀虫烟剂 ,采用了多点和定点放烟方式防治蜀柏毒蛾幼虫 ,其中敌高、敌甲烟剂施放后虫口减退率分别达 93 .2 %和 97.6%,防治效果良好 ,可在林间大面积防治使用。
2000年03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通泉2000年03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通泉2000年03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金钟2000年03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金钟2000年03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蓉夏
为紧跟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探索林业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前提条件下 ,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核算上严格控制、从人员素质上加以提高 ,以达到林业科研经费管理最优化
2000年03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蓉夏
为紧跟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探索林业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前提条件下 ,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核算上严格控制、从人员素质上加以提高 ,以达到林业科研经费管理最优化
2000年03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3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3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