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熊猫主食竹——紫箭竹种子育苗技术的研究

    刘兴良

    通过对紫箭竹育苗试验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幼苗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育苗方式、不同播种季节和不同播种方法育苗成效的差异,根据幼苗生长特性和幼苗生长过程对生态条件要求的不同,划分了生育期,并针对各生育期的管理,提出了关键技术措施及对策。

    1993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日本落叶松在四川引种栽培的初步研究

    鄢武先,梁罕超

    报道了日本落叶松在四川20多年来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证明引种是成功的。并进一步探讨了日本落叶松在四川各地的引种效果和树种生态适应性,提出了按四川自然地理分区和森林分区为基础的引种适生区划分标准。综合分析认为日本落叶松应成为四川省中山地带和高山峡谷区低海拔地带主要速生丰产造林树种之一。

    1993年03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四川万岭菁楠竹林枯枝(死)状况与原因的研究

    刘德远,吴萌,魏宗华

    四川省万岭菁楠竹林枯枝(死)状况是严重的。1987~1990年系统研究表明,楠竹林老年竹枯枝(死)主要是由经营因素导致的,占63.87%。虫害和病害是壮年竹株枯枝(死)的主要原因,占15.64%。 为了进一步验证楠竹林枯枝(死)的主要综合因子,采用多元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算。建立了多元回归予测方程和数量化理论(Ⅰ)予测模型,供生产应用。

    1993年03期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盆地西缘柳杉人工林结构及生长预测的初步研究

    赵晓云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柳杉人工林的密度和直径—株数分布的规律,筛选出了影响林分密度的主导因子(林今年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平均直径),并建立了林分密度预测模型。还根据西泽正久(1978)所提供的求解Weibull分布参数e的gamma和Cud数值表,对48块林令标准地的林木株数调查结果用Weibull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有33块标准地的拟合结果经卡方检验达到极显著水牛(α=0.01),有10块标准地达显著水平(α=0.05),另有5块标准地的拟合结果则不符合weibull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柳杉人上林Weibull分布函数的 b、c参数的林分结构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并用易测林分结构因子建立了两个参数的预测模型。 通过建立上述预测模型,作者对柳杉人工林的结构和生长量进行了综合预测。经检验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达到精度要求,为森林资源预测、森林经营管理、抚育间伐提供科学依据。

    1993年03期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森林土壤酸化和它的特征

    罗承德

    根据无机化学酸和酸的强度的概念,定义生态系统中的酸化过程和脱酸过程。ulrich描绘了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土壤,随着H~+缓慢增加,土壤pH的变化示意图——森林土壤酸化过程。H~+负荷及其转换是潜在的森林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酸性沉积,尤其是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生理过程都将导致森林土壤酸化。本文还详细论述了森林土壤酸化的特征。

    1993年03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国外五倍子研究进展

    李勇民,田泽君

    本文介绍近年来日本,北美对五倍子学科的研究现状。涉及到五倍子种类及形状,五倍子蚜虫及其生活史、倍蚜虫的繁殖方式,冬寄主和夏季主的种类,蚜一树一藓生物群落及其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等以及国外对此学科研究的新动向。日来和北美倍蚜虫的生活与中国的倍蚜虫十分相似。

    1993年03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地区的森林和空气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马良清

    本文讨论了重庆地区的森林植被、分布及其土壤的特性,估计了森林的叶生物量和吸收SO_2的容量;简介了重庆地区酸雨、酸雾、HF、SO_2的污染特点,并分析了这些污染因子对马尾松等树木的伤害情形。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在若干污染因子中,超负荷的硫沉降是导致重庆南山马尾松衰亡的重要的污染因子之一。

    1993年03期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降水对白夹竹生长的影响

    易同培,沈承权,何俊,赵亮

    <正>白夹竹生长快、成材期短,是造纸、竹编、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同时又是孕笋用竹、在四川华蓥山成遍分布,但近年产量,质量下降。研究发现,白夹竹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对水分的要求各异,上年7月至11月是孕笋期,是水分因子影响竹笋产量的关键时期当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出笋——幼竹生长期,是白夹竹需水的最大时期。两个时期的降水量、降水天数配合影响出笋量、退笋率、单产等经济指标。

    1993年03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撑篙竹和绿竹引种繁殖与制浆造纸的初步研究

    何天健,罗代荣,高风群,徐中,冯登富,蒋惠群

    <正>1989年3月22日,从广西柳州林科所引种了以刺竹撑篙竹(Bambusa pervaniabilis)与绿竹(Bambusa oldhami)的杂交竹种“撑篙竹×绿竹F_1”的1年生主枝杆插苗16丛,栽植在南溪县黄沙乡大桥八社黄沙河边。丛距44 m。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引种培育的初步成功。 引种地为广西柳州融水县,位于东径108°21′,北纬22°49′,1月平均温度12.9度,最低温度零下1℃,年降雨量960 mm,土壤为红壤;引种试验地位于东径104°15′,北纬28°59′,1月平均温度7.7℃,最低温度1.8℃,年降雨量1073 mm,土壤为黄色砂壤土。土层深厚,80 cm以上。肥力中等,碱解氮为57 mg/kg,全氮为2%,速效磷为0.16 mg/kg,速效钾为126 mg/kg,有机质为1.8%,pH值为8.40。

    1993年03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卧龙自然保护区麦吊云杉种群动态初步研究

    周世强

    <正>麦吊云杉(Picea brchytyta)系松科云杉属鱼鳞云杉组植物,国家的三级重点保护树种,材质致密,韧性大,可供建筑、飞机、机器、家具等用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我国已有从地理分布、群落结构、分布格局,年龄结构、引种栽培等方面对麦吊云杉作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未见有从种群动态、生理生态、生殖生态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报道。为了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在理论上为珍稀濒危植物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试图从麦吊云杉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个体的分布特征出发,论述卧龙自然保护区麦吊云杉的种群动态,

    1993年03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干热河谷几个主要造林树种对立地条件适应性的研究

    刁阳光

    <正>金沙江干热河谷,是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前期试验对这一区域适宜的造林树种和造林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这一区域立地环境复杂,在一些地方,土壤相嵌分布十分明显,即使是同一种土壤,由于受微生境影响,其属性差异也很大,这种多样的立地环境,给本区生产上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开展了这项研究,以期为本区的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正确选择造林树种,提供参考。

    1993年03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杉木扦插育苗插穗类型选择试验

    严学祖,马光良,陈昌惠,蒋伦开

    <正>扦插育苗是当前发展杉木无性系林业的主要繁殖手段,在杉木无性系扦插繁殖中,不同类型的插穗因存在位置效应,不仅影响扦插成活率,而且影响到苗木和幼林的高、径生长。可见,正确选用插穗类型对于保证杉木无性系造林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我们结合四川省林科院杉木组布置的杉木优良无性系选育工作,进行了插穗类型选择的初步试验研究,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993年03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四川木姜子属植物精油成份的研究

    吕彭孙,赖素琼

    <正>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毛细管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四川木姜子属14个种果实和叶的挥发油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共定性出18个萜烯化合物的化学成份,并测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其主要成份是柠檬醛a、柠檬醛b、柠檬烯、芳樟醇、香茅醛等。 樟科木姜子属(Litsea)是樟科小乔木。全国有70个种、四川有26个种和变种,其中有5个种和变种属四川特有。木姜子属果实含有2.5~3.9%的挥发油,其中主要成份是柠檬醛a和柠檬醛b,两者占总挥发油的50~80%多。柠檬醛具有强烈的柠檬香气和味道,用它调配人造柠檬香精用于香料工业,用于粮食储藏防虫剂,可合成紫罗兰酮,维生素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993年03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木腐菌单细胞蛋白产品开发

    敬一兵

    <正>单细胞蛋白作为人类和牲畜生长所需蛋白质的一种新资源,在世界上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林业上开发该项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迄今这项开发技术在林业上应用不多,致使大量林业生产的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林业综合生产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为此,进行了以林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为原料、用木材腐朽菌生产单细胞蛋白产品的开发研究现综述如下。

    1993年03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方型欧美杨速生丰产技术的试验和推广

    范永华

    <正>自贡市地处川中丘陵区的沱江流域,辖二县四区,幅员面积4328km~2,人中295万人,境内森林资源少,木材供需矛盾大,农村烧柴用材紧缺,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都较严重。为了全面解决这个问题,加快自贡林业发展步伐,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拟定了南方型欧美杨引种试验项目,在釜溪河流域富顺县6个乡,沿滩区的4个乡,大安区的3个乡开展了引种试验,取得了成功。1986年承担了林业部的南方型杨树速生丰产技术推广项目(“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从1986—1992年,全市在釜溪河,旭水河,长滩河,越溪河,镇溪河等沿岸共推广杨树成

    1993年03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德阳市市中区生态经济型林业的建设

    尹华刚

    <正>保护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林业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达到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这是当前林业上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我区林业实际,特提出几点看法。 林业现状 我区地处成都平原北部边缘,幅员面积164万亩、其中耕地76.4万亩,总人口78万人,辖34个镇,3个街道办,全区工农业总产值3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5元,全区交通方便,水利灌溉良好,是四川一条线重点开发县之一。 全区有林业用地面积255109亩,其中,有林地面积81086亩,疏林地面积18910亩,灌木林地面积58亩,未成林地面积2310亩,四旁树地面积24050亩,荒山荒地面积31396亩,河滩地面积40034亩,停耕地面积37000亩,四旁隙地面积19745亩。

    1993年03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全息生物学

    赵彤堂

    <正>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过根本影响的理论屈指可数。19世纪以来,这样的理论主要有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规律、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结构。本世纪80年代,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将人类对生物统一性的研究和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作简要介绍,以引起林业工作者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兴趣和重视,推动全息生物学在林业上的应用。 张颖清发现,在生物体上,任何一具有明显边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如植物一个果、一片叶、一根枝条,不仅仅是过去人们认识到的并给与了解剖学命名的部分或器官,而且是具有统一属性,即胚胎性质的同一种机能单位,拿一根杨树枝条来说,它是整株杨树的一个结构单位,

    1993年03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