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希文
省委要求我们用三年时间实现盆中地区的造林绿化,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今年四月,省林业厅厅长,省林学会理事长于希文同志深入到盆中地区八个县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提出了重要意见。这对我们全面完成省委的要求,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1986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于希文
省委要求我们用三年时间实现盆中地区的造林绿化,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今年四月,省林业厅厅长,省林学会理事长于希文同志深入到盆中地区八个县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提出了重要意见。这对我们全面完成省委的要求,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1986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于希文
省委要求我们用三年时间实现盆中地区的造林绿化,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今年四月,省林业厅厅长,省林学会理事长于希文同志深入到盆中地区八个县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提出了重要意见。这对我们全面完成省委的要求,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1986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洪,朱家骏
<正>本文对四川西部高山林区云杉天然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与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按“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均具较高的精度。文中还研究了不同自然分布区和不同林型对于云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的林分中产量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云杉天然林分平均总生物量为285.906吨/公顷;净生产量为6284公斤/公顷·年林分中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平均比例是:74.4%∶4%∶11.6%和10%。乔木层生物量为212.773吨/公顷、净生产量是4676公斤/公顷·年。乔木层各器官(干、皮、技、叶、根)生物量的比例是:54.9%∶5.2%∶12.5%∶7.1%∶20.3%。发现云杉林分的生产力在针叶树种中是比较高的。另外云杉在高山峡谷区比在丘状高原区其生产力要高出77.1%,可达6536公斤/公顷·年。调查的云杉四种林型中,生产力最高的是灌木—云杉和箭竹—云杉林型,其净生产量可达6422和9246公斤/公顷·年,其次是禾草—云杉林型,为5975公斤/公顷·年,最差的是苔藓—云杉林型,只有3095公斤/公顷·年。林分密度对林木的产量结构有显著影响。林分内各
1986年02期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江洪,朱家骏
<正>本文对四川西部高山林区云杉天然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与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按“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均具较高的精度。文中还研究了不同自然分布区和不同林型对于云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的林分中产量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云杉天然林分平均总生物量为285.906吨/公顷;净生产量为6284公斤/公顷·年林分中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平均比例是:74.4%∶4%∶11.6%和10%。乔木层生物量为212.773吨/公顷、净生产量是4676公斤/公顷·年。乔木层各器官(干、皮、技、叶、根)生物量的比例是:54.9%∶5.2%∶12.5%∶7.1%∶20.3%。发现云杉林分的生产力在针叶树种中是比较高的。另外云杉在高山峡谷区比在丘状高原区其生产力要高出77.1%,可达6536公斤/公顷·年。调查的云杉四种林型中,生产力最高的是灌木—云杉和箭竹—云杉林型,其净生产量可达6422和9246公斤/公顷·年,其次是禾草—云杉林型,为5975公斤/公顷·年,最差的是苔藓—云杉林型,只有3095公斤/公顷·年。林分密度对林木的产量结构有显著影响。林分内各
1986年02期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江洪,朱家骏
<正>本文对四川西部高山林区云杉天然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与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按“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均具较高的精度。文中还研究了不同自然分布区和不同林型对于云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的林分中产量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云杉天然林分平均总生物量为285.906吨/公顷;净生产量为6284公斤/公顷·年林分中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平均比例是:74.4%∶4%∶11.6%和10%。乔木层生物量为212.773吨/公顷、净生产量是4676公斤/公顷·年。乔木层各器官(干、皮、技、叶、根)生物量的比例是:54.9%∶5.2%∶12.5%∶7.1%∶20.3%。发现云杉林分的生产力在针叶树种中是比较高的。另外云杉在高山峡谷区比在丘状高原区其生产力要高出77.1%,可达6536公斤/公顷·年。调查的云杉四种林型中,生产力最高的是灌木—云杉和箭竹—云杉林型,其净生产量可达6422和9246公斤/公顷·年,其次是禾草—云杉林型,为5975公斤/公顷·年,最差的是苔藓—云杉林型,只有3095公斤/公顷·年。林分密度对林木的产量结构有显著影响。林分内各
1986年02期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横断山地北段采伐迹地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道孚、沪霍、新龙、翁达等地区。该区位于雅砻江上游,在各支沟孕育着丰富的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是四川主要木材生产基地。本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于独特的山地隆起和走向,构成多样的土壤类型,广阔森林的繁茂景观和与多样的生态环境的结合,导至森林土壤类型的复杂性,引起专家学者的注目,发表一系列考察报告和文献资料。〔1〕〔2〕〔3〕〔4〕〔5〕〔6〕但是随着失去以原始针叶林为主体的采伐迹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该区采伐迹地上土壤条件变化缺乏研究,笔者在该区挖掘55个土壤剖面资料和对11个土壤剖面理化分析数据加以整理分析。试图把经验的估计(定性描述阶段),能应用多元分析赋于新的定量方法,更精确地表达次生迹地土壤类型特征,从而为高山更新提供参考。
1986年02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横断山地北段采伐迹地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道孚、沪霍、新龙、翁达等地区。该区位于雅砻江上游,在各支沟孕育着丰富的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是四川主要木材生产基地。本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于独特的山地隆起和走向,构成多样的土壤类型,广阔森林的繁茂景观和与多样的生态环境的结合,导至森林土壤类型的复杂性,引起专家学者的注目,发表一系列考察报告和文献资料。〔1〕〔2〕〔3〕〔4〕〔5〕〔6〕但是随着失去以原始针叶林为主体的采伐迹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该区采伐迹地上土壤条件变化缺乏研究,笔者在该区挖掘55个土壤剖面资料和对11个土壤剖面理化分析数据加以整理分析。试图把经验的估计(定性描述阶段),能应用多元分析赋于新的定量方法,更精确地表达次生迹地土壤类型特征,从而为高山更新提供参考。
1986年02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横断山地北段采伐迹地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道孚、沪霍、新龙、翁达等地区。该区位于雅砻江上游,在各支沟孕育着丰富的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是四川主要木材生产基地。本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于独特的山地隆起和走向,构成多样的土壤类型,广阔森林的繁茂景观和与多样的生态环境的结合,导至森林土壤类型的复杂性,引起专家学者的注目,发表一系列考察报告和文献资料。〔1〕〔2〕〔3〕〔4〕〔5〕〔6〕但是随着失去以原始针叶林为主体的采伐迹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该区采伐迹地上土壤条件变化缺乏研究,笔者在该区挖掘55个土壤剖面资料和对11个土壤剖面理化分析数据加以整理分析。试图把经验的估计(定性描述阶段),能应用多元分析赋于新的定量方法,更精确地表达次生迹地土壤类型特征,从而为高山更新提供参考。
1986年02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仲崇茂,陈英,张本若,彭本才
由五倍子单宁酸与植物纤维素共价结合制备的固定化单宁具有从果酒中吸附除去混浊物而使果酒澄清的能力。用固定化单宁填装的柱连续通过果酒进行澄清试验1克固定化单宁一次可澄清果酒5000克,用0.01N食用盐酸溶液再生洗柱可反复使用40次效果无明显变化,单位重量的固定化单宁可澄清果酒的全量为其本身的20万倍,澄清酒保存6个月以上仍为清亮透明并保持原有风味不变。
1986年02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仲崇茂,陈英,张本若,彭本才
由五倍子单宁酸与植物纤维素共价结合制备的固定化单宁具有从果酒中吸附除去混浊物而使果酒澄清的能力。用固定化单宁填装的柱连续通过果酒进行澄清试验1克固定化单宁一次可澄清果酒5000克,用0.01N食用盐酸溶液再生洗柱可反复使用40次效果无明显变化,单位重量的固定化单宁可澄清果酒的全量为其本身的20万倍,澄清酒保存6个月以上仍为清亮透明并保持原有风味不变。
1986年02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仲崇茂,陈英,张本若,彭本才
由五倍子单宁酸与植物纤维素共价结合制备的固定化单宁具有从果酒中吸附除去混浊物而使果酒澄清的能力。用固定化单宁填装的柱连续通过果酒进行澄清试验1克固定化单宁一次可澄清果酒5000克,用0.01N食用盐酸溶液再生洗柱可反复使用40次效果无明显变化,单位重量的固定化单宁可澄清果酒的全量为其本身的20万倍,澄清酒保存6个月以上仍为清亮透明并保持原有风味不变。
1986年02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萌,余群洲,赵本虎,张小平
本文调查分析了缺苞箭竹的繁殖和生长特性,初步认为:缺苞箭竹的繁殖力较强。在其开花迹地上,竹林的更新复壮,应以天然更新为主。天然更新的竹苗,12年即可生长发育成郁闭稳定的幼林。
1986年02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萌,余群洲,赵本虎,张小平
本文调查分析了缺苞箭竹的繁殖和生长特性,初步认为:缺苞箭竹的繁殖力较强。在其开花迹地上,竹林的更新复壮,应以天然更新为主。天然更新的竹苗,12年即可生长发育成郁闭稳定的幼林。
1986年02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萌,余群洲,赵本虎,张小平
本文调查分析了缺苞箭竹的繁殖和生长特性,初步认为:缺苞箭竹的繁殖力较强。在其开花迹地上,竹林的更新复壮,应以天然更新为主。天然更新的竹苗,12年即可生长发育成郁闭稳定的幼林。
1986年02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蕴涛,何立莹
<正>毛叶山桐子(ldesia polycarpa var leftiea Diels)属大风子科山桐子屁的一个变种,在我省丘陵山区多为野生,人工栽植3—5年开始试花,15年左右单株产果在100斤以上,盛果期单株产果达300斤,高产株可达500—700斤。果实和种子均可榨油,鲜果出油率12—13%,干果出油率30—32%,是一种有前途的油料树种。我省资源丰富,据1980年调查广元、青川、北川、安县、旺苍等县野生植株达377万多株,仅广元一个县年产果实达50多万斤。山区人民长期以来,有用土法榨油食用的习惯。为了开辟新油源,开发利用毛叶山桐子,发展山区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我所和有关单位承担了四川省科委下达的“毛叶山桐子生物学特性及油脂食用卫生安全性研究”现将5年来的研究成果整理于后。
1986年02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李蕴涛,何立莹
<正>毛叶山桐子(ldesia polycarpa var leftiea Diels)属大风子科山桐子屁的一个变种,在我省丘陵山区多为野生,人工栽植3—5年开始试花,15年左右单株产果在100斤以上,盛果期单株产果达300斤,高产株可达500—700斤。果实和种子均可榨油,鲜果出油率12—13%,干果出油率30—32%,是一种有前途的油料树种。我省资源丰富,据1980年调查广元、青川、北川、安县、旺苍等县野生植株达377万多株,仅广元一个县年产果实达50多万斤。山区人民长期以来,有用土法榨油食用的习惯。为了开辟新油源,开发利用毛叶山桐子,发展山区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我所和有关单位承担了四川省科委下达的“毛叶山桐子生物学特性及油脂食用卫生安全性研究”现将5年来的研究成果整理于后。
1986年02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李蕴涛,何立莹
<正>毛叶山桐子(ldesia polycarpa var leftiea Diels)属大风子科山桐子屁的一个变种,在我省丘陵山区多为野生,人工栽植3—5年开始试花,15年左右单株产果在100斤以上,盛果期单株产果达300斤,高产株可达500—700斤。果实和种子均可榨油,鲜果出油率12—13%,干果出油率30—32%,是一种有前途的油料树种。我省资源丰富,据1980年调查广元、青川、北川、安县、旺苍等县野生植株达377万多株,仅广元一个县年产果实达50多万斤。山区人民长期以来,有用土法榨油食用的习惯。为了开辟新油源,开发利用毛叶山桐子,发展山区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我所和有关单位承担了四川省科委下达的“毛叶山桐子生物学特性及油脂食用卫生安全性研究”现将5年来的研究成果整理于后。
1986年02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田心元
<正>三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是当前三江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核心,也是改善三江流域农业环境条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和具体措施。特别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丘陵区,开展水土保持防护林的建设,对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发展有着特殊意义。现就凉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谈谈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1986年02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心元
<正>三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是当前三江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核心,也是改善三江流域农业环境条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和具体措施。特别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丘陵区,开展水土保持防护林的建设,对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发展有着特殊意义。现就凉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谈谈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1986年02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心元
<正>三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是当前三江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核心,也是改善三江流域农业环境条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和具体措施。特别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丘陵区,开展水土保持防护林的建设,对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发展有着特殊意义。现就凉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谈谈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1986年02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晓鹰
<正>川中盆地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四川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产量占全省较大比重,然而,该地区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农业生产受到危害,不仅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而且严重危及长江下游广大地区。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全面治理川中盆地丘陵区的水土流失已成为急不可待的课题。本文仅以乐至县为例,针对川中盆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作一粗浅分析。
1986年02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晓鹰
<正>川中盆地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四川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产量占全省较大比重,然而,该地区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农业生产受到危害,不仅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而且严重危及长江下游广大地区。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全面治理川中盆地丘陵区的水土流失已成为急不可待的课题。本文仅以乐至县为例,针对川中盆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作一粗浅分析。
1986年02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晓鹰
<正>川中盆地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四川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产量占全省较大比重,然而,该地区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农业生产受到危害,不仅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而且严重危及长江下游广大地区。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全面治理川中盆地丘陵区的水土流失已成为急不可待的课题。本文仅以乐至县为例,针对川中盆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作一粗浅分析。
1986年02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英明
<正>杉木是我区乡土树种之一,生长快,材质好,在海拔400—1700米之间广有栽培。在1981—1984年全区新造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中,杉木面积已达13万亩。 影响杉木生长有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但据省内多年对杉木研究的结果表明,下川东盆周山地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气温和水湿条件,而气温、水湿条件、土壤、植被等又与海拔高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常随海拔的梯度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因此,本文试以在大巴山、七曜山、铁峰山、南山、方斗山等地700—1700米海拔区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调查的52个杉木中龄林人工林样地资料,以海拔分组,分析研究海拔梯度、气候条件与杉木生长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杉木速生丰产林的适生海拔区域,为我区杉木栽培的规划布局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
1986年02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英明
<正>杉木是我区乡土树种之一,生长快,材质好,在海拔400—1700米之间广有栽培。在1981—1984年全区新造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中,杉木面积已达13万亩。 影响杉木生长有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但据省内多年对杉木研究的结果表明,下川东盆周山地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气温和水湿条件,而气温、水湿条件、土壤、植被等又与海拔高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常随海拔的梯度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因此,本文试以在大巴山、七曜山、铁峰山、南山、方斗山等地700—1700米海拔区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调查的52个杉木中龄林人工林样地资料,以海拔分组,分析研究海拔梯度、气候条件与杉木生长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杉木速生丰产林的适生海拔区域,为我区杉木栽培的规划布局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
1986年02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英明
<正>杉木是我区乡土树种之一,生长快,材质好,在海拔400—1700米之间广有栽培。在1981—1984年全区新造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中,杉木面积已达13万亩。 影响杉木生长有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但据省内多年对杉木研究的结果表明,下川东盆周山地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气温和水湿条件,而气温、水湿条件、土壤、植被等又与海拔高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常随海拔的梯度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因此,本文试以在大巴山、七曜山、铁峰山、南山、方斗山等地700—1700米海拔区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调查的52个杉木中龄林人工林样地资料,以海拔分组,分析研究海拔梯度、气候条件与杉木生长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杉木速生丰产林的适生海拔区域,为我区杉木栽培的规划布局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
1986年02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友胜
本文论述了目前生产上只以接种率(且末经检验)作为衡量播种质量的唯一指标的片面性,提出了接种率、落种密度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
1986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友胜
本文论述了目前生产上只以接种率(且末经检验)作为衡量播种质量的唯一指标的片面性,提出了接种率、落种密度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
1986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友胜
本文论述了目前生产上只以接种率(且末经检验)作为衡量播种质量的唯一指标的片面性,提出了接种率、落种密度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
1986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百谦,王天全,何宗远
<正>酉阳县位于北纬29°11′—29°30′,东经108—18′—109°20′。海拔高264—1895米,年平均降雨量1389毫米,年平均温度14.9℃,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酷热严寒,雨量充沛,分布不均,日照少,无霜期长。土壤多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山地黄壤,主要植被以禾本科草类为主、间有蕨类、野菊、及马桑、白刺等,复盖度多为40—90%。县内森林资源缺乏,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海拔
1986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百谦,王天全,何宗远
<正>酉阳县位于北纬29°11′—29°30′,东经108—18′—109°20′。海拔高264—1895米,年平均降雨量1389毫米,年平均温度14.9℃,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酷热严寒,雨量充沛,分布不均,日照少,无霜期长。土壤多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山地黄壤,主要植被以禾本科草类为主、间有蕨类、野菊、及马桑、白刺等,复盖度多为40—90%。县内森林资源缺乏,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海拔
1986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百谦,王天全,何宗远
<正>酉阳县位于北纬29°11′—29°30′,东经108—18′—109°20′。海拔高264—1895米,年平均降雨量1389毫米,年平均温度14.9℃,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酷热严寒,雨量充沛,分布不均,日照少,无霜期长。土壤多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山地黄壤,主要植被以禾本科草类为主、间有蕨类、野菊、及马桑、白刺等,复盖度多为40—90%。县内森林资源缺乏,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海拔
1986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培林
<正>涪江在我县境内长88公里,两岸宜植树种草的河滩面积两万余亩。1981年特大洪灾后,现已种植树草9084宙,年产二芭茅(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m L)1051万斤,1984,1985两年我们对二芭茅的防护效益进行了调查观测。
1986年02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培林
<正>涪江在我县境内长88公里,两岸宜植树种草的河滩面积两万余亩。1981年特大洪灾后,现已种植树草9084宙,年产二芭茅(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m L)1051万斤,1984,1985两年我们对二芭茅的防护效益进行了调查观测。
1986年02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培林
<正>涪江在我县境内长88公里,两岸宜植树种草的河滩面积两万余亩。1981年特大洪灾后,现已种植树草9084宙,年产二芭茅(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m L)1051万斤,1984,1985两年我们对二芭茅的防护效益进行了调查观测。
1986年02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蕴涛,何立莹
<正>为了解毛叶山桐子愈合力和再生能力。我们于1981—1983年进行了嫁接和扦插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一、嫁接与试验 嫁接是保持母树优良特性,提前开花结果的重要措施,也是优良单株选育进行鉴定,繁殖的一项重要工作,保持一些优良单株的速生、优质、高产的特性。接穗,选自广元县元吉公社联合2队7—20年生树上1—2年生中、上部枝条。每穗最少1个芽,长3.5—16厘米。砧木为1年生实生苗。苗砧留高6—12厘米,粗0.7—1.2厘米最粗1.6厘米,最细0.5厘米,随剪随接。嫁接时间,3月9日剪取枝条,10日运回插在水中保存,12—14日进行嫁接。嫁接方法有劈接,形成层对接和芽接3种。苗圃地于嫁接前进行除草、松土、灌清粪水。嫁接后的管理,经常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25—30天松绑,除草多次,施追肥一次,随时除萌,后期进行一般管理。
1986年0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蕴涛,何立莹
<正>为了解毛叶山桐子愈合力和再生能力。我们于1981—1983年进行了嫁接和扦插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一、嫁接与试验 嫁接是保持母树优良特性,提前开花结果的重要措施,也是优良单株选育进行鉴定,繁殖的一项重要工作,保持一些优良单株的速生、优质、高产的特性。接穗,选自广元县元吉公社联合2队7—20年生树上1—2年生中、上部枝条。每穗最少1个芽,长3.5—16厘米。砧木为1年生实生苗。苗砧留高6—12厘米,粗0.7—1.2厘米最粗1.6厘米,最细0.5厘米,随剪随接。嫁接时间,3月9日剪取枝条,10日运回插在水中保存,12—14日进行嫁接。嫁接方法有劈接,形成层对接和芽接3种。苗圃地于嫁接前进行除草、松土、灌清粪水。嫁接后的管理,经常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25—30天松绑,除草多次,施追肥一次,随时除萌,后期进行一般管理。
1986年0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蕴涛,何立莹
<正>为了解毛叶山桐子愈合力和再生能力。我们于1981—1983年进行了嫁接和扦插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一、嫁接与试验 嫁接是保持母树优良特性,提前开花结果的重要措施,也是优良单株选育进行鉴定,繁殖的一项重要工作,保持一些优良单株的速生、优质、高产的特性。接穗,选自广元县元吉公社联合2队7—20年生树上1—2年生中、上部枝条。每穗最少1个芽,长3.5—16厘米。砧木为1年生实生苗。苗砧留高6—12厘米,粗0.7—1.2厘米最粗1.6厘米,最细0.5厘米,随剪随接。嫁接时间,3月9日剪取枝条,10日运回插在水中保存,12—14日进行嫁接。嫁接方法有劈接,形成层对接和芽接3种。苗圃地于嫁接前进行除草、松土、灌清粪水。嫁接后的管理,经常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25—30天松绑,除草多次,施追肥一次,随时除萌,后期进行一般管理。
1986年0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正>川西亚高山高原丘陵区人工植苗更新都是沿用边起苗、边假植、边更新的方式,而苗圃地多设置在低海拔河谷地带,气温回升早,苗木萌动时,高海拔更新迹地的土壤还未解冻,无法上山栽植。本试验的指导思想是,来源于高海拔的种源在低海拔河谷苗圃培育出的幼苗,具有生长停止早的特性,为给更新幼苗创造两种适生环境,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幼苗停止生长阶段,将幼苗由低海拔苗圃(海拔3500米)移到高海拔(海拔3900米)待更新的迹地上假植,使假植后的幼苗受寒冷锻练,一部分暴露于低温-50以下的情况可耐受达-15℃
1986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川西亚高山高原丘陵区人工植苗更新都是沿用边起苗、边假植、边更新的方式,而苗圃地多设置在低海拔河谷地带,气温回升早,苗木萌动时,高海拔更新迹地的土壤还未解冻,无法上山栽植。本试验的指导思想是,来源于高海拔的种源在低海拔河谷苗圃培育出的幼苗,具有生长停止早的特性,为给更新幼苗创造两种适生环境,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幼苗停止生长阶段,将幼苗由低海拔苗圃(海拔3500米)移到高海拔(海拔3900米)待更新的迹地上假植,使假植后的幼苗受寒冷锻练,一部分暴露于低温-50以下的情况可耐受达-15℃
1986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川西亚高山高原丘陵区人工植苗更新都是沿用边起苗、边假植、边更新的方式,而苗圃地多设置在低海拔河谷地带,气温回升早,苗木萌动时,高海拔更新迹地的土壤还未解冻,无法上山栽植。本试验的指导思想是,来源于高海拔的种源在低海拔河谷苗圃培育出的幼苗,具有生长停止早的特性,为给更新幼苗创造两种适生环境,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幼苗停止生长阶段,将幼苗由低海拔苗圃(海拔3500米)移到高海拔(海拔3900米)待更新的迹地上假植,使假植后的幼苗受寒冷锻练,一部分暴露于低温-50以下的情况可耐受达-15℃
1986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继清,卢抗迈,刘清益
<正>重庆市南山风景区位于长江南岸,树木参差繁茂,地面百草滋生,具有自然景观的森林植被,是游览和避署的风景园林也是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的场所。但是,由于自然演替和人为干预不当等原因,树种单一,基本上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仅个别地段是松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混交林。和多种灌木及竹种草本层的植物种类很多,复盖地面的作用大。
1986年02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继清,卢抗迈,刘清益
<正>重庆市南山风景区位于长江南岸,树木参差繁茂,地面百草滋生,具有自然景观的森林植被,是游览和避署的风景园林也是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的场所。但是,由于自然演替和人为干预不当等原因,树种单一,基本上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仅个别地段是松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混交林。和多种灌木及竹种草本层的植物种类很多,复盖地面的作用大。
1986年02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继清,卢抗迈,刘清益
<正>重庆市南山风景区位于长江南岸,树木参差繁茂,地面百草滋生,具有自然景观的森林植被,是游览和避署的风景园林也是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的场所。但是,由于自然演替和人为干预不当等原因,树种单一,基本上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仅个别地段是松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混交林。和多种灌木及竹种草本层的植物种类很多,复盖地面的作用大。
1986年02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鼎中
1年生苗高与幼树早期生长、分枝、结实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研究1年生合格壮苗标准,对实现油桐早实丰产有重要意义。分技是油桐进入开花结实的必须条件。1年生苗高与分技高没有明显的相关,分技高是受物种相对稳定的生物学遗传特性所控制。在涪陵地区生产条件下,油桐1年生合格苗高应在70厘米以上,这种合格苗分技早,结实早,能早实丰产。 我区油桐生产一般采用直播造林桐农混种,幼苗分散,不便管理。1年生桐苗生长矮小,往往第2不能抽分新技,形成广阔的树冠,开花结实迟,三年桐3年不能投产,有的4年生也不结实。为了探索小米桐1年生苗高标准,1982年造试验地4亩,220株,用在彭县选出的10株小米桐优树种子播种,用完全随机种植。现将4年观测结果报告于后。
1986年02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鼎中
1年生苗高与幼树早期生长、分枝、结实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研究1年生合格壮苗标准,对实现油桐早实丰产有重要意义。分技是油桐进入开花结实的必须条件。1年生苗高与分技高没有明显的相关,分技高是受物种相对稳定的生物学遗传特性所控制。在涪陵地区生产条件下,油桐1年生合格苗高应在70厘米以上,这种合格苗分技早,结实早,能早实丰产。 我区油桐生产一般采用直播造林桐农混种,幼苗分散,不便管理。1年生桐苗生长矮小,往往第2不能抽分新技,形成广阔的树冠,开花结实迟,三年桐3年不能投产,有的4年生也不结实。为了探索小米桐1年生苗高标准,1982年造试验地4亩,220株,用在彭县选出的10株小米桐优树种子播种,用完全随机种植。现将4年观测结果报告于后。
1986年02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鼎中
1年生苗高与幼树早期生长、分枝、结实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研究1年生合格壮苗标准,对实现油桐早实丰产有重要意义。分技是油桐进入开花结实的必须条件。1年生苗高与分技高没有明显的相关,分技高是受物种相对稳定的生物学遗传特性所控制。在涪陵地区生产条件下,油桐1年生合格苗高应在70厘米以上,这种合格苗分技早,结实早,能早实丰产。 我区油桐生产一般采用直播造林桐农混种,幼苗分散,不便管理。1年生桐苗生长矮小,往往第2不能抽分新技,形成广阔的树冠,开花结实迟,三年桐3年不能投产,有的4年生也不结实。为了探索小米桐1年生苗高标准,1982年造试验地4亩,220株,用在彭县选出的10株小米桐优树种子播种,用完全随机种植。现将4年观测结果报告于后。
1986年02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光辉
<正>1684年我们进行了高海拔采伐迹地秋更与1985年春更对比试验。 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在麻孜林场崩龙沟19林号,海拔3750米,阴坡,坡度28度。伐前林型为藓类一冷、云杉林。于1977年皆伐,1982年横山水平带状清林,灌木层主要有忍冬、茶藨子,峨眉蔷薇、红刺、白刺,平均高0.8米,盖度35%。草本主要有柳叶兰、蒿草、莎草,平均高40厘米,盖度60%。活地被物主要为苔藓,土壤系棕色森林土.年平均气温3.7℃,平均相对湿度62%,年降水量896.6厘米,降水集中在6—9月。
1986年02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光辉
<正>1684年我们进行了高海拔采伐迹地秋更与1985年春更对比试验。 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在麻孜林场崩龙沟19林号,海拔3750米,阴坡,坡度28度。伐前林型为藓类一冷、云杉林。于1977年皆伐,1982年横山水平带状清林,灌木层主要有忍冬、茶藨子,峨眉蔷薇、红刺、白刺,平均高0.8米,盖度35%。草本主要有柳叶兰、蒿草、莎草,平均高40厘米,盖度60%。活地被物主要为苔藓,土壤系棕色森林土.年平均气温3.7℃,平均相对湿度62%,年降水量896.6厘米,降水集中在6—9月。
1986年02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光辉
<正>1684年我们进行了高海拔采伐迹地秋更与1985年春更对比试验。 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设在麻孜林场崩龙沟19林号,海拔3750米,阴坡,坡度28度。伐前林型为藓类一冷、云杉林。于1977年皆伐,1982年横山水平带状清林,灌木层主要有忍冬、茶藨子,峨眉蔷薇、红刺、白刺,平均高0.8米,盖度35%。草本主要有柳叶兰、蒿草、莎草,平均高40厘米,盖度60%。活地被物主要为苔藓,土壤系棕色森林土.年平均气温3.7℃,平均相对湿度62%,年降水量896.6厘米,降水集中在6—9月。
1986年02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奉学,苏伦润
<正>近年来,在云阳发现一种三年桐的新类型,因其树冠狭窄,分枝角度小,故称为“窄冠桐”。我们从1981—1983年对其形态、生长结实情况、经济性状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于后。 云阳县8个区的12个公社,发现窄冠桐3881株。大都坡陡土薄,高低起伏大的地方。土壤为朱罗纪,蓬莱镇组、沙溪庙组紫色沙、页岩形成的棕紫泥土和灰棕紫泥土,中性偏酸,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长江河谷干热区。群众历来就有种桐习惯,窄冠桐在这一区域内与米桐混生,主要分布于海拔300—500米,经营方式有成片种植、桐粮间作。
1986年02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奉学,苏伦润
<正>近年来,在云阳发现一种三年桐的新类型,因其树冠狭窄,分枝角度小,故称为“窄冠桐”。我们从1981—1983年对其形态、生长结实情况、经济性状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于后。 云阳县8个区的12个公社,发现窄冠桐3881株。大都坡陡土薄,高低起伏大的地方。土壤为朱罗纪,蓬莱镇组、沙溪庙组紫色沙、页岩形成的棕紫泥土和灰棕紫泥土,中性偏酸,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长江河谷干热区。群众历来就有种桐习惯,窄冠桐在这一区域内与米桐混生,主要分布于海拔300—500米,经营方式有成片种植、桐粮间作。
1986年02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奉学,苏伦润
<正>近年来,在云阳发现一种三年桐的新类型,因其树冠狭窄,分枝角度小,故称为“窄冠桐”。我们从1981—1983年对其形态、生长结实情况、经济性状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于后。 云阳县8个区的12个公社,发现窄冠桐3881株。大都坡陡土薄,高低起伏大的地方。土壤为朱罗纪,蓬莱镇组、沙溪庙组紫色沙、页岩形成的棕紫泥土和灰棕紫泥土,中性偏酸,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长江河谷干热区。群众历来就有种桐习惯,窄冠桐在这一区域内与米桐混生,主要分布于海拔300—500米,经营方式有成片种植、桐粮间作。
1986年02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淳光华
<正>1985年我们进行了油松育苗不同量的施底肥观察其对苗木生长影响。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巫溪县天星乡娇顶,海拔1500米,栎类杂树林,山地黄壤,富含有机质,阳坡、坡度6度,PH值6.5。1984年秋砍除植被炼山,全垦筑台整地,每带宽80厘米。每亩用0.5斤对硫磷,进行土壤消毒。
1986年02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淳光华
<正>1985年我们进行了油松育苗不同量的施底肥观察其对苗木生长影响。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巫溪县天星乡娇顶,海拔1500米,栎类杂树林,山地黄壤,富含有机质,阳坡、坡度6度,PH值6.5。1984年秋砍除植被炼山,全垦筑台整地,每带宽80厘米。每亩用0.5斤对硫磷,进行土壤消毒。
1986年02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淳光华
<正>1985年我们进行了油松育苗不同量的施底肥观察其对苗木生长影响。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巫溪县天星乡娇顶,海拔1500米,栎类杂树林,山地黄壤,富含有机质,阳坡、坡度6度,PH值6.5。1984年秋砍除植被炼山,全垦筑台整地,每带宽80厘米。每亩用0.5斤对硫磷,进行土壤消毒。
1986年02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向本富
<正>隆昌县森林所,1985年初,于墨西哥柏、川柏、滇柏3个品种造林对比试验,1986年元月29日在试验林、按每个小区随机抽测10株幼树高和地径,3个品种造林仅1年,高、径生长就显示出很大差异。 试验林简况 试验林在隆昌县油房乡王家大山,土壤性质微酸,PH值6左右。试验按拉丁方排列周边设保护行。共3个区组9个小区。1985年元月营造所用3个品种苗木,系在同一苗圃、同一育苗措施、同时培育的树苗,试验地立地条件相同,栽后管理措施一样。
1986年02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向本富
<正>隆昌县森林所,1985年初,于墨西哥柏、川柏、滇柏3个品种造林对比试验,1986年元月29日在试验林、按每个小区随机抽测10株幼树高和地径,3个品种造林仅1年,高、径生长就显示出很大差异。 试验林简况 试验林在隆昌县油房乡王家大山,土壤性质微酸,PH值6左右。试验按拉丁方排列周边设保护行。共3个区组9个小区。1985年元月营造所用3个品种苗木,系在同一苗圃、同一育苗措施、同时培育的树苗,试验地立地条件相同,栽后管理措施一样。
1986年02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向本富
<正>隆昌县森林所,1985年初,于墨西哥柏、川柏、滇柏3个品种造林对比试验,1986年元月29日在试验林、按每个小区随机抽测10株幼树高和地径,3个品种造林仅1年,高、径生长就显示出很大差异。 试验林简况 试验林在隆昌县油房乡王家大山,土壤性质微酸,PH值6左右。试验按拉丁方排列周边设保护行。共3个区组9个小区。1985年元月营造所用3个品种苗木,系在同一苗圃、同一育苗措施、同时培育的树苗,试验地立地条件相同,栽后管理措施一样。
1986年02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光润,陈真友
<正>1984年3月进行拐棍竹根转移栽。试验地位于东经103°9—103°13′,北纬31°0′一31°3′,海拔1800—2200米,年平均气温8.4℃,年最高气温-8.5℃无霜期180—200天,年降雨量861毫米,年蒸发量825.5毫米,相对温度80%,土壤山地黄棕壤,PH值5.8—6.5,植被为次生灌丛。造林地清理带3米,保留带4米,横山清林,80×80×60厘米,穴状整地。在拐棍竹林内选择生长旺盛的母竹,每丛5—6株带土深挖,不伤害地下笋,截秆后高度50—70厘米,随即移栽。1984年11月和1986年11月两次抽样调查,样地面积667米~2,结果如下表。
1986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光润,陈真友
<正>1984年3月进行拐棍竹根转移栽。试验地位于东经103°9—103°13′,北纬31°0′一31°3′,海拔1800—2200米,年平均气温8.4℃,年最高气温-8.5℃无霜期180—200天,年降雨量861毫米,年蒸发量825.5毫米,相对温度80%,土壤山地黄棕壤,PH值5.8—6.5,植被为次生灌丛。造林地清理带3米,保留带4米,横山清林,80×80×60厘米,穴状整地。在拐棍竹林内选择生长旺盛的母竹,每丛5—6株带土深挖,不伤害地下笋,截秆后高度50—70厘米,随即移栽。1984年11月和1986年11月两次抽样调查,样地面积667米~2,结果如下表。
1986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光润,陈真友
<正>1984年3月进行拐棍竹根转移栽。试验地位于东经103°9—103°13′,北纬31°0′一31°3′,海拔1800—2200米,年平均气温8.4℃,年最高气温-8.5℃无霜期180—200天,年降雨量861毫米,年蒸发量825.5毫米,相对温度80%,土壤山地黄棕壤,PH值5.8—6.5,植被为次生灌丛。造林地清理带3米,保留带4米,横山清林,80×80×60厘米,穴状整地。在拐棍竹林内选择生长旺盛的母竹,每丛5—6株带土深挖,不伤害地下笋,截秆后高度50—70厘米,随即移栽。1984年11月和1986年11月两次抽样调查,样地面积667米~2,结果如下表。
1986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金贵
<正>欧州栓皮栎Quercus suber Linn是壳斗常绿乔木,枝叶茂密,四季常青,遮荫面积大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木材坚硬耐磨,可作工具、用具,树皮是制软木塞的原料。 我场一株欧州栓皮栎是1955年从苏联引进种子,在重庆市歌乐山,海拔520米处播种育苗。种子长3.5—4厘米,种径1.5—2厘米,部分种子已发霉,3月下旬播种。点播。播种后25—30天种子萌发,40天左右发芽出土。一年生苗高50厘米,年底移栽到成都市沙河堡。1962年底移植到直径9米的园花台中。现树龄30年,树高10米,胸径46厘米,枝下高1米,第一个侧枝粗30厘米,第二个侧枝粗22厘米,栓皮厚3.5厘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2米,枝繁叶茂,常年青翌,生长旺盛。
1986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据雷波县志记载,该县是大熊猫之乡,彝族群众称大熊猫为“白熊”。据调查现有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亚高山冷、云杉箭竹林型和中山常绿阔叶华桔竹、罗汉竹林型内。从大熊猫粪便分析,它们主要取食箭竹、华桔竹、刺竹、其次是罗汉竹、水竹。在夏秋季节大熊猫活动在海拔2500—3500米处,冬春高山冰雪封冻,大熊猫多活动在地势平坦的沟溪边,海拔1200—2500米处,活动范围一般有3—5公里。近两年因竹子开花死亡,大熊猫下山活动频繁,有饿、病死的现象。该县采取各种措施,十分重视对大熊猫的保护。
1986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金贵
<正>欧州栓皮栎Quercus suber Linn是壳斗常绿乔木,枝叶茂密,四季常青,遮荫面积大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木材坚硬耐磨,可作工具、用具,树皮是制软木塞的原料。 我场一株欧州栓皮栎是1955年从苏联引进种子,在重庆市歌乐山,海拔520米处播种育苗。种子长3.5—4厘米,种径1.5—2厘米,部分种子已发霉,3月下旬播种。点播。播种后25—30天种子萌发,40天左右发芽出土。一年生苗高50厘米,年底移栽到成都市沙河堡。1962年底移植到直径9米的园花台中。现树龄30年,树高10米,胸径46厘米,枝下高1米,第一个侧枝粗30厘米,第二个侧枝粗22厘米,栓皮厚3.5厘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2米,枝繁叶茂,常年青翌,生长旺盛。
1986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据雷波县志记载,该县是大熊猫之乡,彝族群众称大熊猫为“白熊”。据调查现有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亚高山冷、云杉箭竹林型和中山常绿阔叶华桔竹、罗汉竹林型内。从大熊猫粪便分析,它们主要取食箭竹、华桔竹、刺竹、其次是罗汉竹、水竹。在夏秋季节大熊猫活动在海拔2500—3500米处,冬春高山冰雪封冻,大熊猫多活动在地势平坦的沟溪边,海拔1200—2500米处,活动范围一般有3—5公里。近两年因竹子开花死亡,大熊猫下山活动频繁,有饿、病死的现象。该县采取各种措施,十分重视对大熊猫的保护。
1986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金贵
<正>欧州栓皮栎Quercus suber Linn是壳斗常绿乔木,枝叶茂密,四季常青,遮荫面积大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木材坚硬耐磨,可作工具、用具,树皮是制软木塞的原料。 我场一株欧州栓皮栎是1955年从苏联引进种子,在重庆市歌乐山,海拔520米处播种育苗。种子长3.5—4厘米,种径1.5—2厘米,部分种子已发霉,3月下旬播种。点播。播种后25—30天种子萌发,40天左右发芽出土。一年生苗高50厘米,年底移栽到成都市沙河堡。1962年底移植到直径9米的园花台中。现树龄30年,树高10米,胸径46厘米,枝下高1米,第一个侧枝粗30厘米,第二个侧枝粗22厘米,栓皮厚3.5厘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2米,枝繁叶茂,常年青翌,生长旺盛。
1986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据雷波县志记载,该县是大熊猫之乡,彝族群众称大熊猫为“白熊”。据调查现有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亚高山冷、云杉箭竹林型和中山常绿阔叶华桔竹、罗汉竹林型内。从大熊猫粪便分析,它们主要取食箭竹、华桔竹、刺竹、其次是罗汉竹、水竹。在夏秋季节大熊猫活动在海拔2500—3500米处,冬春高山冰雪封冻,大熊猫多活动在地势平坦的沟溪边,海拔1200—2500米处,活动范围一般有3—5公里。近两年因竹子开花死亡,大熊猫下山活动频繁,有饿、病死的现象。该县采取各种措施,十分重视对大熊猫的保护。
1986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山
,司隆
,林鸿荣
<正>在山地建公路的时候,唯独亚高山白叶冷杉·大白叶冷杉林,往往会因施工开凿而立枯,并造成森林的完全破坏。这是受制于严峻环境的亚高山森林,在人为破坏之后不能再恢复的一种脆弱存在吗?不对,不能这样说。这看起来是异常的集团枯损现象,其实是白叶冷杉·大白叶冷杉林得以延续的更新动态的一个侧面;这在自然状态下也是常见的。 白叶冷杉与大白叶冷都是冷杉属的常绿针叶树种,也是分布于本州山地亚高山带上部,形成顶极森林的优势树种。它们在太平洋及日本海沿岸的分布是错开的,在日本中部山地的分布则是共存的。这里首先以整个森林为一个系统,讨论白叶冷杉·大白叶冷杉林的更新动态的特征;然后以笔者的研究为基础,由这两个种的更新特性,论证其能够共存的机制;最后关于这两个种的地理分布,也按更新动态观点试作说明。
1986年02期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山
,司隆
,林鸿荣
<正>在山地建公路的时候,唯独亚高山白叶冷杉·大白叶冷杉林,往往会因施工开凿而立枯,并造成森林的完全破坏。这是受制于严峻环境的亚高山森林,在人为破坏之后不能再恢复的一种脆弱存在吗?不对,不能这样说。这看起来是异常的集团枯损现象,其实是白叶冷杉·大白叶冷杉林得以延续的更新动态的一个侧面;这在自然状态下也是常见的。 白叶冷杉与大白叶冷都是冷杉属的常绿针叶树种,也是分布于本州山地亚高山带上部,形成顶极森林的优势树种。它们在太平洋及日本海沿岸的分布是错开的,在日本中部山地的分布则是共存的。这里首先以整个森林为一个系统,讨论白叶冷杉·大白叶冷杉林的更新动态的特征;然后以笔者的研究为基础,由这两个种的更新特性,论证其能够共存的机制;最后关于这两个种的地理分布,也按更新动态观点试作说明。
1986年02期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山
,司隆
,林鸿荣
<正>在山地建公路的时候,唯独亚高山白叶冷杉·大白叶冷杉林,往往会因施工开凿而立枯,并造成森林的完全破坏。这是受制于严峻环境的亚高山森林,在人为破坏之后不能再恢复的一种脆弱存在吗?不对,不能这样说。这看起来是异常的集团枯损现象,其实是白叶冷杉·大白叶冷杉林得以延续的更新动态的一个侧面;这在自然状态下也是常见的。 白叶冷杉与大白叶冷都是冷杉属的常绿针叶树种,也是分布于本州山地亚高山带上部,形成顶极森林的优势树种。它们在太平洋及日本海沿岸的分布是错开的,在日本中部山地的分布则是共存的。这里首先以整个森林为一个系统,讨论白叶冷杉·大白叶冷杉林的更新动态的特征;然后以笔者的研究为基础,由这两个种的更新特性,论证其能够共存的机制;最后关于这两个种的地理分布,也按更新动态观点试作说明。
1986年02期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