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盆地柏木、桤木混交林生态效应的研究

    邱进贤,柳春生,周继君

    <正>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是亚热带代表性树种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庄长流域以南。在四川分布在康定以东海拔300米至1600米的丘陵和山地。在四川盆地所占面积约为杉木的三倍,而仅次于马尾松,居主要成材树种的第二位,是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上的主要造林树种。

    1981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实生楠竹人工幼林密度及控制措施的研究

    吴萌,韩铎,胡一唯,车国宣

    <正>楠竹为单轴散生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地下茎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营养体的迭替十分迅速,故在幼林郁闭期间,立竹自然稀疏既迅速又明显。因此在生产实践上,研究幼林的合理密度及调制措施,是竹林丰产迫待解决的问题。

    1981年02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油橄榄孔雀斑病“厚膜”孢子的发现

    陈守常,张金钟,张丽珠

    在重庆市橄揽园内,首次发现油橄榄孔雀斑病原菌另一类型孢子,拟名为“厚膜”孢子。研究认为,它在越冬、越夏病斑上以及人工培养基上出现,是由于外界环境恶劣和营养状况改变时产生的一种过渡性孢子。

    1981年02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四川马尾松林区主要松毛虫改称油松毛虫的研究

    刘能敬,陈素芬

    <正>马尾松是四川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盆地边缘地带。历年各地马尾松林均在不同程度上遭到松毛虫的危害,大发生的年份,其受灾面积可达100万亩左右,松毛虫是我省林业上的大害虫。过去,主要根据松毛虫种类与寄主的相关性〔2〕、〔4〕,认为马尾松林区的松毛虫种类是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但近年在四川却发现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主要危害马尾松〔13〕。〔14〕,因而,对四川马尾忪林区松毛虫的种类及其分布,在1979—1980年开展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981年02期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云杉丹宁组份的研究

    单书香,罗大云,赵京浦,李德辉

    <正>云杉树皮是欧洲的重要栲胶原料之一,国外对云杉丹宁的研究较多。我国云杉资源丰富,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制革及林化工作者就进行了云杉丹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云杉丹宁组份的纸层析分析,并进行了鞣革试验。在自然界中凝缩类丹宁的分布比水解类丹宁广泛,但对此类丹宁的研究却不如水解类深入。在早期由于对丹宁组份的分离及提纯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进入五十年代,由于纸色谱法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时期Kirby·K·S和

    1981年02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楠竹纯林的结构与产量关系

    邓德华

    <正>楠竹纯林的合理结构是竹林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结构主要包括立竹密度、竹龄组成两方面。我们于一九八○年在兴文博望林区的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结构不同的竹林中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调查标准地八个,每个面积为0.6公顷,实测立竹1489株。现将凋查结果分述于下:

    1981年02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湿地松、火炬松在宜宾地区引种试验情况报告

    周安华,王光松,陈岭勇

    <正>我区1974年开始从美国进口湿地松和火炬松(简称国外松)种子春季育苗,当年冬季进行造林试验,迄今全区已造林21,634亩。最近我们对泸县的天洋,泸州市的忠山,宜宾市的翠屏山,长宁县的相岭四处的幼林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和历年的观察记载资料说明:国外松在宜宾地区的引种是成功的,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

    1981年02期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银桦嫩枝扦插育苗试验初报

    黄绮玲

    <正>银桦(Grevilla rabusta),常绿大乔木,生长迅速。原产于澳大利亚,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引种栽培,生长良好,四川因受地理和环境条件的影响,现在除西昌地区外,成熟林结实量少,且种子罕见。给有性繁殖带来困难。为此,我们采用银桦嫩枝扦播试验,结果如下:

    1981年02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核桃扦插繁殖试验初报

    程隆鑫

    <正>汶川县绵(厂虎)国营苗圃,于1960年引种栽培新疆核桃,为了加快其中的早实丰产单株的繁殖,从1977年开始,利用整形修剪下的废弃枝条进行了扦插试验。三年中,共扦插65株,成活33株,平均成活率达51%。其中,1977年扦插成活的6株中,有二株在1978年就结果4个,1979年结果6个,1980年结果18个,显示了其早实丰产的优良特性。

    1981年02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四川山地丘陵建设与生态平衡的综合考察报告

    中国科协四川考察组

    <正>热带、亚热带是我国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各种自然资源,加强山地丘陵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中国科协于一九八○年十月上旬组织了九个全国性学会的科技人员,会同四川省科协等单位,先后在四川的乐至、南充、南部、盐亭、乐山、夹江、汶川、理县米亚罗等地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实地考察。现将考察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和各方面的看法,特别是生态平衡问题综述于后,希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1981年02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川西北山原地区森林更新成效分析

    李东

    <正>我省翁达、壤塘、炉霍、毛尔盖林区的大部分地区,新龙、道孚、松潘、红卫等林区的部份地区,因接近草原,在海拔3200米至4200米的地带,属高山山原区,气候变化无常,温度低,寒冷期长,年平均气温约在0—8℃之间,年极端最低温大部份地区在—20℃以下,如炉霍林区,年平均温度6.4℃,年降雨量646毫米,年蒸发量达1731.1毫米,为年降雨量的两倍多,绝对无霜期仅有11天。因此,成为整个川西滇北地区的一个特殊的低温地带。 本区森林只呈不连续的块状出现在窄谷及丘陵的阴坡与草甸及灌丛交错分布。主要树种

    1981年02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省引种油橄榄的简述

    罗良杓

    <正>油橄榄原产地中海地区,现在五大洲均引种栽植,共种植八百多亿株,面积近一千万公顷。油橄榄的主要产品,按其用途,可分食用与油用两种。目前世界食用橄榄年产约五十一万吨,橄榄油一百四十万吨左右。有些油橄榄种植国其产品已成为获得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油橄榄对各种土类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在不适于种植其它作物的地方,可以栽培油橄榄,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1981年02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资阳县太平公社四旁植树调查报告

    周继君

    <正>我省川中浅丘农区,地少人多,一般25度以上的坡地都开垦种粮,成片的造林地很少。大于30亩以上的宜林地不到5%〔1〕,森林复被率仅1—3%,用材和烧柴缺乏,水土流失严重。过去人们认为,川中浅丘农区农业用地人平只有一亩左右,那有更多地可以造林。为了解川中农区土地利用情况,究竞有多少土地可以造林,和怎样造林的问题。我们选择了位于川中腹地的资阳县太平公社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981年02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万县地区林业问题的意见

    周治泽

    <正>万县地区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山地。境内山脉纵横,岭谷交错,溪河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约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7%;加以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林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历史上森林和林付土特产品资源比较丰富。据统计,解放初期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6.6%,分布比较均匀。万县的桐油、城口的生漆,驰名中外,川鄂边境的活化石。水杉,引誉全球。

    1981年0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飞播林调查中起检径级不同影响调查因子和经营规划的探讨

    罗新根

    <正>我省凉山州飞机播种造林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飞播和新播面积占全省飞机播种造林总面积的61.2%,迅速查清飞播成效面积,经营管理好这片飞播林,已为人们所重视。我队于1977年对东西河林区进行了以林班为总体的二类调查,1980年又在甘洛、喜德、越西、昭觉、西昌五县的飞播林区,进行了以县为总体的二类调查。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整理计算了实测样地材料,现就飞播林抽样调查中,由于起检径级不同对整个林区调查因子和今后经营规划的影响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1981年02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油橄榄幼树开心型整形修剪意见

    季树泉

    <正>来自地中海沿岸亚热带夏干型气候区的油橄榄,具有喜光忌湿的特性,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夏湿性气候区,夏季多雨高湿对其栽培不利已为生产所证实。我区也是日照偏少,生长期多雨偏湿地区,详见下表。

    1981年02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种子园定植株行距的探讨

    肖登俭

    <正>种子园内单株种子产量的多少,在条件相同的情况,光照强度、光合利用率是决定因素。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的多少,则决定于单位面积上恰当栽植的株数。两者均涉及营造种子园时定植株行距。如果定植的株行距过稀,今后结实的植株当然少,过密则又影响植株所接受的光照。

    1981年02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调整中进一步贯彻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

    唐广仪

    <正>1980年我省林业科研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贯彻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体制改革上扩大科研单位自主权,按经济办法管理科研的试点工作,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分组管理,专项安排,同行评议,签订合同”的办法都取得较好效果。

    1981年02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措施要点

    朱炳华

    <正>省委要求,从今年起,在我省内地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限期内为国家提供大量商品材。这是加速我省林业建设,逐步实现木材生产布局重点转移的重大措施,也是我省整个农业基本建设中的一项重大工程。这对于保持生态平衡,繁荣山区经济,支援四化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81年02期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发展林业与建设水利关系的探讨

    李维伦,李自刚

    <正>在贯彻国民经济以调整为中心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我省农业内部结构的比例关系,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持续增产的一个重大问题。总结三十年来林业生产建没的经验教训中,突出地感到我省林业发展与水利建设关系很不协凋。研究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是农业凋整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981年02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彭县林业生产一体化研究报告

    银春台,王国梁,陈国春,何秀蓉

    <正>在抓好内地林业建没的过程中,各地对当前林业调整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弄清情况,找出解决办法,我们对彭县林业的观状作了一次调查研究,对有关林业的几个政策问题进行探索,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1981年02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发展我省木材综合利用的途径

    尤天健

    <正>加速发展木材综合利用,是解决木材严重不足的重要途径。 79年我省生产原木422万m~3,其中直接用于加工的原木为187.4万m~3,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率仅10.5%,还有70多万m~3加工剩余物未能合理利用。相当于我省23个森工采伐企业79年原木总产量的1/4左右。此外,大约还有100万m~3的伐区剩余物尚未开发利用。

    1981年02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栎树叶重和叶面积与当年边材面积的关系

    Robert Rogers Thomas M.Hinckley ,曾兆芬

    本文研究了栎树胸高处全干面积、边材面积和当年边材面积与叶重、叶面积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当年边材面积较全干面积和边材面积更能表示叶重和叶面积。在一组线型公式描绘树干和树叶关系时,发现上述三种方法所表示的黑栎叶重和叶面积的能力是有区别的。然而,当年边材面积却是这三种方法中最好的一种。本试验又用一组非线型公式来强调当年边材对叶面积和叶重量的表示能力。

    1981年02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简讯

    <正>△松潘南坪林业联合试验小组于一九七八、一九七九两年由西安和甘肃文县相继引入青杨、白京杨、加拿大杨和毛白杨优良品种,在城关、五里、马拉敦、漳腊国营苗圃和一些社队苗圃繁殖。经生产鉴定,较本地小叶杨更具耐寒、耐湿、耐盐碱等优点,去年已普及全县育苗。

    1981年02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