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岷江上游森林生态问题综合考察报告

    <正>一、岷江上游的自然条件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二、值得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一)农林牧结合问题(二)干旱河谷问题(三)森林采伐问题(四)绿化造林问题(五)生态失调问题三、几点建议与设想(一)明确山区生产建设方针 (二)林业应当实行以县为单位的统一经营(三)调整森林采伐量,提高利用率(四)加速绿化造林,提高森林复被率(五)开展综合性的科学研究

    1980年S1期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前言

    <正>岷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其上游的汶川、茂汶、松潘、黑水和理县,处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向山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新构造运动活跃,断裂带分布集中,地震频繁,区内以变质岩为主,岩体破碎松散,极易产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一个比较脆弱的地区;在植被上也是处于我国东南湿润森林区向西北半干旱草原过渡的地带,成为庇护四川和成都平原的天然屏障.暗针叶林是本区主要类型,形成相对稳定、复杂而又独特的森林生态系

    1980年S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考察路线图

    杨向晨 ,岳春恩

    1980年S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稳定性的探讨

    梁云甫

    <正>岷江上游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秦岭纬向构造带、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华夏系)与马尔康北西向构造带间的三角形地块内.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相应的构造地域内发育了各自不同特色的岩相建造,历经晋宁——澄江运动、印支运动、喜山运动等多次构造变动,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构造型式,包括秦岭纬向构造、较场山字型构造、知木林山字型构造、热务沟旋卷构造、薛城“S”形构造、石大关弧形构造、龙门山华夏构造、马尔康北西向构造及青城——青霞新华夏构造.在他们毗邻的范围内,发生相互干扰、穿插或结持,形成各种构造的复合现象.同时伴以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使之更加复杂化,造成了目前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构造图景.

    1980年S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岷江上游的植被

    杨启修

    <正>岷江上游,系指灌县以上的汶川、理县、茂汶、黑水、松潘等五县所属地区.由于本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无论自然的或人为的强烈活动,都将对下游的川西平原产生影响.为保护上游的“绿色长城”,避免严重的生态失调,笔者参加岷江上游综合考察时作了植被路线调查,草成此文,供研究这一区域的问题时参考.

    1980年S1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岷江上游水文情势的初步分析

    雷刚旭

    <正>岷江是长江的支流之一,也是长江上游水量较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岷山南麓,河源分为东、西两源;东源起于弓杠岭;西源起干郎架岭,汇流于松潘县红桥关后,南经松潘、茂汶至灌县都江堰江口.导岷济沱,分内外两江,纵贯川西平原江口汇合,绕盆地西南边缘,然后南流乐山至宜宾流入长江,全长711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

    1980年S1期 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岷江上游地区的森林更新问题

    梁罕超

    <正>松潘、黑水、毛尔盖、川西四个林业局自建局到1978年底,历年采伐总面积958,476亩,累计更新面积774,816亩,占采伐面积80.8%.松潘、黑水、理县、茂汶、汶川五县都设有伐木场,采伐后也进行过迹地更新,其成效比省属企业差些.如松潘县已更新11393亩,保存1800亩,保存率仅15.7%四个省属林业局共有职工14852人,其中从事营林的职工有2030人,占13.7%.1979年更新任务77,000亩,抚育28.9万亩.营林职工中除苗圃和行政、后勤人员外,上青山的工人约占职工总数的一半,有的局每人实际承担更新任务100亩,抚育300亩以上.

    1980年S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岷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和农业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

    梁与延

    <正>岷江上游,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解放前,在历代反动统治下,长期处于农奴社会状态,人口增长缓慢,资源也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经济十分落后,无论少数民族和汉族都受反动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平等,经过民主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基本改善.

    1980年S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岷江上游森林生态及森林经营综合考察提纲

    杨玉坡,李承彪

    <正>岷江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是我省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解放前,在汶川、理县、茂汶等县交通方便地方已经采伐利用,至今仍然留下了大面积的荒山迹地.解放以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理县、黑水、汶川及松潘等县的森林逐步得到开发利用.其中川西林业局经营范围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较早,资源蓄积量已临近枯竭边缘,营林更新工作也有二十多年历史,加之我国最早的暗针叶林定位站也在该局夹壁地区,目前迹地上更新的云杉及桦木等正在相继成林,但还不能接替利用.而松潘和毛尔盖林业局正在开发利用.对于这样一个地形复杂、山高坡陡的岷江上游林区,其森林资源经营利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

    1980年S1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考察队组成人员

    <正>队长:宫同阳 省林业厅付厅长 省林学会付理事长付队长:崔继先 省林科所所长 省林学会付理事长于晓心 省林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林学会理事业务负责:杨玉坡 省林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承彪 省林学会理事 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0年S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考察日记

    曾寿梧

    <正>五月十八日 晴,上午八点,全队25人专车从成都省林业厅出发,经灌县,参观了都江堰.灌县至映秀有一些灌丛及零星树木分布.在映秀,可看到岷江正流来的水浑浊,支流渔子溪的水碧清,刚汇合时,泾渭分明.循渔子溪前进,从木江坪起,便进入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沿途峰岩高耸,怪石嶙峋,有如百默蹲锯.

    1980年S1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岷江上游森林生态问题综合考察图片集

    朱鹏飞

    1980年S1期 7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2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