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盐亭林山公社共六个大队,三十七个生产队,四千八百多人,六千六百多亩瘠薄耕地,一万二千亩宜林荒山。过去,严重缺水、缺肥、缺柴,粮食产量很低。解放后,特别在公社化以后,这里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山无林,水土流失严重。有人说:“林山地势
1974年03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有了优质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桉树种类繁多(约700余种),易于自然杂交,产生自然杂种,为我们开展良种选育,利用自然杂种优势等都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我省大叶桉早期衰退,赤桉、二叶桉的干形不直,兰桉的树干弯扭等问题比较突出,应当通过良种选育的途径加以解决。
1974年03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区引种的阿尔巴尼亚油橄榄,经过精心培育,现已开花结实。为了迅速发展油橄榄,使能更好地适应地区特点,茁壮成长,并为扩大种植提供大量优质苗木,我们从1968年7月起到1970年3月,先后用阿尔巴尼亚油橄榄卡林品种与我区的尖叶木樨榄实生苗进行嫁接,今年已经开花结果。现在正是幼果形成阶段,最大果实高
1974年03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象宗;吴玉高;
<正> 璧山东风林场于1972年3月,从重庆林业试验场引种油橄榄60株,经过精心培育,成活59株。同年10月下旬和11月中旬,扩大繁殖,共扦插1—5号油橄榄5,736株。到1973年3—4月共移植出已生根的扦插苗2,379株,生根率达41.48%,取得了初步成功。1973年秋,林场职工为了进一步扩大油橄榄生产,在过去初步取得扦插经验的基础
1974年03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四川省林业局组织了以工人为主体,有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科学试验小组,在西昌地区岔河伐木场的云南松伐前林区进行化学采脂试验。参加这次化学采脂试验的共有十四个单位,是一次小型会战。化学采脂试验组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抓批林批孔,促科学试验。他们狠批林彪鼓
1974年03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我们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绿化祖国”及“竹子要大发展”的教导,于1967年在成都北郊天迥山林场同广大职工一起,用广西毛竹种子育苗成功,次年用毛竹(丛状)一年生实生苗造林12亩,造林地头年全垦深翻炕土,栽后切实加强管理,间种农作物,生笋季节专人护山养竹,成效较好。
1974年03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承彪;杨钦周;杨玉坡;易同培;
<正> 前言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又称楠竹,广布我国南方诸省,具有生长快、成材早、收益大、干形通直、材质坚韧等优良特性。其竹笋、干、枝、叶、竹鞭可分别用于食品、纤维、造纸、建筑、航空等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及日用生活。是我省的重要竹种。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省毛竹生产成绩显著。但由于原有资源少,产需差距极大。因此加强对现有竹林的科学经营管理、提高生产力,大力营造新林,扩大竹林
1974年03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易同培;
<正> 我省地形错综复杂,北部有高耸的秦岭山脉和大巴山山脉,阻挡寒流南侵,东部有海拔不高的巫山山脉,温暖湿润的太平洋暖气,仍可进入。另外,印度洋热带气流随着横断山脉水系方向,由南向北侵入,因而在盆地区域冬暖夏热,雨量充沛,适宜于竹类植物生长。境内地势起伏参差,有平原、丘
1974年03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守常;郭隆锡;
为了适应油茶生产发展的需要,现将“油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油茶炭疽病与油茶物候期的相关性”、“油茶溃疡斑发生与防治”三篇研究报告分期发表,以供参考。
1974年03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落叶忪是高山林区的优质树种,是我国四大速生树种之一。我处营造的落叶松林占历年更新造林面积的44.6%。由于一年生苗木病害严重,死亡率达50—90%,1971年开始我们进行了防治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病害发生的规律,找到了防治的途径。病害的症状及其发生情况落叶松病害在红旗林区一般发生于五月
1974年03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玉坡;
<正> 前言一九七三年中央农林部拟制了“森林采伐更新规程”,发全国试行,这是我国森林经营上的一件大事。遵循毛主席“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的教导,我们积极参予了对新规程的讨论。新的规程要求,今后各省要制定出相应的采伐更新细则。由于西南高山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
1974年03期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川西林区速生乡土树种之一。在天然林内50年生的胸径可达24厘米以上。1957年在理县米亚罗的大石包、丘地两处,人工植苗造林的油松,14年生树高7—8米,胸径10厘米左右。1958年在宝兴新寨沟,直播油松林约6公顷,16年生树高4—8米,胸径5—10厘米,每穴1—8株,长势喜人。
1974年03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一、新的课题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已经十年了,全国亿万贫下中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战天斗地,已使广大山区,丘陵和平原,到处出现了梯田、梯地和条田。绿色的森林,布满了山岗。大中小型的水库,星罗棋布,嵌上了绿色的花边。田连阡陌,沟端水直,如蛛纲式的灌渠,纵横交错,农田防护林断断续续地出现。银河两
1974年03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杭州织锦厂,建厂后每年未间断进行绿化和养护。全厂五万平方米而积,除厂房占二万平方米外,其他三万平方米土地上基本上绿化了,园林占全厂总而积的百分之六十。现该厂主干道绿树成荫,厂房周围花木万紫千红,共种植了乔木二百株,花木一千株,绿篱六百公尺,花坛五个(面积共五十
1974年03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池桐是我国古老的速生乡土树种之一。历代劳动人民都喜欢栽植这一树种,并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种植技术和木材利用经验。但由于封建社会的影响,使林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林业工作,广大林业职工在林业科学试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人们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培育“高干”泡桐的技术,把泡桐主干只有2—3米高的特性,改造成
1974年03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